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水平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界定 1
2.1 高技术服务业界定 1
2.2 产业集聚的界定 2
3 高技术服务业的现状 3
3.1 收入发展状况 3
3.2 从业人员发展状况 4
3.3 固定资产发展状况 6
4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状况分析 7
4.1 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水平测量指标与计算结果 7
4.2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现状 10
4.3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产业集聚行业分析 10
4.4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产业集聚地区分析 12
4.5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水平存在的问题 14
5 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5.1 城镇化因素 15
5.2 地理因素 15
5.3 市场因素 16
5.4 政府因素 17
6 促进我国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的建议 17
6.1 地区之间高技术服务业协调发展 17
6.2 实现科学技术自主创新 18
6.3 着力人才培养 18
6.4 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18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不仅面临着维持经济稳定的增长,还要面临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使得经济结构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发展。而加快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不失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健康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的又一途径。记得早在2003年,科技部就提出发展高技术的服务业产业,使得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国家发改委在其发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一文中就提出将高技术服务业列入八大高新技术产业中去。后来,国务院又在其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从政策层面,鼓励高技术服务业的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
高技术服务业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由高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逐步融合形成的新兴服务产业形态,是基于传统服务业不断融合创新发展的产物。近年来,随着国家到地方相关政策的颁发和支持力度的增加,加快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步伐。然而,高技术服务业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多集中于概念、分类方面,对于行业的集聚和影响因素分析并不全面,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水平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健康发展。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高技术服务业界定
在国内高技术服务业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科技部刊发的《2003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一文中。而在国外并无高技术服务业这一说法,至于国外专家学者大都使用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概念来分析研究。
随着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国内许多学者对高技术服务业这一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曾智泽(2007)撰写的《高技术服务业的特征与内涵》一文中认为高技术服务业是指依靠高技术和高知识人才, 在高 R&D 投入和高专利申请活动基础上, 从高技术制造业术制造业价值链上延伸形成的高端服务新业态。王仰东、杨跃承、赵志强三位学者(2007)撰写的《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认为,高技术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融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产物,为生产和市场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目前,国内对于高技术服务业这一概念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纵观所有学者的观点,无外乎这是一种基于传统服务业,利用现代的先进知识并融合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以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务为目的,服务于社会经济、行业以及个人地新兴服务业。
2.2 产业集聚的界定
产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编著的《经济学原理》(上卷)第十章节提出,他将产业概括为“工业组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地方”,同时认为由于各个企业为控制成本、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自发形成的聚拢形成产业区块。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马歇尔描述的产业区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上,一些企业使用各自拥有的生产技能和知识生产同质的产品而形成的聚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马歇尔之后,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产业开始研究,并逐步开始发表有关产业集聚方面的理论,形成众多分支流派。诸如韦伯的产业区位集聚理论阐述了产业集聚与区位之间的联系;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推动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还有胡佛研究了怎样的产业集聚才能使得效用最大化等等理论观点。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相对大的地理区域中,若干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为生产某种产品,各种资源要素自发的聚集到一起的过程。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服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使得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这一行业的产业集聚。例如程大中和黄雯于2005年撰写的《我国六省市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一文中就运用区位熵指数这一方法对服务行业整体以及其中的每一个子行业的地理空间分布的特点进行分析。程大中和陈福炯两位学者在经过对各地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各行业的分布密度这一指标分析后得出,服务业的集聚水平越高该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同样的,行业集聚不仅可以提高该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极大地降低单个企业遇到的不确定风险,同时能够及时提供大量的市场各种资源的信息。
3 高技术服务业的现状
伴随着中国21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国加快着全球化的进程,在世纪之初的15年中,中国的服务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地引导着在服务业中融合高新技术,使得高技术服务业这一行业在服务业的发展中独树一帜。自从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省、市、区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当地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到2013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收入达到了16.1万亿元。2008年到2013年这五年的时间内,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速为32.2%,从业人员的数量年均增速为27.6%,资产规模年均增速为27.2%。
3.1 收入发展状况
从表3.1可以看出,高技术服务业收入从2008年6.17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6.1万亿元,增长了2.6倍(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年均增长30.22%。
黑龙江 0.6704 0.9151 0.4619 0.3363 0.6968
上 海 2.2975 0.9282 2.3440 2.5086 1.8253
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 值、 值分别为20.20%和30.18%,二者较之后面的三者之和还要多,这一方面说明,在这五省市中,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两地区;另一方面,同全国角度观察,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天津这两省三市占了全国的54.37%,说明全国的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又主要集聚与这五省市。而根据表4-1我们可以看出,四川(1.0566)、贵州(1.1694)、,虽说这几个省的区位熵很高,却与上述的行业集中程度不同,原因主要是这几省份的高技术服务业的收入规模很小,故而一比就显得很集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8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