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界定 1
2.1 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分类 1
3 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意义 3
3.1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3
3.2 加快产业集聚,提升产品发展质量 3
3.3 加快科技创新,将“制造大国”转向“创造大国” 4
3.4 吸纳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4
3.5 低碳环保,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4 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状况 4
4.1 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模 4
4.2 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分布 7
4.3 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产业集群情况 9
4.4 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科技创新能力 11
5 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存在问题 13
5.1 总体规模较小,对江苏贡献不够 13
5.2 区域差异较大,发展欠平衡 13
5.3 产业集群结构不平衡 13
5.4 科研投入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14
6 发展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对策建议 14
6.1 加强政府宏观规划引导 14
6.2 促进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 14
6.3 加强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科技创新 15
6.4 充分发挥江苏人才优势,形成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智力支撑 15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1 引言
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时代接踵而至,高技术服务业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涌现并飞速发展。2010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5月12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当前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拟在江苏等省市先期开展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工作,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便为今后全面部署高技术服务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201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以政策优惠为支撑,进一步推动高技术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2]。
高技术服务业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下高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逐步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传统服务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江苏省作为高技术服务业先期开展省份,省内高技术服务业虽然处于不断上升阶段,但与其它高技术服务业大省相比所占比重仍相对较少,因此高技术服务业对江苏省的贡献并不是很明显。先前的学者对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的数据分析相对较早,因此本课题希望通过2008至2014年苏京粤三省高技术服务业数据,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苏京粤三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策,以促进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更好地发展。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分类
2.1.1 高技术服务业内涵的界定
高技术服务业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中国政府文件中出现的[3],并不是一个专业术语。因此,没有外国学者的研究概念与之相对应,在国外与高技术服务业相关联的是现代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
随着高技术服务业在国内的不断兴起,其经济贡献优势也越发显著。因此,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进行分析界定。王瑞丹(2006)根据高技术服务业的产生机理,认为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表现形态,服务手段更先进、服务内容更新颖、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新兴服务业[4]。王瑞丹学者对高技术服务业概念的界定是国内最早、最完整的,但同时也稍显宽泛。之后,曾智泽(2007)在前者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服务业是在高R&D投入和高专利申请活动基础上的,且更加强调经济价值链上的延伸效用[5]。
相比前两位学者的研究,程华鹏(2006)对于高技术服务业内涵界定则更侧重于技术与产业的逐步融合,认为高技术服务业服务于用户[6]。之后,王仰东(2010)明确提出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认为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是核心,中小企业是实施主体,围绕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进程中,采用现代管理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运用信息手段和高新技术,为生产和市场的发展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7]。
目前,虽然对高技术服务业内涵界定尚未完全统一,但是纵观上述观点,不难看出它们的本质是相近的。本课题综合上述学者观点将高技术服务业定义为:以高技术为特征,不断创新、改革,给企业价值链创造更高效益,为客户提供较好增值服务的融合性新兴产物。
2.1.2 高技术服务业的特征
学者们对高技术服务业特征描述相对较为统一,因此本文将其概括为以下6点[8]:
高技术性。高技术服务业运用全球先进技术或是尖端科技,将技术融于产业在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给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且进入壁垒高,难以模仿。如智能手机行业的iPhone,他独创的iOS系统:软件运行速度快不易卡屏,App Store安全性能高能有效杜绝流氓软件且更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地保护客户隐私,独创的查找iPhone功能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寻找客户遗失手机。
创新性。高技术服务业的兴起离不开创新,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不断地技术革命、探索新科技,加快了现代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的融合,引领市场走向。技术的创新如电子商务、新能源、生物科技、信息传输等,服务的创新如现代物流服务、研发外包服务等。
高增值性。高技术服务业企业产品拥有较高的增值性,如软件制作消耗较低的自然资源投入较多的科技研发,软件产品因此具有显著的增值性。
高渗透性。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能促进产业链结构向前、向后延伸,带动与其相关联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一、二产业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以其高强的渗透性促使传统制造、医疗、教育等行业不断升级。
高智力高素质性。高技术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一般所从事人员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与丰富的知识水平,这体现了从业人员高智力性的特点。且拥有这些高水平高文化的从业人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体现了从业人员高素质性特征。
2.1.3 高技术服务业的分类
政府层面上,03年之前对高技术服务业未有明确分类,直至2003年科技部对高技术服务业首次分类:生物医药技术、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服务产业[3]。目前,国家与大部分学者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高技术服务业分为G大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M大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探业;L类中知识产权服务。
学术层面上,王瑞丹学者是对高技术服务业最早分类的,她根据国家科技部的分类将高技术服务业宽泛地分类为:基于网络技术、基于通信技术、基于知识生产与技术服务这三种产业形态[4]。在此之后,石庆焱学者根据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将其分为三大产业域:独立的科学研究集合、推广科学研究服务集合、网络化信息服务集合[9]。石庆焱的分类是对前者的一项突破。王仰东学者则根据行业发展的推广过程将高技术服务业分类为: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产业、研发产业、信息传输服务业、其他新兴服务业[10]。相比前两位学者,王仰东对高技术服务业的分类更加细致全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8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