淮安明清盐商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与路径研究

淮安明清盐商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与路径研究[20191231193209]
盐不仅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饮食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淮安一座运河孕育的历史文化古城,一直为古代中国的盐业中心之一。明清时期,淮安的盐业经历了由兴而衰的过程,在此期间淮安吸引了无数的外来盐商,也催生了许多本地盐商。他们兴建园林,资助教育,收集书籍诗画等,为淮安这座城市,乃至整个运河流域撒下了许多文化的种子。作为现代的淮安人,我们要以百倍的努力,实现淮安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倍加珍惜盐商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将淮安历盐商文化资源传承并发扬下去下去。本文主要分析淮安盐商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开发路径。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明清盐商,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开发路径
目 录
1 引言 1
2 文化资源的内涵 1
3 淮安明清盐商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2
3.1 淮安明清盐商文化遗迹的产生、开发背景2
3.2 淮安明清盐商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2
3.3 淮安明清盐商文化资源开发现状3
4 淮安明清盐商文化资源的开发问题分析8
4.1 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矛盾 9
4.2 保护不善 9
4.3 开发无序和不力9
4.4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9
5 淮安盐商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 10
5.1 正确认识处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10
5.2 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领域应用新技术10
5.3 加强对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管理,严防建设性破坏11
5.4 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创新的力度11
5.5 加强对淮安盐文化的研究11
5.6 改进政府职能,推动淮安盐商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改革11
5.7 加强淮安盐商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中国盐业历史非常悠久,食盐是人人必吃,家家必备的一种特殊商品,盐的税收又是历代官府的重要财源,国家对盐业的控制很严。盐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没有任何一种利税商品能与之相提并论,盐业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社会有多方面的影响。盐业史不仅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社会研究中应予开垦的园地。
淮安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是盐的重要产地,到了明清时期,盐的运销转由商人进行,淮安的盐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盐商崛起,在地方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本文将以淮安明清盐商做探讨,研究淮安明清盐业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开发路径。
2 文化资源的内涵
本文认为,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资源指特定时代地域人群的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知识资源、旅游资源等。文化资源是指人类为开辟、发展和完善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改造自然、维系社会规范和塑造人类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人类文化活动过程中遗存的各种文明印记,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也就是对人类自身文明发展规律的研究。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1. 以器物为主的表层2. 以行为为主的浅层3. 以制度组织为主的中层4. 以社会意识为主的深层。文化资源的这四个层次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使文化资源成为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动态集合体。它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构成城市品牌形象的核心与灵魂。同时,文化资源的各个层次间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独特性是特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具有的不以人们主观意念为转移的客观功能及价值构成,他是文化资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强调现实价值,当然是与现实市场经济条件和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有关现实价值的体现,是必须具有对现代生产生活有巨大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价值的特性。
文化资源的外延按文化资源的内容可划分为以下12项:园林艺术资源、民间艺术资源、文献资源、餐饮娱乐资源、教育资源、地域文化资源、人文历史资源、民俗风情资源、民间工艺资源、宗教仪式资源、体育游艺资源、节庆活动资源。本文主要介绍明清淮安盐商的文化资源。
3 淮安明清盐商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
3.1 淮安明清盐商文化遗迹产生、开发背景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悠悠运河水,脉脉育名城。大运河是哺育沿岸城市的母亲河。淮安位于京杭大运河中部,地处我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大运河上最古老的交通枢纽,向有“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冲”的美誉。[5]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推动了淮安盐业的发展。在留下的盐商文化资源中,以河下和西坝最为集中。明初,淮北引盐批验所设在河下,淮北十个盐场所产之盐,全部要经过这里批验。所以,在开始阶段河下就成为淮北盐的集散地。那时盐商们都住在河下,他们在那儿建豪宅,筑园林别墅,给河下带来极大的繁荣。
西坝的繁荣起于清道光十一年俩江总督陶澎首倡并厉行的盐政改革。陶澎创行“票盐法”,此举便把纲盐商世袭垄断的特权和暴利进行剥夺,并把制盐所由河下迁至西坝。因而十年不到的时间,河下衰败,西坝盐业迅猛发展。票盐的兴起,令西坝的市政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悄然发生变化,无论是街道、码头,还是市场、商铺,从市民衣食住行到社会的文化习俗等,都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时盐商营造园林,结交文人,热爱工艺,资助教育等,使如今留下众多的文化遗迹。
3.2 淮安明清盐商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
3.2.1 历史文化价值
独特的盐商文化遗迹,淮安两淮盐商文化遗迹”是淮安特有的文化遗产,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两淮盐商时期的建筑、民宅、园林、寺庙、会馆等实物资源以及传统的风俗习惯、节庆、美食和习俗等,其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3.2.2 美学价值
淮安作为两淮盐商文化代表城市之一,就其明清时期的两淮盐商文化遗迹中的建筑来看,其雕塑、绘画、戏剧等艺术美给人雄伟壮观的美感;两淮盐商的私家园林给人浑然天成、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美。
3.2.3 旅游价值
淮安两淮盐商文化遗迹在历史的基础上赋予了盐文化的丰富内涵,再加上园林、工艺、美食、戏曲等,这些都给人很强烈的文化感观和视觉感受,在全国来讲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复制性,就其旅游价值来看,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3.3 淮安明清盐商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的河下、西坝盐业地位早已消失,但依旧保存着众多盐商的文化遗产,令人流连忘返。
3.3.1盐商园林资源的开发现状
河下是楚州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 ,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 ,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街、巷、桥有:湖嘴大街、估衣街 、花巷、茶巷、罗家桥等,另有一批保存较完好的明清风格的名人故居和传统民居及会馆,如汪廷珍故居、吴鞠通故居、夏曰瑚 宅等。当年的私人园林基本以毁。[1]河下两淮批验盐引所在盐运工人集会顶香请愿时毁于火,如今只留下一块碑,来记录历史,来尽显盐商给河下带来的辉煌。
在西坝公园,一座古宅耸立其中,青砖黛瓦,四梁八柱,全副晚清的风貌,这是西坝72家盐局22家盐栈唯一的缩影--“张梅盐局”,名副其实的文物、“盐文化”的延续。[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10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