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运河沿线城市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旅游的相关理论 1
2.1 旅游的概念 1
2.2 旅游的分类 2
2.3 旅游的特点 2
2.4 旅游开发的意义 3
3 江苏运河沿线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5
3.1 江苏运河沿线城市的界定 5
3.2 旅游发展基础分析 6
3.3 客源市场分析 10
3.4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
4 江苏运河沿线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3
4.1 缺乏创新意识、旅游项目主题重复 13
4.2 旅游纪念品的特色化、精致化程度不高 13
4.3 旅游服务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 14
4.4 宣传力度不足、旅游景区客源市场缺乏开拓 14
4.5 旅游景区的整体营销竞争力不足 15
5 江苏运河沿线城市旅游发展的措施 15
5.1 加大旅游产品的创新力度 15
5.2 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15
5.3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整合配套设施 16
5.4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客源市场的开拓 16
5.5 协同周边城市、提高整体营销竞争力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 考 文 献 20
1 引言
近年来,旅游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充满活力的产业,它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发展趋势来看,当代企业越来越注重给内部员工营造舒适的身心环境,表现为增加员工的带薪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期,旅游业会因为这样一个假期市场的需求而日益旺盛,从而旅游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将会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日益旺盛,旅游业将不失时机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国的各个城市都在积极发展本地旅游业,在某种程度上,很多的省区和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来发展。尤其是在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背景下,运河沿线城市都将不失时机地掀起一股大运河“开发热”,而旅游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旅游资源的开发的,同时也会受到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这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会引领人们的旅游需求,反过来旅游消费需求也会刺激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业能够持续兴旺发展,某种意义上也是旅游资源和旅游消费需求相互作用促成的[1]。
在运河“申遗”成功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江苏运河沿线城市应该要抓住机遇联合沿线的其他城市,建立沿线城市之间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不断地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八市联合在一起,彼此之间通过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制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战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要,确保旅游业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2 旅游的相关理论
2.1 旅游的概念
由于时代不同,各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在对旅游的认识方面多少也会存在差异,因而旅游的内涵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诠释。对于旅游的内涵,国内外关于旅游的定义多种多样,一些学者和世界组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进行了不同的界定。
德国的学者蒙根罗德对“旅游”作了如下定义:旅游是旅游者处于自己对生活方面的需要以及对自己内在的文化内涵方面的追求,又或者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某种心愿,选择暂时地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而逗留在异地,并进行经济和文化商品等相关方面的消费的交往。另外,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旅游是居民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具有短暂性、异地性和享受性等特点。除此以外,世界旅游组织也对旅游进行了相关的定义,它认为旅游是指人们由于休闲、商务或其他的原因,而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环境,选择到其他地方进行一些活动,而这些停留在异地的活动一般是在一年时间内。
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以及旅游组织对旅游概念的不同定义来看,人们对旅游的内涵形成了两方面的共识,在他们看来,首先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惯有的环境,去异国他乡所进行的活动;其次,他们认为旅游并不是那种打算长时间的居住在旅游地的活动,它具有暂时性的特点。由上述对旅游内涵的阐述体现了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享受、愉悦体验和需求审美;同时旅游也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表现为旅游者通过个人有目的的计划,并进行主动的决策;此外,旅游对旅游者来说是一种到异地的活动,一种宜人的经历。
2.2 旅游的分类
从上面不同角度对旅游的定义就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旅游方式,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方式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为了迎合游客不同旅游方式的需求,以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对旅游作如下细分(见表2.1):
表2.1 旅游的分类
划分依据 类别
旅游区域 国内旅游、国际旅游;
旅游目的 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公务旅游、专项旅游;
费用来源 自费旅游、公务旅游;
组织形式 散客旅游、包价旅游、自主旅游、团体旅游;
活动内容 文化旅游、人种旅游、疗养旅游、探险旅游;
旅游方式 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海上巡游;
2.3 旅游的特点
旅游因其具有的审美和享受、愉悦的本质,以及旅游自身活动的构成,而具有异地性和暂时性、休闲属性特征,另外还伴随着一定的消费属性;除此以外,旅游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紧密结合的,使得旅游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发展,必然产生和现代社会所相适应的特点,这个主要就体现在旅游的季节性上面[2]。
2.3.1 旅游的异地性和暂时性
从位置上来说,游客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活动过程,因而旅游具备了异地的特点。从时间上来说,游客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地方,而选择逗留在异地也是一种暂时的,和移民的长期性居住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暂时性的特点,不论是步行、乘车还是飞机均可,由自己的长期居住地前往另一地。
2.3.2 旅游的消费属性
近年来参加假日旅游的人数急剧增加,这主要是基于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由于旅游自身内涵使然,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位移的发生需要交通工具的运输,到异地进行的诸如住宿和餐饮,或者是其他的观光、休闲娱乐或者是购物也必然伴随着消费的产生。所以,消费这样一个属性也是旅游所具有的。
2.3.3 旅游的休闲属性
人们外出旅游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体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畅神自娱来调节原有的枯燥、暂时忘却或者是忽略生活上的烦恼和工作中的压力,进入一种自由的状态,逃离单调的程式化生活。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们通常把观光、游览等休闲活动的精华集中起来,使旅游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体验到休闲的欢愉性。由此看来,人们通过在旅游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娱乐、休闲活动,也是人们青睐旅游的一个重要特性。
无锡,是江苏段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的第7个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苏州占地面积在4600平方公里左右,总人口高达700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境内有鼋头渚、灵山大佛、灵山胜境等著名景点。
苏州以园林古镇名闻天下,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所以在旅游方面应该说是得天独厚。在交通方面,苏州已经开始建设公共自行车和城市旅游观光巴士等交通设施,并且结合着游客的需求持续优化。在娱乐设施方面,也有诸如水上飞机、高架滑道、水上降落伞等惊险刺激的项目,比较符合现代游客的娱乐、追求刺激的精神;但在住宿方面和购物环境方面,酒店设施没有很好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店铺结合到一起,应该要加快城市商业步行街、城市广场等的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商品一条街”。
1 引言 1
2 旅游的相关理论 1
2.1 旅游的概念 1
2.2 旅游的分类 2
2.3 旅游的特点 2
2.4 旅游开发的意义 3
3 江苏运河沿线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5
3.1 江苏运河沿线城市的界定 5
3.2 旅游发展基础分析 6
3.3 客源市场分析 10
3.4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
4 江苏运河沿线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3
4.1 缺乏创新意识、旅游项目主题重复 13
4.2 旅游纪念品的特色化、精致化程度不高 13
4.3 旅游服务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 14
4.4 宣传力度不足、旅游景区客源市场缺乏开拓 14
4.5 旅游景区的整体营销竞争力不足 15
5 江苏运河沿线城市旅游发展的措施 15
5.1 加大旅游产品的创新力度 15
5.2 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15
5.3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整合配套设施 16
5.4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客源市场的开拓 16
5.5 协同周边城市、提高整体营销竞争力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 考 文 献 20
1 引言
近年来,旅游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充满活力的产业,它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发展趋势来看,当代企业越来越注重给内部员工营造舒适的身心环境,表现为增加员工的带薪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期,旅游业会因为这样一个假期市场的需求而日益旺盛,从而旅游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将会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日益旺盛,旅游业将不失时机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国的各个城市都在积极发展本地旅游业,在某种程度上,很多的省区和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来发展。尤其是在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背景下,运河沿线城市都将不失时机地掀起一股大运河“开发热”,而旅游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旅游资源的开发的,同时也会受到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这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会引领人们的旅游需求,反过来旅游消费需求也会刺激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业能够持续兴旺发展,某种意义上也是旅游资源和旅游消费需求相互作用促成的[1]。
在运河“申遗”成功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江苏运河沿线城市应该要抓住机遇联合沿线的其他城市,建立沿线城市之间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不断地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八市联合在一起,彼此之间通过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制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战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要,确保旅游业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2 旅游的相关理论
2.1 旅游的概念
由于时代不同,各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在对旅游的认识方面多少也会存在差异,因而旅游的内涵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诠释。对于旅游的内涵,国内外关于旅游的定义多种多样,一些学者和世界组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进行了不同的界定。
德国的学者蒙根罗德对“旅游”作了如下定义:旅游是旅游者处于自己对生活方面的需要以及对自己内在的文化内涵方面的追求,又或者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某种心愿,选择暂时地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而逗留在异地,并进行经济和文化商品等相关方面的消费的交往。另外,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旅游是居民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具有短暂性、异地性和享受性等特点。除此以外,世界旅游组织也对旅游进行了相关的定义,它认为旅游是指人们由于休闲、商务或其他的原因,而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环境,选择到其他地方进行一些活动,而这些停留在异地的活动一般是在一年时间内。
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以及旅游组织对旅游概念的不同定义来看,人们对旅游的内涵形成了两方面的共识,在他们看来,首先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惯有的环境,去异国他乡所进行的活动;其次,他们认为旅游并不是那种打算长时间的居住在旅游地的活动,它具有暂时性的特点。由上述对旅游内涵的阐述体现了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享受、愉悦体验和需求审美;同时旅游也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表现为旅游者通过个人有目的的计划,并进行主动的决策;此外,旅游对旅游者来说是一种到异地的活动,一种宜人的经历。
2.2 旅游的分类
从上面不同角度对旅游的定义就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旅游方式,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方式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为了迎合游客不同旅游方式的需求,以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对旅游作如下细分(见表2.1):
表2.1 旅游的分类
划分依据 类别
旅游区域 国内旅游、国际旅游;
旅游目的 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公务旅游、专项旅游;
费用来源 自费旅游、公务旅游;
组织形式 散客旅游、包价旅游、自主旅游、团体旅游;
活动内容 文化旅游、人种旅游、疗养旅游、探险旅游;
旅游方式 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海上巡游;
2.3 旅游的特点
旅游因其具有的审美和享受、愉悦的本质,以及旅游自身活动的构成,而具有异地性和暂时性、休闲属性特征,另外还伴随着一定的消费属性;除此以外,旅游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紧密结合的,使得旅游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发展,必然产生和现代社会所相适应的特点,这个主要就体现在旅游的季节性上面[2]。
2.3.1 旅游的异地性和暂时性
从位置上来说,游客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活动过程,因而旅游具备了异地的特点。从时间上来说,游客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地方,而选择逗留在异地也是一种暂时的,和移民的长期性居住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暂时性的特点,不论是步行、乘车还是飞机均可,由自己的长期居住地前往另一地。
2.3.2 旅游的消费属性
近年来参加假日旅游的人数急剧增加,这主要是基于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由于旅游自身内涵使然,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位移的发生需要交通工具的运输,到异地进行的诸如住宿和餐饮,或者是其他的观光、休闲娱乐或者是购物也必然伴随着消费的产生。所以,消费这样一个属性也是旅游所具有的。
2.3.3 旅游的休闲属性
人们外出旅游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体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畅神自娱来调节原有的枯燥、暂时忘却或者是忽略生活上的烦恼和工作中的压力,进入一种自由的状态,逃离单调的程式化生活。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们通常把观光、游览等休闲活动的精华集中起来,使旅游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体验到休闲的欢愉性。由此看来,人们通过在旅游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娱乐、休闲活动,也是人们青睐旅游的一个重要特性。
无锡,是江苏段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的第7个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苏州占地面积在4600平方公里左右,总人口高达700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境内有鼋头渚、灵山大佛、灵山胜境等著名景点。
苏州以园林古镇名闻天下,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所以在旅游方面应该说是得天独厚。在交通方面,苏州已经开始建设公共自行车和城市旅游观光巴士等交通设施,并且结合着游客的需求持续优化。在娱乐设施方面,也有诸如水上飞机、高架滑道、水上降落伞等惊险刺激的项目,比较符合现代游客的娱乐、追求刺激的精神;但在住宿方面和购物环境方面,酒店设施没有很好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店铺结合到一起,应该要加快城市商业步行街、城市广场等的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商品一条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