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思考与研究
对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思考与研究[20200103162437]
当下,旅游活动已成为更多人节假日放松、娱乐、消遣的最佳选择,而旅游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但是旅游过程中游客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却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各媒体、报刊、网络关注与重视。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影响是双方面的,其一是对个人、国家和民族形象,其二是对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借鉴前辈学者论文的基础上,对不文明的旅游现象重新进行了分类,从旅游主体、媒介以及客体等三个角度对游客所暴漏出的不文明旅游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六条解决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方法和措施,例如旅行前采取培训措施,了解当地文化知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等。希望对解决此类问题能够有所帮助。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旅游,不文明旅游现象,成因,措施
目 录
1 引言1
2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分类1
2.1 不讲卫生1
2.2 不遵守规则2
2.3 不懂尊重2
2.4 缺乏法律意识3
2.5 行为举止粗鲁3
3 不文明旅游现象产生的原因3
3.1 主观原因4
3.2 客观原因7
4 不文明旅游现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9
4.1 有损个人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形象9
4.2 破坏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观念10
5 解决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方法和措施10
5.1 改变传统观念及陋习10
5.2 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11
5.3 旅行前采取培训措施,了解当地文化知识11
5.4 加强文明旅游的宣传、监督与管理工作12
5.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13
5.6 完善社会舆论监督体系,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13
结论15
注释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1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正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也随之不断增加。经济的增长的同时,劳动者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变大,出门旅游便成为很多人的首选。由旅游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正在迅速蓬勃的发展。
近些年来,旅游过程中不文明现象的报道屡见不鲜,学术界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也在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已悄然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旅游过程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对游客自身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影响着旅游景区的观赏价值和生态环境。
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不文明行为,如何去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怎样消除这些行为以维护景区的秩序和生态环境,都是值得探研的。
2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分类
中央文明办与国家旅游局在2006年8月下旬利用10多天的时间,开展了“中国公民在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的表现”与“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提升建议”这两项活动,对来自全社会反馈的三万多件信息进行了整理与归纳,于2006年9月初正式发布了十八条关于我国公民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由于十八条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在此兹不赘述。
通过对这十八条不文明行为的阅读,不难发现基本涵盖了我国公民在境内外旅游时所表现出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笔者将这十八条不文明行为归纳为五大类,即不讲卫生、不遵守规则、不懂尊重、缺乏法律意识和行为举止粗鲁。
2.1 不讲卫生
不讲卫生主要是十八条不文明行为中的第1、2、11条。
不讲卫生是中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不文明旅游现象的首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人所展示给他人的第一印象。
在旅游景区内,我们经常会看到游客随处乱扔、乱抛废弃物的现象,也会在洁净的地面看到口香糖残渍。对于游客而言,扔去的是自己的烦恼,然而却将这种烦恼留给了后续的游客以及维护景区卫生的工作人员。
随地吐痰是在很多旅游景区司空见惯的不讲卫生行为。从卫生的角度来看,人们咳出的痰中,致病微生物会蒸发到空气中随风飘动,很容易使健康的市民呼吸到带有病菌的空气,引起肺结核等疾病;从美学欣赏角度来看,看似随意的行为,却是一件极其令他人难以忍受的画面
2.2 不遵守规则
不遵守规则主要是十八条不文明行为中的第3、10、12、16、18条。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而秩序又来自规则,对于旅游也是如此。游客旅游过程中,一旦破坏规矩后,则会在行为上对秩序产生一定的牵连和影响。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游客在餐厅享用自助餐的时候会出现多拿浪费的情况;在最后离开宾馆餐厅时,未经得酒店方的同意便擅自取走非赠品,贪取其中的小便宜;在购物付款时肆意讨价还价,破坏店方的生意规矩;在特殊行业领域享受服务后却不遵守规矩支付小费这些行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唾弃和指责。
由于规矩的缺失,国人在旅游过程中也会缺乏对秩序的尊重。中国公民在乘坐火车、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不懂得对老弱病残孕以及需要帮助的乘客进行主动谦让。在购物付款、购票观赏、餐所就餐以及排队上车时,容易导致无序拥挤、排队加塞、一哄而上等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因为对黄线的认识不够,致使排队等候时随心所欲的跨越黄线造成误解。
2.3 不懂尊重
不懂尊重主要是十八条不文明行为中的第5、6、9、13条。
尊重是以“平等”为前提来规范自己的心态与言行,国人旅游过程中不懂尊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不懂尊重文化底蕴与他人劳动成果。文物古迹是旅游当地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的产物,加之周边独特的景区设施,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景区的优美环境同样需要工作人员来维护。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游客在文物景观和服务设施上乱涂乱划、在禁行的绿地上随意行走、对花草树木的攀爬与摘折等不文明现象行为。在不尊重当地文化底蕴的同时,还不尊重了工作人员辛勤的劳动成果。
不懂尊重异域风俗与外宾游客意愿。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乡土风俗长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有些游客却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打闹、高声喧哗,极其不尊重当地的乡土风俗,甚至恶意破坏与嘲笑。“旅游无国界”跟随者改革开放相关政策的一起实施,给境内外旅游者提供了异域游的可能,有些游客为了能够满足与外宾合影的需求,在不征得外宾许可情况下强拉与之合影,有失绅士风范。
2.4 缺乏法律意识
缺乏法律意识主要是十八条不文明行为中的第8、17条。
法律意识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意识的淡薄与道德品质的低下容易导致一系列不文明旅游现象的发生。
封建迷信容易腐蚀人们的思想、蛊惑人们的心灵,阻碍科学的发展,导致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在旅游过程中,有些迷信教徒会不分场合的大肆宣扬封建迷信,甚至会出现过激的言论挑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胡编乱造政治笑话以取得别人的关注。
在旅游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有些游客会编造黄色段子,不顾在场他人的感受进行“宣传”与“讲解”,甚至会出现在色情娱乐场所,发生淫秽、聚众赌博等触犯法律法规的不良行为。
2.5 行为举止粗鲁
行为举止粗鲁主要是十八条不文明行为中的第4、7、14和15条。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然而在旅游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与礼仪相悖的场景:大声接听、拨打电话,卷裤腿、脱鞋袜,不分场合掏耳朵、挠头皮、剔牙,赤膊、袒胸敞怀、衣冠不整,翘‘二郎腿’、坐姿闲散公共场所并非像自家一样可以肆无忌惮的放松自己,言行举止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引起重视的,这也是一个人外在美的所在之处。
此类现象较为集中于中年男性。中年男性由于审美观落后和价值观守旧等因素,极其容易发生粗鲁的行为举止。在情绪难以得到控制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的现象,有时这些行为会将一件原本很小的事情扩大化,使得双方都没有好的心情继续旅行。
当下,旅游活动已成为更多人节假日放松、娱乐、消遣的最佳选择,而旅游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但是旅游过程中游客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却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各媒体、报刊、网络关注与重视。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影响是双方面的,其一是对个人、国家和民族形象,其二是对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借鉴前辈学者论文的基础上,对不文明的旅游现象重新进行了分类,从旅游主体、媒介以及客体等三个角度对游客所暴漏出的不文明旅游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六条解决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方法和措施,例如旅行前采取培训措施,了解当地文化知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等。希望对解决此类问题能够有所帮助。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旅游,不文明旅游现象,成因,措施
目 录
1 引言1
2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分类1
2.1 不讲卫生1
2.2 不遵守规则2
2.3 不懂尊重2
2.4 缺乏法律意识3
2.5 行为举止粗鲁3
3 不文明旅游现象产生的原因3
3.1 主观原因4
3.2 客观原因7
4 不文明旅游现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9
4.1 有损个人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形象9
4.2 破坏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观念10
5 解决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方法和措施10
5.1 改变传统观念及陋习10
5.2 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11
5.3 旅行前采取培训措施,了解当地文化知识11
5.4 加强文明旅游的宣传、监督与管理工作12
5.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13
5.6 完善社会舆论监督体系,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13
结论15
注释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1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正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也随之不断增加。经济的增长的同时,劳动者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变大,出门旅游便成为很多人的首选。由旅游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正在迅速蓬勃的发展。
近些年来,旅游过程中不文明现象的报道屡见不鲜,学术界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也在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已悄然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旅游过程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对游客自身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影响着旅游景区的观赏价值和生态环境。
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不文明行为,如何去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怎样消除这些行为以维护景区的秩序和生态环境,都是值得探研的。
2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分类
中央文明办与国家旅游局在2006年8月下旬利用10多天的时间,开展了“中国公民在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的表现”与“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提升建议”这两项活动,对来自全社会反馈的三万多件信息进行了整理与归纳,于2006年9月初正式发布了十八条关于我国公民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由于十八条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在此兹不赘述。
通过对这十八条不文明行为的阅读,不难发现基本涵盖了我国公民在境内外旅游时所表现出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笔者将这十八条不文明行为归纳为五大类,即不讲卫生、不遵守规则、不懂尊重、缺乏法律意识和行为举止粗鲁。
2.1 不讲卫生
不讲卫生主要是十八条不文明行为中的第1、2、11条。
不讲卫生是中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不文明旅游现象的首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人所展示给他人的第一印象。
在旅游景区内,我们经常会看到游客随处乱扔、乱抛废弃物的现象,也会在洁净的地面看到口香糖残渍。对于游客而言,扔去的是自己的烦恼,然而却将这种烦恼留给了后续的游客以及维护景区卫生的工作人员。
随地吐痰是在很多旅游景区司空见惯的不讲卫生行为。从卫生的角度来看,人们咳出的痰中,致病微生物会蒸发到空气中随风飘动,很容易使健康的市民呼吸到带有病菌的空气,引起肺结核等疾病;从美学欣赏角度来看,看似随意的行为,却是一件极其令他人难以忍受的画面
2.2 不遵守规则
不遵守规则主要是十八条不文明行为中的第3、10、12、16、18条。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而秩序又来自规则,对于旅游也是如此。游客旅游过程中,一旦破坏规矩后,则会在行为上对秩序产生一定的牵连和影响。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游客在餐厅享用自助餐的时候会出现多拿浪费的情况;在最后离开宾馆餐厅时,未经得酒店方的同意便擅自取走非赠品,贪取其中的小便宜;在购物付款时肆意讨价还价,破坏店方的生意规矩;在特殊行业领域享受服务后却不遵守规矩支付小费这些行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唾弃和指责。
由于规矩的缺失,国人在旅游过程中也会缺乏对秩序的尊重。中国公民在乘坐火车、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不懂得对老弱病残孕以及需要帮助的乘客进行主动谦让。在购物付款、购票观赏、餐所就餐以及排队上车时,容易导致无序拥挤、排队加塞、一哄而上等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因为对黄线的认识不够,致使排队等候时随心所欲的跨越黄线造成误解。
2.3 不懂尊重
不懂尊重主要是十八条不文明行为中的第5、6、9、13条。
尊重是以“平等”为前提来规范自己的心态与言行,国人旅游过程中不懂尊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不懂尊重文化底蕴与他人劳动成果。文物古迹是旅游当地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的产物,加之周边独特的景区设施,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景区的优美环境同样需要工作人员来维护。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游客在文物景观和服务设施上乱涂乱划、在禁行的绿地上随意行走、对花草树木的攀爬与摘折等不文明现象行为。在不尊重当地文化底蕴的同时,还不尊重了工作人员辛勤的劳动成果。
不懂尊重异域风俗与外宾游客意愿。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乡土风俗长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有些游客却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打闹、高声喧哗,极其不尊重当地的乡土风俗,甚至恶意破坏与嘲笑。“旅游无国界”跟随者改革开放相关政策的一起实施,给境内外旅游者提供了异域游的可能,有些游客为了能够满足与外宾合影的需求,在不征得外宾许可情况下强拉与之合影,有失绅士风范。
2.4 缺乏法律意识
缺乏法律意识主要是十八条不文明行为中的第8、17条。
法律意识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意识的淡薄与道德品质的低下容易导致一系列不文明旅游现象的发生。
封建迷信容易腐蚀人们的思想、蛊惑人们的心灵,阻碍科学的发展,导致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在旅游过程中,有些迷信教徒会不分场合的大肆宣扬封建迷信,甚至会出现过激的言论挑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胡编乱造政治笑话以取得别人的关注。
在旅游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有些游客会编造黄色段子,不顾在场他人的感受进行“宣传”与“讲解”,甚至会出现在色情娱乐场所,发生淫秽、聚众赌博等触犯法律法规的不良行为。
2.5 行为举止粗鲁
行为举止粗鲁主要是十八条不文明行为中的第4、7、14和15条。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然而在旅游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与礼仪相悖的场景:大声接听、拨打电话,卷裤腿、脱鞋袜,不分场合掏耳朵、挠头皮、剔牙,赤膊、袒胸敞怀、衣冠不整,翘‘二郎腿’、坐姿闲散公共场所并非像自家一样可以肆无忌惮的放松自己,言行举止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引起重视的,这也是一个人外在美的所在之处。
此类现象较为集中于中年男性。中年男性由于审美观落后和价值观守旧等因素,极其容易发生粗鲁的行为举止。在情绪难以得到控制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的现象,有时这些行为会将一件原本很小的事情扩大化,使得双方都没有好的心情继续旅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