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际商贸毕业生职前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现在,高校已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职前培训教育,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些职前培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学生自身对职前培训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学生仅仅是听两场讲座或者是看两本就业书籍而已,一旦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面对各色各样的社会招聘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所学知识无法有效地跟应聘职位相结合,缺乏必要的竞聘技巧,因而屡屡受挫,这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通过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的相关调査分析,针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现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策略,丰富了毕业生职前培训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方面,这对毕业生职前培训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本文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及对策研究为研究论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分析得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存在五个方面:分别是职前培训宣传力度、职前培训内容、职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职前培训方式、职前培训效果评估。并据此提出了从职前培训的宣传力度、职前培训的内容、职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职前培训的方式、职前培训的效果评估的意见和建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的研究表明:(1)商贸学院对职前培训宣传力度小;(2)毕业生职前培训的内容单一且缺乏针对性;(3)毕业生职前培训的方式不灵活;(4)毕业生职前培训缺乏效果评估。因此,针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显著特点,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职前培训的宣传力度。第二,丰富职前培训内容。第三,加强职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第四,优化职前培训的方式。第五,优化职前培训的效果评估。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1.3.1 国外研究动态 2
1.3.2 国内研究动态 2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3
1.4.1 研究的思路 3
1.4.2 研究的方法 3
2 职前培训概述 5
2.1 职前培训的概念 5
2.2 职前培训的内容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1.3.1 国外研究动态 2
1.3.2 国内研究动态 2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3
1.4.1 研究的思路 3
1.4.2 研究的方法 3
2 职前培训概述 5
2.1 职前培训的概念 5
2.2 职前培训的内容 5
2.3 职前培训的类别 5
2.4 职前培训的重要意义 6
3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7
3.1 毕业生职前培训现状 7
3.2 毕业生职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7
3.2.1 职前培训宣传力度小 7
3.2.2 职前培训内容单一 7
3.2.3 职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8
3.2.4 职前培训方式不灵活 8
3.2.5 缺乏职前培训效果评估 8
4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的优化对策 9
4.1 加强职前培训的宣传力度 9
4.2 丰富职前培训的内容 9
4.3 加强职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9
4.5 优化职前培训的效果评估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从第一次提出“培训”到今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快速的发展。在高校中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企业第一重要资源也是唯一动态资源。通过提高毕业生自身价值和修养,使其快速的融入到企业中,增强企业团队协作能力成为现代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又一强力因素。“近几年来,现有大量有关员工培训、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和书籍,但是对于高校毕业生职前培训研究却不够深入[1]”。因此,本文抓住这一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薄弱环节,从分析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职前培训现状入手,对毕业生职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参考性意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最终成果,是我国经济建设最有价值的潜在资源,毫无疑问我们的高等教育赋予了他们巨大的潜力。但是潜力是不稳定的,它有可能在合适的外在条件下变成实际工作的能力,也有可能在人才身上长期潜伏,甚至消耗殆尽。现实状况是,我们的高等教育着重点在于基础素质的培养,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就将毕业生推向各级各类招聘会,让他们自由就业。“调查显示,70%以上的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不适应,更有 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在大学中学到的大多数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严重,无法立即应用[2]”。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机制的缺陷导致的。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缓解目前毕业生社会问题的最可行方案职前培训。并将研究对象定位为民办高校,通过对民办高校的职前培训进行系统分析。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的相关调査分析,针对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现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策略,丰富了毕业生职前培训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方面。
(2)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商贸学院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大多数毕业生受到就业困惑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而言,找工作求职也是相当盲目的。“即使在校园里有实习或者校内外活动的丰富经验,但是毕业生还是有很多求职短板需要弥补[3]”。因此,本文的研究将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体系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各种培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相继产生并且运用于实践。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来研究了,也希望把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泰勒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培训”理论后,工培训,培训的研究主要在对于培训的有效性评估与激励。
考夫曼(Kaufman)在 1994 年修正了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价模型,增加评估对资源获取可能性这一级别。同时,增加了第五层次——培训的社会效应,来讨论培训给组织带来的效益。
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于1953年提出四层次评价模型,是目前最受公众认可、最具影响力的模型。该模型将受训学员作为评价对象,从四个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分析只是在理论方面做了叙述和概括总结,没有以企业和员工需求角度对职前培训进行研究,没有对地区性和行业性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
1.3.2 国内研究动态
李蕙(2007)认为,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分为熟悉探索时期、发展时期、确立时期和衰退时期。所以,本文将职前毕业生定义为在企业中处于熟悉探索时期。
詹俊川(2009) 认为,培训效果评价步骤为:培训前做好相关准备(培训背景评估、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相关人员的安排(培训机构的选择、受训部门和受训人员的要求);培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李芝山(2010)在《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中提到,在我国12个行业的百家企业中,有32%的企业根本不为员工会提供任何培训,有15%的企业仅提供最简单的入职培训给员工,有67%的员工对培训是不满意的,在国内有70%以上的企业对新员工没有进行有效的培训,说明了我国对新员工的培训意识缺乏。
王炳文(2009)在《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研究》中分析了对于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途径和关键因素,通过需求调査设置培训目标、培训计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1.3.1 国外研究动态 2
1.3.2 国内研究动态 2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3
1.4.1 研究的思路 3
1.4.2 研究的方法 3
2 职前培训概述 5
2.1 职前培训的概念 5
2.2 职前培训的内容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1.3.1 国外研究动态 2
1.3.2 国内研究动态 2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3
1.4.1 研究的思路 3
1.4.2 研究的方法 3
2 职前培训概述 5
2.1 职前培训的概念 5
2.2 职前培训的内容 5
2.3 职前培训的类别 5
2.4 职前培训的重要意义 6
3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7
3.1 毕业生职前培训现状 7
3.2 毕业生职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7
3.2.1 职前培训宣传力度小 7
3.2.2 职前培训内容单一 7
3.2.3 职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8
3.2.4 职前培训方式不灵活 8
3.2.5 缺乏职前培训效果评估 8
4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的优化对策 9
4.1 加强职前培训的宣传力度 9
4.2 丰富职前培训的内容 9
4.3 加强职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9
4.5 优化职前培训的效果评估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从第一次提出“培训”到今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快速的发展。在高校中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企业第一重要资源也是唯一动态资源。通过提高毕业生自身价值和修养,使其快速的融入到企业中,增强企业团队协作能力成为现代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又一强力因素。“近几年来,现有大量有关员工培训、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和书籍,但是对于高校毕业生职前培训研究却不够深入[1]”。因此,本文抓住这一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薄弱环节,从分析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职前培训现状入手,对毕业生职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参考性意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最终成果,是我国经济建设最有价值的潜在资源,毫无疑问我们的高等教育赋予了他们巨大的潜力。但是潜力是不稳定的,它有可能在合适的外在条件下变成实际工作的能力,也有可能在人才身上长期潜伏,甚至消耗殆尽。现实状况是,我们的高等教育着重点在于基础素质的培养,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就将毕业生推向各级各类招聘会,让他们自由就业。“调查显示,70%以上的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不适应,更有 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在大学中学到的大多数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严重,无法立即应用[2]”。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机制的缺陷导致的。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缓解目前毕业生社会问题的最可行方案职前培训。并将研究对象定位为民办高校,通过对民办高校的职前培训进行系统分析。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的相关调査分析,针对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现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策略,丰富了毕业生职前培训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方面。
(2)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商贸学院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大多数毕业生受到就业困惑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而言,找工作求职也是相当盲目的。“即使在校园里有实习或者校内外活动的丰富经验,但是毕业生还是有很多求职短板需要弥补[3]”。因此,本文的研究将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体系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各种培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相继产生并且运用于实践。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来研究了,也希望把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生职前培训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泰勒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培训”理论后,工培训,培训的研究主要在对于培训的有效性评估与激励。
考夫曼(Kaufman)在 1994 年修正了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价模型,增加评估对资源获取可能性这一级别。同时,增加了第五层次——培训的社会效应,来讨论培训给组织带来的效益。
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于1953年提出四层次评价模型,是目前最受公众认可、最具影响力的模型。该模型将受训学员作为评价对象,从四个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分析只是在理论方面做了叙述和概括总结,没有以企业和员工需求角度对职前培训进行研究,没有对地区性和行业性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
1.3.2 国内研究动态
李蕙(2007)认为,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分为熟悉探索时期、发展时期、确立时期和衰退时期。所以,本文将职前毕业生定义为在企业中处于熟悉探索时期。
詹俊川(2009) 认为,培训效果评价步骤为:培训前做好相关准备(培训背景评估、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相关人员的安排(培训机构的选择、受训部门和受训人员的要求);培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李芝山(2010)在《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中提到,在我国12个行业的百家企业中,有32%的企业根本不为员工会提供任何培训,有15%的企业仅提供最简单的入职培训给员工,有67%的员工对培训是不满意的,在国内有70%以上的企业对新员工没有进行有效的培训,说明了我国对新员工的培训意识缺乏。
王炳文(2009)在《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研究》中分析了对于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途径和关键因素,通过需求调査设置培训目标、培训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