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研究(附件)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促使了驾驶培训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任何一个驾校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竞争优势的地位,就必须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核心竞争力不仅对驾校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而且还对我国交通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本文首先论述了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知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以及构成要素;其次,围绕驾校的现状分析,着重对驾校的基础概况作出论述,并从内外部环境角度对驾校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最后,根据驾校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本文能够对国内驾驶培训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 驾驶培训,驾校,核心竞争力
目 录
1 引言1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1
1.2 研究课题的意义1
2 核心竞争力概述2
2.1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2
2.2 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3
2.3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4
3 驾校的现状分析5
3.1 驾校的基本概况6
3.2 驾校内部环境分析6
3.3 驾校外部环境分析7
4 驾校构建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9
4.1 思想僵化,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眼光9
4.2 教学急于求成,内部缺乏系统管理10
4.3 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10
4.4 驾校成本控制意识薄弱10
4.5 市场营销能力不高10
4.6 驾校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有待完善11
5 驾校核心竞争力构建措施11
5.1 改变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眼光11
5.2 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内部管理11
5.3 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12
5.4 提高成本控制的意识12
5.5 创新新的市场营销策略12
5.6 加强教学设施硬件以及师资力量的建设13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也随之增长,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时代的改变也促使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处于这种情况下,人们用于提高生活物质水平的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逐渐增加。我国很多家庭都把购车列入到采购计划中,然而只有获得驾驶证的人群才能驾驶汽车,因此为了获得驾驶证,众多消费者前去驾校培训学习,在这一背景的促使下,驾驶培训行业应运而生。本次调查主要以淮安地区的驾校为研究对象,截止于2016年底淮安市大约有56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有526万人,18~60岁的人口为43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11%,而淮安市全市大约有113家驾校,位居全省第二,可见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近年来,不断传出要对驾驶培训行业进行改革的消息,主要包括自学自考改革、价格改革以及先培后付改革,将给驾校带来空前的挑战。实行自学自考的改革,使学员可以不用再到驾校报名参加培训,而是在家自学,最终自己报名参加考试即可,这项改革忽略了驾校的作用,给驾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实行价格改革之后,将打破现有的价格垄断局面,个别驾校想要提高其自身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学员报名,就会恶意降价,从而使整个市场陷入到恶性竞争中;实行先培后付改革,可以使学员在驾校培训一段时间后,综合考虑驾校的资质、师资、服务等因素后,再决定是否付款,这样使学员的自主选择性增强了,也维护了学员的利益。总之,这些改革措施出台后,必定会引起部分驾校因运营不善而关闭。因此,我校驾校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才能在改革中站稳脚步。
又由于现在大学生每年毕业的人数很多,导致就业压力很大,使得大部分学生认为驾驶技能对找工作有帮助;又因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多,不需要额外在寻找时间去学车,这为大学生在校学车提供了可能。而我校作为淮安市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多,需求多,那么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应该更大一些,但通过一些调查发现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淮安市黄河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本文将针对这种现状对我校驾校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提升我校驾校的核心竞争力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1.2 研究课题的意义
驾驶员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想要在竞争中取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其根本途径在于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自身独有的、他人无法模仿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适应市场的变化以此来提高市场份额。因此,驾校必须要准确的握把消费者的心里,提供的服务或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并且通过驾照的通过率来吸引更多的人报名参加培训,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进而扩大企业的市场规模,实现企业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研究驾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指导驾校确定正确的经营方向,改善驾校的经营管理,提高驾校的经济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更好地发展。
2 核心竞争力的概述
2.1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在1957年菲利普萨尔尼科第一次提出企业能力的概念,他被认为是企业能力概念提出的第一人。他觉得如果一个企业发展的比它同类型企业要好的话,那么该企业肯定具有其他企业没有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构成了企业的能力。“企业资源基础论”的核心代表人物分别是潘罗斯和沃纳菲尔特,他们认为企业的能力就等于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量,拥有的资源量越多,形成企业的能力就越多,资源就等同于能力。倘若一个企业具有特殊资源就会转为企业的特殊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1990年,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明确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单个的要素或几个要素的简单叠加。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不断积累形成的,通过将不同生产技术融合,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并由此创造出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技术和理念,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而确定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这一理论观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3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