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校园小说对大学校园问题的透视与反思
新时期大学校园小说对大学校园问题的透视与反思[20191230170632]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大学校园小说,大学校园问题,原因,解决问题
目 录
1 引言 1
2 校园小说呈现的问题透视 1
2.1 学术趋向病态 1
2.2 权钱相互渗透 3
2.3 道德走向滑坡 4
2.3.1 家庭道德的滑坡 4
2.3.2 职业道德的滑坡 4
2.4 人格呈现扭曲 5
3 校园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6
3.1 客观层面 6
3.1.1 市场经济的发展 6
3.1.2 社会压力的出现 6
3.1.3 高校管理体制的缺陷 7
3.2 主观层面 8
3.2.1 欲望泛滥,难以自制 8
3.2.2 追求享乐,觉悟低下 9
4 校园问题解决的途径梳理 9
4.1 改革高校体制 9
4.1.1 改革职称评定制度 9
4.1.2 改革高校权力分配制度 10
4.2 建构精神理念 11
4.2.1 强调人文关怀精神 11
4.2.2 强调创新精神 11
4.3 规范思想道德 12
4.3.1 自我反省 12
4.3.2 寻找学习榜样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注 释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新时期以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又紧接着中国高考的恢复,大学校园又重新活跃了起来,大学校园小说开始发展起来,很多的作家开始以大学校园作为平台,开始他们的创作之路。如汤吉夫的《大学纪事》,史生荣的《大学潜规则》、《所谓大学》,还有邮亭的北大三部曲等等。新时期大学校园小说的作者大多在大学校园生活过,作家们以其亲身经历、亲身感悟为基础,将象牙塔里的生活表现得极为真实。小说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大学校校园小说通过描写大学人的日常生活将大学校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的概括,值得读者深思,更值得大学人深思。校园本是一方纯净的土地,它本是改造和净化人性的地方,可是在这里却出现了人性的恶化,精神的沦丧,道德的滑坡,这些都令人担忧。大学是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大学的发展不容忽视,那么发现大学校园问题并改善大学校园中的问题便成了“大学人”努力研究的方向。首先,我将通过阅读大量大学校园题材的小说,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本课题研究的方向,研究的价值,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其次研究大学校园小说中呈现的校园问题,再研究出现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研究改善当前大学校园问题的途径,并提出一些方法,展现研究本课题的真正意义。
2 校园小说呈现的问题透视
纵观新时期以来的大学校园小说,作者们为我们呈现的校园生活画面风格各异,不同小说的作者构造的故事情节都独具特色,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出发点,即通过创作来反映现实问题。大学校园小说反映了大学校园中的种种问题,小说中这些问题或许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但同样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说化作为一面面明镜,时刻对照着现实中的大学校园,进行现实的反思。新时期大学校园小说多为反映校园知识分子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管理者,大学教师以及大学生们。
2.1 学术趋向病态
“学术是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学术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学术的积淀代表着一个高校的文化基础,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高校文化的发展和进步。”[1]学术研究作为一种高级研究活动,关乎高校的整体发展,它应以一种崇高的姿态存在于学者们的心中。但在现实生活中,原本生存于象牙塔中的学术却在渐渐失去往日的纯洁,学术的色彩也失去了往日的五彩斑斓。学人给人的感觉是浮躁不安的,学术研究的创新也是极其平庸,没有特色的。这些问题在大学校园小说的创作中,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以来的大学校园小说创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史生荣的《大学潜规则》《所谓大学》《所谓教授》、汤吉夫的《大学纪事》、老悟的《教授变形记》等等。作者都以较大的篇幅来表现学术腐败问题。
汤吉夫在《大学纪事》中写到H大学的何季洲在一次院校合并中从一个中层干部提升为H大学的校长,作为领导干部的他,竟然鼓励学术造假,何季洲说“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比如我们的师资力量不足,博士嘛可以引进一点,专家嘛也可以调过来,条件可以商量;不能调来的,我们可以花钱买他的署名权,他的科研成果发表时,署上H大的名字就行,我们出钱就是了上课用的讲稿不可以整理一下、印出来吗?买个书号就是了,无非花个三万两万的。”如此不重视科研质量的领导,又如何能引领高校健康地发展。何季洲作为高校领导者,他在意的是如何申报更多的硕士点、博士点,如何达到H大的繁荣景象,其过程可以是虚夸的,达到想要的结果就行。
《所谓大学》中何鸿儒本是搞食用菌科学研究的,但是科学研究却变成了卖蘑菇的营生,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搞好学术,而是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大学潜规则》中写到很多教师评职称他们的论文都不是自己的原创,有的甚至是别人帮忙代写的,正如曹小慧在评职称写论文时,就是门亮帮她代写的,并帮他找关系申请科研。还有的学人不尊重自己的学术知识,将学术知识作为买卖的工具,大学博士生帮别人写论文赚钱,如《大学轶事》中的尹小峰就是帮别人写论文赚钱。又如学人为了获取私利,与有权力者共享自己的科研成果,《所谓教授》中刘安定将自己唯一一篇能发表在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称作是自己一生的心血,就像八十岁得子一样,极为珍贵。当白明华告诉他要将校长的名字加到上面,并且将校长的名字排在最前面,他的只能排在后面时,开始他是犹豫了一下,可最终还是纵容了这次学术“犯罪”,目的仅仅是为了今后在学校能得到校长的照顾。另外,很多学人申请科研,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一笔科研经费,可以自由支配,从中捞取一点钱财,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宽裕。这就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流失,学术研究便受到很大影响。正如《所谓教授》里写到的一样,“研究一个课题往往是钱花完了,研究也就算完成了,出了成果最好,不出成果最多写个报告,也无人追究。”试想,如果在现实的大学校园中,每个学人都如此对待学术,那么学术的发展真的是岌岌可危的。近年来,一些高校的学者也被爆出了学术丑闻,如2010年3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做出的关于长江学者李连生的惩处决定,便是针对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教授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做出的决定。学术问题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愈演愈烈,学术“生病”了,若每个大学人都还对这种现象冷眼旁观,不积极整治,那么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学术垃圾终会把整个学术的灵魂掏空,那么高校的文化建设体系也最终会坍塌。
2.2 权钱相互渗透
过去,人们眼中的大学校园是神圣而纯洁的地方,它不参与追逐权力与金钱,而如今,大学校园之所以被称为“小社会”,也就意味着原本处在社会边缘的大学校园也在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原本潜心做学问的学人们也开始受到权力和金钱的诱惑,走上了不归路。权力与金钱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有了权力可以利用职权来获取更多的钱财,或者说有了足够多的钱财之后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权力,又或者说在有些人眼中有了权力和金钱,便拥有了想要的一切。新时期大学校园小说中也着重描写了大学校园中发生的权力滥用,权钱相互渗透的现象。
汤吉夫的《大学纪事》中何季洲校长就是滥用职权将H大完全照着自己的思路发展,他为了保住校长的身份、校长的权力公然剽窃别人的论文。又利用权力和金钱收买了被剽窃者,使自己相安无事。并利用自己的职权赶走了那些不顺从于他的人。这部小说中还塑造了阿古院长这个角色,他就是一个受权力诱惑的典型代表,阿古原本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大学教师,没有很大的本领但也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但在成为院长之后,他便受权力的诱惑,欲望开始泛滥,开始利用他的职权以权谋私。还有物理学院的阿修院长,跟阿古院长一样,原本也是一个本分的人,但在当了院长之后成天想的也是如何利用职权为自己谋求利益。可见,大学校园中受权力诱惑的现象比比皆是,滥用职权的领导也数不胜数。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大学校园小说,大学校园问题,原因,解决问题
目 录
1 引言 1
2 校园小说呈现的问题透视 1
2.1 学术趋向病态 1
2.2 权钱相互渗透 3
2.3 道德走向滑坡 4
2.3.1 家庭道德的滑坡 4
2.3.2 职业道德的滑坡 4
2.4 人格呈现扭曲 5
3 校园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6
3.1 客观层面 6
3.1.1 市场经济的发展 6
3.1.2 社会压力的出现 6
3.1.3 高校管理体制的缺陷 7
3.2 主观层面 8
3.2.1 欲望泛滥,难以自制 8
3.2.2 追求享乐,觉悟低下 9
4 校园问题解决的途径梳理 9
4.1 改革高校体制 9
4.1.1 改革职称评定制度 9
4.1.2 改革高校权力分配制度 10
4.2 建构精神理念 11
4.2.1 强调人文关怀精神 11
4.2.2 强调创新精神 11
4.3 规范思想道德 12
4.3.1 自我反省 12
4.3.2 寻找学习榜样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注 释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新时期以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又紧接着中国高考的恢复,大学校园又重新活跃了起来,大学校园小说开始发展起来,很多的作家开始以大学校园作为平台,开始他们的创作之路。如汤吉夫的《大学纪事》,史生荣的《大学潜规则》、《所谓大学》,还有邮亭的北大三部曲等等。新时期大学校园小说的作者大多在大学校园生活过,作家们以其亲身经历、亲身感悟为基础,将象牙塔里的生活表现得极为真实。小说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大学校校园小说通过描写大学人的日常生活将大学校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的概括,值得读者深思,更值得大学人深思。校园本是一方纯净的土地,它本是改造和净化人性的地方,可是在这里却出现了人性的恶化,精神的沦丧,道德的滑坡,这些都令人担忧。大学是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大学的发展不容忽视,那么发现大学校园问题并改善大学校园中的问题便成了“大学人”努力研究的方向。首先,我将通过阅读大量大学校园题材的小说,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本课题研究的方向,研究的价值,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其次研究大学校园小说中呈现的校园问题,再研究出现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研究改善当前大学校园问题的途径,并提出一些方法,展现研究本课题的真正意义。
2 校园小说呈现的问题透视
纵观新时期以来的大学校园小说,作者们为我们呈现的校园生活画面风格各异,不同小说的作者构造的故事情节都独具特色,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出发点,即通过创作来反映现实问题。大学校园小说反映了大学校园中的种种问题,小说中这些问题或许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但同样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说化作为一面面明镜,时刻对照着现实中的大学校园,进行现实的反思。新时期大学校园小说多为反映校园知识分子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管理者,大学教师以及大学生们。
2.1 学术趋向病态
“学术是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学术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学术的积淀代表着一个高校的文化基础,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高校文化的发展和进步。”[1]学术研究作为一种高级研究活动,关乎高校的整体发展,它应以一种崇高的姿态存在于学者们的心中。但在现实生活中,原本生存于象牙塔中的学术却在渐渐失去往日的纯洁,学术的色彩也失去了往日的五彩斑斓。学人给人的感觉是浮躁不安的,学术研究的创新也是极其平庸,没有特色的。这些问题在大学校园小说的创作中,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以来的大学校园小说创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史生荣的《大学潜规则》《所谓大学》《所谓教授》、汤吉夫的《大学纪事》、老悟的《教授变形记》等等。作者都以较大的篇幅来表现学术腐败问题。
汤吉夫在《大学纪事》中写到H大学的何季洲在一次院校合并中从一个中层干部提升为H大学的校长,作为领导干部的他,竟然鼓励学术造假,何季洲说“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比如我们的师资力量不足,博士嘛可以引进一点,专家嘛也可以调过来,条件可以商量;不能调来的,我们可以花钱买他的署名权,他的科研成果发表时,署上H大的名字就行,我们出钱就是了上课用的讲稿不可以整理一下、印出来吗?买个书号就是了,无非花个三万两万的。”如此不重视科研质量的领导,又如何能引领高校健康地发展。何季洲作为高校领导者,他在意的是如何申报更多的硕士点、博士点,如何达到H大的繁荣景象,其过程可以是虚夸的,达到想要的结果就行。
《所谓大学》中何鸿儒本是搞食用菌科学研究的,但是科学研究却变成了卖蘑菇的营生,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搞好学术,而是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大学潜规则》中写到很多教师评职称他们的论文都不是自己的原创,有的甚至是别人帮忙代写的,正如曹小慧在评职称写论文时,就是门亮帮她代写的,并帮他找关系申请科研。还有的学人不尊重自己的学术知识,将学术知识作为买卖的工具,大学博士生帮别人写论文赚钱,如《大学轶事》中的尹小峰就是帮别人写论文赚钱。又如学人为了获取私利,与有权力者共享自己的科研成果,《所谓教授》中刘安定将自己唯一一篇能发表在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称作是自己一生的心血,就像八十岁得子一样,极为珍贵。当白明华告诉他要将校长的名字加到上面,并且将校长的名字排在最前面,他的只能排在后面时,开始他是犹豫了一下,可最终还是纵容了这次学术“犯罪”,目的仅仅是为了今后在学校能得到校长的照顾。另外,很多学人申请科研,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一笔科研经费,可以自由支配,从中捞取一点钱财,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宽裕。这就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流失,学术研究便受到很大影响。正如《所谓教授》里写到的一样,“研究一个课题往往是钱花完了,研究也就算完成了,出了成果最好,不出成果最多写个报告,也无人追究。”试想,如果在现实的大学校园中,每个学人都如此对待学术,那么学术的发展真的是岌岌可危的。近年来,一些高校的学者也被爆出了学术丑闻,如2010年3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做出的关于长江学者李连生的惩处决定,便是针对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教授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做出的决定。学术问题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愈演愈烈,学术“生病”了,若每个大学人都还对这种现象冷眼旁观,不积极整治,那么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学术垃圾终会把整个学术的灵魂掏空,那么高校的文化建设体系也最终会坍塌。
2.2 权钱相互渗透
过去,人们眼中的大学校园是神圣而纯洁的地方,它不参与追逐权力与金钱,而如今,大学校园之所以被称为“小社会”,也就意味着原本处在社会边缘的大学校园也在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原本潜心做学问的学人们也开始受到权力和金钱的诱惑,走上了不归路。权力与金钱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有了权力可以利用职权来获取更多的钱财,或者说有了足够多的钱财之后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权力,又或者说在有些人眼中有了权力和金钱,便拥有了想要的一切。新时期大学校园小说中也着重描写了大学校园中发生的权力滥用,权钱相互渗透的现象。
汤吉夫的《大学纪事》中何季洲校长就是滥用职权将H大完全照着自己的思路发展,他为了保住校长的身份、校长的权力公然剽窃别人的论文。又利用权力和金钱收买了被剽窃者,使自己相安无事。并利用自己的职权赶走了那些不顺从于他的人。这部小说中还塑造了阿古院长这个角色,他就是一个受权力诱惑的典型代表,阿古原本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大学教师,没有很大的本领但也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但在成为院长之后,他便受权力的诱惑,欲望开始泛滥,开始利用他的职权以权谋私。还有物理学院的阿修院长,跟阿古院长一样,原本也是一个本分的人,但在当了院长之后成天想的也是如何利用职权为自己谋求利益。可见,大学校园中受权力诱惑的现象比比皆是,滥用职权的领导也数不胜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