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以a大学为例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二、相关理论及基础及研究综述 3
(一)应用型高校大学生 3
(二)自我效能感 3
(三)大学生的就业意向 4
(四)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5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以A大学为例 6
(一)基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A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现状 6
(二)基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问题 9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 10
四、培育或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10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11
(一)研究结论 11
(二)研究展望 12
参考文献 13
附件一 15
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调查问卷 15
附件二 16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16
致 谢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进入了一种“普及化”的状态,各大高校进行“扩招”,大学开始变得“普及”。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本世纪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一直呈一种增加的状态,并且是居高不下: 2002年达到145万人,2003年达到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根据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的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765万。这个数字超越了前几年,成为了近几年应届毕业生总数最多。这种情况带来的就业问题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1]
有许多专家也曾经指出,社会中的工作岗位是呈一种正三角形的形状分布的,上面窄,下面宽,从下到上,就业岗位也是逐渐减少的。之前大学生被称为所谓的精英,到现在,这种“精英”化教育开始变得普及,“精英”不再是所谓的“精英”,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变得普及开来,这就又导致一种现象,大学生的“价值”也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总数最多。这种情况带来的就业问题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1]
有许多专家也曾经指出,社会中的工作岗位是呈一种正三角形的形状分布的,上面窄,下面宽,从下到上,就业岗位也是逐渐减少的。之前大学生被称为所谓的精英,到现在,这种“精英”化教育开始变得普及,“精英”不再是所谓的“精英”,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变得普及开来,这就又导致一种现象,大学生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薪酬开始有所降低,并且像之前的高层次的职位对大学生来说也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等待就业”这种局面。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如果要正确择业就业就一点也不能忽视社会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适当的降低一下择业的标准或其他条件,可以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样在就业的同时也可以更贴切的感受一下某种职业是否更适合自己。除此以外,学生们择业观的建立也是在多方影响下形成的。不仅学校和家庭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连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会对其选择职业造成影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对学生们择业产生作用的效果因子往往也能够对其工作能力产生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自我效能感。[2]所以,要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点和就业方向,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很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各大高校已经将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列入重点教学的内容中。这篇文章围绕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定义和作用进行探讨,据此提出了一些能够有效形成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曾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证明:自我效能感在学生选择职业的时候产生效果,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效果更加显著。这次研究基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前人对此的结果,分析总结出能够培养或提高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措施或有效的渠道,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效能感,正确择业与就业。
2.研究意义
班杜拉的观点是,如果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高的话,那么他们的工作选择范围也更广。不仅因为他们的能力受到热捧,而且学生自己会自主参与到工作相关内容的资料调查中。[3]相反,针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会有意的缩减自己职业选择的范围,对于认为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他们就会尽量的避免接触。所以,学生们的自我效能是很重要的。具体来说,能够影响到学生们工作岗位的被称作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能够促进学生们培养积极向上的素质和自信的品质。并且他们也更有这样的意愿去挑战更加艰难的工作或任务。而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则会更加倾向于稳定、简单的工作或任务,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或任务更是尽量的避免接触。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掌握的工作技能都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也是可以带来积极的帮助的。
对于学生来说,这次研究结果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更加明确,进而选择未来的职业以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工作之路。而从社会企业的角度来看,能够使企业更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开展不同的培训项目,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站在应用型高校角度上,如果能够成功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们的工作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进而为社会和更多的工作岗位做出贡献。当然,某种程度上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也有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口碑。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正如前文所说,曾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证明:自我效能感在学生选择职业工作的时候产生效果,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效果更加显著。这次研究基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前人对此的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出能够培养或提高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措施或有效的渠道,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效能感,正确择业与就业。
2.研究方法[4]
(1)查阅文献法
阅读学校图书馆和省图书馆以及多个数据库的文献材料,从而来了解国内和国外多个专家学者有关于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以及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现状等各个方面的文献资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二、相关理论及基础及研究综述 3
(一)应用型高校大学生 3
(二)自我效能感 3
(三)大学生的就业意向 4
(四)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5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以A大学为例 6
(一)基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A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现状 6
(二)基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问题 9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 10
四、培育或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10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11
(一)研究结论 11
(二)研究展望 12
参考文献 13
附件一 15
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调查问卷 15
附件二 16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16
致 谢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进入了一种“普及化”的状态,各大高校进行“扩招”,大学开始变得“普及”。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本世纪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一直呈一种增加的状态,并且是居高不下: 2002年达到145万人,2003年达到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根据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的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765万。这个数字超越了前几年,成为了近几年应届毕业生总数最多。这种情况带来的就业问题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1]
有许多专家也曾经指出,社会中的工作岗位是呈一种正三角形的形状分布的,上面窄,下面宽,从下到上,就业岗位也是逐渐减少的。之前大学生被称为所谓的精英,到现在,这种“精英”化教育开始变得普及,“精英”不再是所谓的“精英”,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变得普及开来,这就又导致一种现象,大学生的“价值”也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总数最多。这种情况带来的就业问题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1]
有许多专家也曾经指出,社会中的工作岗位是呈一种正三角形的形状分布的,上面窄,下面宽,从下到上,就业岗位也是逐渐减少的。之前大学生被称为所谓的精英,到现在,这种“精英”化教育开始变得普及,“精英”不再是所谓的“精英”,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变得普及开来,这就又导致一种现象,大学生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薪酬开始有所降低,并且像之前的高层次的职位对大学生来说也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等待就业”这种局面。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如果要正确择业就业就一点也不能忽视社会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适当的降低一下择业的标准或其他条件,可以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样在就业的同时也可以更贴切的感受一下某种职业是否更适合自己。除此以外,学生们择业观的建立也是在多方影响下形成的。不仅学校和家庭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连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会对其选择职业造成影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对学生们择业产生作用的效果因子往往也能够对其工作能力产生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自我效能感。[2]所以,要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点和就业方向,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很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各大高校已经将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列入重点教学的内容中。这篇文章围绕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定义和作用进行探讨,据此提出了一些能够有效形成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曾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证明:自我效能感在学生选择职业的时候产生效果,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效果更加显著。这次研究基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前人对此的结果,分析总结出能够培养或提高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措施或有效的渠道,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效能感,正确择业与就业。
2.研究意义
班杜拉的观点是,如果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高的话,那么他们的工作选择范围也更广。不仅因为他们的能力受到热捧,而且学生自己会自主参与到工作相关内容的资料调查中。[3]相反,针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会有意的缩减自己职业选择的范围,对于认为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他们就会尽量的避免接触。所以,学生们的自我效能是很重要的。具体来说,能够影响到学生们工作岗位的被称作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能够促进学生们培养积极向上的素质和自信的品质。并且他们也更有这样的意愿去挑战更加艰难的工作或任务。而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则会更加倾向于稳定、简单的工作或任务,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或任务更是尽量的避免接触。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掌握的工作技能都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也是可以带来积极的帮助的。
对于学生来说,这次研究结果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更加明确,进而选择未来的职业以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工作之路。而从社会企业的角度来看,能够使企业更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开展不同的培训项目,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站在应用型高校角度上,如果能够成功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们的工作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进而为社会和更多的工作岗位做出贡献。当然,某种程度上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也有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口碑。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正如前文所说,曾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证明:自我效能感在学生选择职业工作的时候产生效果,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效果更加显著。这次研究基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前人对此的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出能够培养或提高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措施或有效的渠道,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效能感,正确择业与就业。
2.研究方法[4]
(1)查阅文献法
阅读学校图书馆和省图书馆以及多个数据库的文献材料,从而来了解国内和国外多个专家学者有关于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以及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现状等各个方面的文献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