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境与出路[20200103162440]
乡镇政府是中国社会的最基层行政组织,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职能必然是政府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镇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因此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正是形势所需。通过分析乡镇政府目前存在问题,反映出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所面临的困境。对目前乡镇在转型不到位、压力型体制制约、财政权缺失、内动力不足等问题上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从而得出结论,加强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更新政府的治理理念、打破压力型体制、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增强政府转变内动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困境出路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
2.1 服务型政府以及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2
2.2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依据 2
3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初步成就 5
3.1 改革乡镇机构,服务型政府框架基本建立 5
3.2 整顿机关作风,服务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6
3.3 推行政务公开,政府公信得到较大提升 6
3.4 建立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基本完善 7
4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 7
4.1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面临职能转变难以到位的困境 7
4.2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面临体制制约的困境 8
4.3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面临财政制约的困境 8
4.4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存在动力不足的困境 9
5 推动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9
5.1 更新政府的治理理念,推动职能转变 9
5.2 打破压力型管理体制,构建和谐体制 11
5.3 创新财政的管理体制,整合行政资源 12
5.4 增强政府转变内动力,形成积极动力 12
结论 13
致谢 14
注释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开始的的贫困到后来的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的向小康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都体现着农村的巨大发展。
当前,对于要如何建设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乡镇服务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起初,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略了发展公共服务,导致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加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够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公平的体制,以及公正交易的市场环境,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必要的的条件。
接着,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能够推进现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政府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提供了依据,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模式下,要求乡镇政府要以公众作为首位,依据公众的利益需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决定来决定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按照民主的机制向乡镇政府传递信息。在乡镇服务型政府的视角下,人民可以尽可能的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加强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能够使得乡镇政府变为不再是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而是成为对市场和社会的功能缺陷进行弥补,为市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政府。
最后,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前进。对于有限职能的乡镇政府,乡镇政府职能社会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社会的力量,乡镇政府可以实现政府的高效治理和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乡镇政府将自己部分服务工作交给社会组织,能够调动社会组织的参与性与积极性,给予社会组织一定的自治权,让社会组织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创造性。乡镇服务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相互协作能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社会机构的自治能力,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在逐步进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在乡镇政府中同样得到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乡镇政府的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能够加强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农村建设,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进的步伐。所以,加快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必要的。但是在构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对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与我国的实践需要紧密的联系。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项有必要的行政体制改革门径。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表现,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2.1 服务型政府以及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服务型政府,从字面意思上重在“服务”二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服务的含义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我国古代,服务的涵义为“服侍、侍候”。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一词在1960年被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为:“用于销售或者是同产品连在一起进行销售的活动、利益或者满足感”。[1]2004年2月,“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讲话》上面被温家宝总理初次提出。紧接着,在2005年3月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指出:要尽力创建服务型政府,改进政府治理模式,将治理在服务当中体现。服务的含义在当代主要指为公共集体(或者别人)的利益去工作或者为某事业而去工作,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何谓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含义便是在国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全体社会民主治安的框架下,经过法定程序、根据国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为人民服务为方针并担当着服务义务的政府”。[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服务型政府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服务型政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终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含义是实现服务行政。服务型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应当根据公民的需求决定,应该提供公民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服务方式。第三,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手段是依法行政。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作出行政行为。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含义。乡镇服务型政府是以农民为中心,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注重公正公平,实行民主行政,法制建设得以完善并在政府工作中将法治的执行贯穿始终,以公共利益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的基层政府,它的工作重心在于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服务,服务的服务型乡镇政府体现在“建立公众和执政党为民”的理念。
2.2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依据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出现在西方是必然的。首先,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由于煤油危机造成的经济快速衰弱、利益国家的不堪重负、西方各国的财政赤字,还有一系列经济问题不断地浮出水面,导致了政府直接的改革;紧接着,经济全球化对当局的大众治理提出的更高请求,是西方政府变革的首要推动力;更多的是,从二战以后,因为政府不断扩张职能,无限扩大领域,使得西方列国政府广泛臃肿,效能低下;最后,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各国必须对政府机构作出相应的变革以及调整。这些要素一起促进西方列国改革公共行政管理,西方国家广泛进入新大众治理时代。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主要是来源于德国政治家韦伯的科学层次理论以及古德诺的政事-行政二分论。然而,当代新公共管理则把经济学理论以及私营企业治理理论作为自身的理论支撑。
乡镇政府是中国社会的最基层行政组织,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职能必然是政府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镇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因此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正是形势所需。通过分析乡镇政府目前存在问题,反映出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所面临的困境。对目前乡镇在转型不到位、压力型体制制约、财政权缺失、内动力不足等问题上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从而得出结论,加强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更新政府的治理理念、打破压力型体制、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增强政府转变内动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困境出路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
2.1 服务型政府以及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2
2.2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依据 2
3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初步成就 5
3.1 改革乡镇机构,服务型政府框架基本建立 5
3.2 整顿机关作风,服务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6
3.3 推行政务公开,政府公信得到较大提升 6
3.4 建立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基本完善 7
4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 7
4.1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面临职能转变难以到位的困境 7
4.2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面临体制制约的困境 8
4.3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面临财政制约的困境 8
4.4 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仍然存在动力不足的困境 9
5 推动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9
5.1 更新政府的治理理念,推动职能转变 9
5.2 打破压力型管理体制,构建和谐体制 11
5.3 创新财政的管理体制,整合行政资源 12
5.4 增强政府转变内动力,形成积极动力 12
结论 13
致谢 14
注释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开始的的贫困到后来的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的向小康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都体现着农村的巨大发展。
当前,对于要如何建设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乡镇服务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起初,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略了发展公共服务,导致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加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够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公平的体制,以及公正交易的市场环境,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必要的的条件。
接着,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能够推进现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政府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提供了依据,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模式下,要求乡镇政府要以公众作为首位,依据公众的利益需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决定来决定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按照民主的机制向乡镇政府传递信息。在乡镇服务型政府的视角下,人民可以尽可能的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加强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能够使得乡镇政府变为不再是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而是成为对市场和社会的功能缺陷进行弥补,为市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政府。
最后,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前进。对于有限职能的乡镇政府,乡镇政府职能社会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社会的力量,乡镇政府可以实现政府的高效治理和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乡镇政府将自己部分服务工作交给社会组织,能够调动社会组织的参与性与积极性,给予社会组织一定的自治权,让社会组织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创造性。乡镇服务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相互协作能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社会机构的自治能力,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在逐步进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在乡镇政府中同样得到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乡镇政府的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能够加强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农村建设,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进的步伐。所以,加快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必要的。但是在构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对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与我国的实践需要紧密的联系。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项有必要的行政体制改革门径。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表现,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2.1 服务型政府以及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服务型政府,从字面意思上重在“服务”二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服务的含义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我国古代,服务的涵义为“服侍、侍候”。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一词在1960年被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为:“用于销售或者是同产品连在一起进行销售的活动、利益或者满足感”。[1]2004年2月,“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讲话》上面被温家宝总理初次提出。紧接着,在2005年3月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指出:要尽力创建服务型政府,改进政府治理模式,将治理在服务当中体现。服务的含义在当代主要指为公共集体(或者别人)的利益去工作或者为某事业而去工作,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何谓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含义便是在国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全体社会民主治安的框架下,经过法定程序、根据国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为人民服务为方针并担当着服务义务的政府”。[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服务型政府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服务型政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终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含义是实现服务行政。服务型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应当根据公民的需求决定,应该提供公民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服务方式。第三,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手段是依法行政。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作出行政行为。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含义。乡镇服务型政府是以农民为中心,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注重公正公平,实行民主行政,法制建设得以完善并在政府工作中将法治的执行贯穿始终,以公共利益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的基层政府,它的工作重心在于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服务,服务的服务型乡镇政府体现在“建立公众和执政党为民”的理念。
2.2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依据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出现在西方是必然的。首先,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由于煤油危机造成的经济快速衰弱、利益国家的不堪重负、西方各国的财政赤字,还有一系列经济问题不断地浮出水面,导致了政府直接的改革;紧接着,经济全球化对当局的大众治理提出的更高请求,是西方政府变革的首要推动力;更多的是,从二战以后,因为政府不断扩张职能,无限扩大领域,使得西方列国政府广泛臃肿,效能低下;最后,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各国必须对政府机构作出相应的变革以及调整。这些要素一起促进西方列国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主要是来源于德国政治家韦伯的科学层次理论以及古德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