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育博客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博客自2002年进入中国,03年就被一批先进的科研人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来。教育博客因其便捷性、及时性、有效性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深受高校教师的喜爱。科研人员通过教育博客可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时的发布到网上,提供给需要的人;同时科研人员也可以从他人的教育博客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理论,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流与互动。本文认为,在知识更新换代尤为迅猛的21世纪,基于教育博客的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分析为主,以江苏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资料,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得出基于教育博客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研究方案。说明公平自由开放的教育博客对知识共享行为有着正向影响。此外,问卷显示科研人员的主观态度如乐于助人、相互信任、认同感对其知识共享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驱动作用。最后,隐性知识能否成功转化为显性知识也同样影响着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关键词:教育博客;科研人员;知识共享目录
1 绪论 6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6
1.1.1 研究的背景 6
1.1.2 研究的意义 6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6
1.2.1 研究的内容 6
1.2.2 研究的方法 7
1.3 研究的创新点 7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7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2.1.1 国外研究成果现状 7
2.1.2 国内研究现状 8
2.2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9
2.2.1前人研究成果总结 9
2.2.2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 9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9
3.1教育博客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3.2科研人员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3.3 知识本身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1
4.1问卷的设计 11
4.2问卷发放与回收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2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 9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9
3.1教育博客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3.2科研人员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3.3 知识本身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1
4.1问卷的设计 11
4.2问卷发放与回收 12
4.2.1 调研的样本 12
4.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2
4.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12
4.3 数据分析 15
4.3.1 信度分析 15
4.3.2 效度分析 15
4.3.3 回归分析(或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15
5 结论 17
5.1 研究结论 17
5.2 研究展望与不足 18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调查问卷 21
网络环境下基于教育博客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博客自2002年进入中国,03年就被一批先进的科研人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来。教育博客因其便捷性、及时性、有效性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深受高校教师的喜爱。与此同时,国内外关于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基于教育博客的知识共享行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很多跟以往知识共享行为较为不同的特征,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1.2 研究的意义
毋庸置疑,教育博客是科研人员进行知识交流跟分享的一种新渠道、新方法。教育博客的目的就是进行知识共享。在教育博客这个大环境下,科研人员担任着双重角色,既要作为知识的分享者,也要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共享与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本文从知识共享导向角度出发,对江苏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基于教育博客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增加江苏科技大学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
知识共享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知识在最大范围内的交流与应用。最近十年,众多学者对基于教育博客的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一开始的纯理论探讨到后来的调查报告研究再到现在的理论跟实际相结合,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很重要的实际价值的。科研人员通过教育博客可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时的发布到网上,提供给需要的人;同时科研人员也可以从他人的教育博客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理论,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流与互动。本文认为,在知识更新换代尤为迅猛的21世纪,基于教育博客的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本文以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分析为主,以江苏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资料,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得出基于教育博客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研究方案。首先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的现状与分析;第二部分是教育博客的理论回顾,包括教育博客及知识共享行为的的概念及特征,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以及这两个理论在近几年的深入发展实践应用,并指出了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是基于教育博客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理论研究,主要是将知识共享作为理论工具,据此提出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一个假设模型;第四部分设计了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关数据以验证前面提出的理论假设;第五部分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不足及展望。
1.2.2 研究的方法
研究思路:第一步:分析本文的基本现状 第二步:进行文献回顾 第三步:确定研究的方法 第四步:资料整理 第五步:总结成因。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深度访谈法相结合。
1、文献调查法:通过搜集并阅读众多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期刊杂志,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跟踪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2、案例研究法:结合实际,以江苏科技大学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来验证相关理论的正确性。
3、深度访谈法:通过深入访谈江苏科技大学科研人员的方式,以揭示知识共享行为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
1.3 研究的创新点
预计创新点:通过对基于教育博客特征模型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分析基于教育博客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知识共享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成果现状
(1) 知识共享行为
Boer , Berends和Balen (2003)在《关系模型的知识共享行为》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共组织和私人
1 绪论 6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6
1.1.1 研究的背景 6
1.1.2 研究的意义 6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6
1.2.1 研究的内容 6
1.2.2 研究的方法 7
1.3 研究的创新点 7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7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2.1.1 国外研究成果现状 7
2.1.2 国内研究现状 8
2.2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9
2.2.1前人研究成果总结 9
2.2.2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 9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9
3.1教育博客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3.2科研人员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3.3 知识本身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1
4.1问卷的设计 11
4.2问卷发放与回收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2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 9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9
3.1教育博客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3.2科研人员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3.3 知识本身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10
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1
4.1问卷的设计 11
4.2问卷发放与回收 12
4.2.1 调研的样本 12
4.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2
4.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12
4.3 数据分析 15
4.3.1 信度分析 15
4.3.2 效度分析 15
4.3.3 回归分析(或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15
5 结论 17
5.1 研究结论 17
5.2 研究展望与不足 18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调查问卷 21
网络环境下基于教育博客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博客自2002年进入中国,03年就被一批先进的科研人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来。教育博客因其便捷性、及时性、有效性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深受高校教师的喜爱。与此同时,国内外关于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基于教育博客的知识共享行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很多跟以往知识共享行为较为不同的特征,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1.2 研究的意义
毋庸置疑,教育博客是科研人员进行知识交流跟分享的一种新渠道、新方法。教育博客的目的就是进行知识共享。在教育博客这个大环境下,科研人员担任着双重角色,既要作为知识的分享者,也要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共享与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本文从知识共享导向角度出发,对江苏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基于教育博客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增加江苏科技大学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
知识共享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知识在最大范围内的交流与应用。最近十年,众多学者对基于教育博客的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一开始的纯理论探讨到后来的调查报告研究再到现在的理论跟实际相结合,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很重要的实际价值的。科研人员通过教育博客可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时的发布到网上,提供给需要的人;同时科研人员也可以从他人的教育博客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理论,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流与互动。本文认为,在知识更新换代尤为迅猛的21世纪,基于教育博客的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本文以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分析为主,以江苏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资料,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得出基于教育博客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研究方案。首先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的现状与分析;第二部分是教育博客的理论回顾,包括教育博客及知识共享行为的的概念及特征,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以及这两个理论在近几年的深入发展实践应用,并指出了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是基于教育博客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理论研究,主要是将知识共享作为理论工具,据此提出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一个假设模型;第四部分设计了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关数据以验证前面提出的理论假设;第五部分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不足及展望。
1.2.2 研究的方法
研究思路:第一步:分析本文的基本现状 第二步:进行文献回顾 第三步:确定研究的方法 第四步:资料整理 第五步:总结成因。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深度访谈法相结合。
1、文献调查法:通过搜集并阅读众多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期刊杂志,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跟踪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2、案例研究法:结合实际,以江苏科技大学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来验证相关理论的正确性。
3、深度访谈法:通过深入访谈江苏科技大学科研人员的方式,以揭示知识共享行为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
1.3 研究的创新点
预计创新点:通过对基于教育博客特征模型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分析基于教育博客的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知识共享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成果现状
(1) 知识共享行为
Boer , Berends和Balen (2003)在《关系模型的知识共享行为》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共组织和私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