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构建政府视角
目 录
1 引言1
2 概念界定1
2.1 公益慈善组织内涵界定1
2.2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内涵界定2
3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3
3.1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发展状况3
3.2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存在的问题8
4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产生的原因9
4.1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9
4.2 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关系错位9
4.3 公益慈善组织自身存在问题11
4.4 外部监督体系不健全12
5 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角色定位13
5.1 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角色转变的发展历程13
5.2 新时期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角色定位14
6 政府提升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对策15
6.1 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15
6.2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关系,完善慈善立法15
6.3 加强公益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与合作交流16
6.4 加强外部监督17
结论19
致谢20
参考文献21
1 引言
慈善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品质,是人类道德追求的一种提升。简单来说,慈善就是将社会资源通过捐助者转移到受助者手中,是人们之间的一种互爱互助行为。现实中,慈善事业在调节利益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谐、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服务社会建设、文化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益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实施的组织载体,近几年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截至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5年底,全国社会组织的数量由2005年底的31万个增加到60万个,以慈善基金会为例,其数量从975个增加到4696个,并且也逐渐出现非公募基金会等新型的公益慈善组织。由此可见,慈善机构的数量与组织类型在不断增加。作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后的“第三部门”,公益慈善组织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当代慈善事业起步较晚,公益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和独立性不足,慈善资源缺乏,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因此,组织公信力也较弱。尤其是最近几年红十字会和公募基金会发生一系列有损组织公信力的重大负面事件以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公众的慈善情从高峰跌倒低谷,社会捐款总额一度下降,公益慈善组织更加难以构建公信力。当前,面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出现的困境,政府作为我国的行政机关,必须努力承担起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为提高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构建水平发挥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结合搜集整理的数据与资料,分析出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发展现状,并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关系,为公益慈善组织构建公信力提出良好对策。
2 概念界定
2.1 公益慈善组织内涵界定
公益是指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到环境、医疗、教育等公共方面。慈善是指具有关爱和仁慈之心的人们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公益慈善组织是指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合法的、非营利的、非政府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组织,其组织目标是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缓解社会矛盾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这类组织多为弥补政府与市场机制缺陷应运而生的,是政府保障机制的补充,以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形式出现。
2.2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内涵界定
2.2.1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内涵
公信力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可以理解为组织通过自身的行为活动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和认可,使得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公众对其有普遍的认同感、信任感和满意度,对组织有较高的评价。
2.2.2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构成要素
公信力是公益慈善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组织募集慈善资源,招募志愿人员,开展慈善活动的前提,是组织发展的生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构成要素:
(一)合法性
合法性是任何一个公益慈善组织生存发展的最根本要素,其核心含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设立公益慈善组织应当到政府的民政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组织的合法身份。同时,公益慈善组织在依法成立后,必须在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的的规定范围内开展慈善活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规范组织行为,健全内部治理结构。二、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开展慈善项目,用自身行动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组织合法性得到普遍承认,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二)独立性
公益慈善组织的独立性是指组织的设立与发展要依靠自身力量,不再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控制。具体来说,公益慈善组织在决定组织发展领域,制定发展规划,策划、实施慈善活动,筹集、配置慈善资源,任命组织内部领导成员等方面都拥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不再受到任何外部力量的影响,尤其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这样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仅可以避免政府对公益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产生影响,还可以防止政府与组织之间进行权钱交易,产生腐败现象,切实保证组织能够拥有独立性。
(三)诚信度
诚信度是指公益慈善组织在运作过程中,以组织信息公开、透明为基础,让捐助者和受助者及时了解到慈善活动的相关信息。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公益慈善组织要保证对捐助者诚信,要在捐助者实施捐赠前,诚实详细地介绍组织发展信息,以及所要开展的慈善项目和受助对象的范围,并在捐助者实施捐赠后,信守组织承诺,按照指定的捐赠用途和受助范围,对物资实施捐赠;第二,组织要对受助者诚信,严格按照慈善项目的标准内容,对受助者实施救助,让他们都能公平有序地获取慈善资源。
(四)绩效性
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目标是要将捐赠的慈善资源用于公益事业,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绩效性是决定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公益慈善组织的绩效衡量范围主要指业绩、效率和效果三个方面。简单来说,业绩是指组织能募集到多少种类与规模的慈善资源,效率是指组织在配置慈善资源时能否及时准确,效果是指组织在慈善活动中是否合理运用资源,达到公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总之,绩效性旨在公益慈善组织要用专业化、高品质的工作和服务来使慈善资源获得最优配置,实现捐助效益的最大化。
3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慈善行业的发展尚未成熟,组织合法性不足,独立性较弱,社会捐赠资源和组织数量较少,慈善志愿者参与率低,公信力缺失事件频发,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的满意度和和信任度也较低。总体来说,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问题较为严重。
3.1.1 公益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和独立性状况
目前,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慈善会、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红十字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草根组织和境外组织。从组织构成的类型来看,大多数公益慈善组织和政府没有完全分离开来,组织自身的权责和行为活动都受到政府一定的限制,独立性较差。另外,公益慈善组织需到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手续较为复杂,很多民间的草根组织没有进行合法注册,合法地位很难得到保证。
1 引言1
2 概念界定1
2.1 公益慈善组织内涵界定1
2.2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内涵界定2
3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3
3.1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发展状况3
3.2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存在的问题8
4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产生的原因9
4.1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9
4.2 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关系错位9
4.3 公益慈善组织自身存在问题11
4.4 外部监督体系不健全12
5 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角色定位13
5.1 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角色转变的发展历程13
5.2 新时期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角色定位14
6 政府提升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对策15
6.1 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15
6.2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关系,完善慈善立法15
6.3 加强公益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与合作交流16
6.4 加强外部监督17
结论19
致谢20
参考文献21
1 引言
慈善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品质,是人类道德追求的一种提升。简单来说,慈善就是将社会资源通过捐助者转移到受助者手中,是人们之间的一种互爱互助行为。现实中,慈善事业在调节利益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谐、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服务社会建设、文化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益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实施的组织载体,近几年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截至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5年底,全国社会组织的数量由2005年底的31万个增加到60万个,以慈善基金会为例,其数量从975个增加到4696个,并且也逐渐出现非公募基金会等新型的公益慈善组织。由此可见,慈善机构的数量与组织类型在不断增加。作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后的“第三部门”,公益慈善组织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当代慈善事业起步较晚,公益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和独立性不足,慈善资源缺乏,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因此,组织公信力也较弱。尤其是最近几年红十字会和公募基金会发生一系列有损组织公信力的重大负面事件以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公众的慈善情从高峰跌倒低谷,社会捐款总额一度下降,公益慈善组织更加难以构建公信力。当前,面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出现的困境,政府作为我国的行政机关,必须努力承担起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为提高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构建水平发挥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结合搜集整理的数据与资料,分析出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发展现状,并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关系,为公益慈善组织构建公信力提出良好对策。
2 概念界定
2.1 公益慈善组织内涵界定
公益是指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到环境、医疗、教育等公共方面。慈善是指具有关爱和仁慈之心的人们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公益慈善组织是指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合法的、非营利的、非政府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组织,其组织目标是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缓解社会矛盾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这类组织多为弥补政府与市场机制缺陷应运而生的,是政府保障机制的补充,以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形式出现。
2.2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内涵界定
2.2.1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内涵
公信力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可以理解为组织通过自身的行为活动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和认可,使得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公众对其有普遍的认同感、信任感和满意度,对组织有较高的评价。
2.2.2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构成要素
公信力是公益慈善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组织募集慈善资源,招募志愿人员,开展慈善活动的前提,是组织发展的生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构成要素:
(一)合法性
合法性是任何一个公益慈善组织生存发展的最根本要素,其核心含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设立公益慈善组织应当到政府的民政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组织的合法身份。同时,公益慈善组织在依法成立后,必须在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的的规定范围内开展慈善活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规范组织行为,健全内部治理结构。二、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开展慈善项目,用自身行动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组织合法性得到普遍承认,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二)独立性
公益慈善组织的独立性是指组织的设立与发展要依靠自身力量,不再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控制。具体来说,公益慈善组织在决定组织发展领域,制定发展规划,策划、实施慈善活动,筹集、配置慈善资源,任命组织内部领导成员等方面都拥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不再受到任何外部力量的影响,尤其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这样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仅可以避免政府对公益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产生影响,还可以防止政府与组织之间进行权钱交易,产生腐败现象,切实保证组织能够拥有独立性。
(三)诚信度
诚信度是指公益慈善组织在运作过程中,以组织信息公开、透明为基础,让捐助者和受助者及时了解到慈善活动的相关信息。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公益慈善组织要保证对捐助者诚信,要在捐助者实施捐赠前,诚实详细地介绍组织发展信息,以及所要开展的慈善项目和受助对象的范围,并在捐助者实施捐赠后,信守组织承诺,按照指定的捐赠用途和受助范围,对物资实施捐赠;第二,组织要对受助者诚信,严格按照慈善项目的标准内容,对受助者实施救助,让他们都能公平有序地获取慈善资源。
(四)绩效性
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目标是要将捐赠的慈善资源用于公益事业,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绩效性是决定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公益慈善组织的绩效衡量范围主要指业绩、效率和效果三个方面。简单来说,业绩是指组织能募集到多少种类与规模的慈善资源,效率是指组织在配置慈善资源时能否及时准确,效果是指组织在慈善活动中是否合理运用资源,达到公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总之,绩效性旨在公益慈善组织要用专业化、高品质的工作和服务来使慈善资源获得最优配置,实现捐助效益的最大化。
3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慈善行业的发展尚未成熟,组织合法性不足,独立性较弱,社会捐赠资源和组织数量较少,慈善志愿者参与率低,公信力缺失事件频发,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的满意度和和信任度也较低。总体来说,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问题较为严重。
3.1.1 公益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和独立性状况
目前,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慈善会、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红十字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草根组织和境外组织。从组织构成的类型来看,大多数公益慈善组织和政府没有完全分离开来,组织自身的权责和行为活动都受到政府一定的限制,独立性较差。另外,公益慈善组织需到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手续较为复杂,很多民间的草根组织没有进行合法注册,合法地位很难得到保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