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综合评价的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创新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法宝,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提升自己国家的创新能力。本文首先结合国家创新能力的基本理论,对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影响它提升的主要因素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具体分析了在提升我国创新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对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模糊评价;创新能力;国家;对策目录
0 引言 1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总体思路 3
1.3.1本文研究思路 3
1.3.2 本文创新之处 3
2 相关理论综述 3
2.1创新能力 3
2.2模糊综合评价 3
3 我国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3
3.1影响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3
3.2我国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3.2.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
3.2.2国家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4
3.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我国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 6
3.3.1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6
3.3.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评价我国创新能力 6
4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11
4.1 结果分析 11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问题总结 12
5 对策分析 14
5.1 政府层面的对策 14
5.2企业层面的对策 16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我国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也有了不小的提高。但总体而言,面对科研技术不断的变革,面对资源环境不断增加的束缚,面对激烈的世界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5.2企业层面的对策 16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我国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也有了不小的提高。但总体而言,面对科研技术不断的变革,面对资源环境不断增加的束缚,面对激烈的世界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下行的压力不断增大,这充分暴露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发展方式粗放滞后、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1]。而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环节,是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了解我国创新能力的现状并且提高它。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建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我国创新能力目前的状况,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关注度,并且能够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来发现在提高我国创新能力过程中所存在的瓶颈与不足,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研究的意义如下:(1)提高全社会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关注度(2)给政府机构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3)为学术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主要通用及国内主要引用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有国家创新力指数、科学技术和工业创新记分牌、欧盟创新记分牌、知识评价、英国国家竞争力指数等几种[2]。国家创新力指数认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政府与投资者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其侧重于评价创新资源的投入大小,创新环境的好坏,主要由投入创新的资源、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环境、创新资源投入与产出的联系和公司的创新策略等四个因素组成[3]。欧盟创新记分牌共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包括创新投入与产出两个部分,以SII和SII 增长率为评价标准来将欧盟国家进行分类[4]。科学技术和工业创新记分牌用来评价新经济形态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和学者提供政策与学术依据,其具有定义明确、兼容性强、较大的完善空间的特点[5]。知识经济状态指数由24个指标构成,将24个经济体分成4类,主要评价APEC经济体知识经济的发展情况,其存在数据不全面、缺乏合成指数等瑕疵[6]。Juan Sepulveda和Elizardo Vasquez运用多准则分析方法来提高新兴国家中的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7]。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006年张义梁和张禹吉深入理解“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并建立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扩散能力、保障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8]。
2008年陆根书、吴君华和张晓磊围绕与国家创新能力的相关概念,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国家创新能力研究的基本情况,对目前关于国家创新能力研究的特点与不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9]。
2009年范黎波解释了创新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对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创新能力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一个国家如何提高其创新能力提出了对策[10]。
2010年吕新军和胡晓绵根据20002006年28个国家的数据,从市场化程度、贸易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等4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制度对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11]。
2011年陈蕾运用创新系统相关理论来研究国家创新问题,对全国各区域的创新现状及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12]。
2014年张汴生运用统计方法从创新环境、经济效益等4个方面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存在巨大差异[13]。
1.3总体思路
1.3.1本文研究思路
首先介绍与国家创新能力相关的定义与理论。其次,明确了影响国家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
0 引言 1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总体思路 3
1.3.1本文研究思路 3
1.3.2 本文创新之处 3
2 相关理论综述 3
2.1创新能力 3
2.2模糊综合评价 3
3 我国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3
3.1影响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3
3.2我国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3.2.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
3.2.2国家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4
3.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我国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 6
3.3.1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6
3.3.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评价我国创新能力 6
4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11
4.1 结果分析 11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问题总结 12
5 对策分析 14
5.1 政府层面的对策 14
5.2企业层面的对策 16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我国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也有了不小的提高。但总体而言,面对科研技术不断的变革,面对资源环境不断增加的束缚,面对激烈的世界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5.2企业层面的对策 16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我国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也有了不小的提高。但总体而言,面对科研技术不断的变革,面对资源环境不断增加的束缚,面对激烈的世界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下行的压力不断增大,这充分暴露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发展方式粗放滞后、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1]。而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环节,是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了解我国创新能力的现状并且提高它。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建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我国创新能力目前的状况,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关注度,并且能够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来发现在提高我国创新能力过程中所存在的瓶颈与不足,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研究的意义如下:(1)提高全社会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关注度(2)给政府机构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3)为学术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主要通用及国内主要引用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有国家创新力指数、科学技术和工业创新记分牌、欧盟创新记分牌、知识评价、英国国家竞争力指数等几种[2]。国家创新力指数认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政府与投资者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其侧重于评价创新资源的投入大小,创新环境的好坏,主要由投入创新的资源、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环境、创新资源投入与产出的联系和公司的创新策略等四个因素组成[3]。欧盟创新记分牌共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包括创新投入与产出两个部分,以SII和SII 增长率为评价标准来将欧盟国家进行分类[4]。科学技术和工业创新记分牌用来评价新经济形态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和学者提供政策与学术依据,其具有定义明确、兼容性强、较大的完善空间的特点[5]。知识经济状态指数由24个指标构成,将24个经济体分成4类,主要评价APEC经济体知识经济的发展情况,其存在数据不全面、缺乏合成指数等瑕疵[6]。Juan Sepulveda和Elizardo Vasquez运用多准则分析方法来提高新兴国家中的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7]。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006年张义梁和张禹吉深入理解“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并建立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扩散能力、保障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8]。
2008年陆根书、吴君华和张晓磊围绕与国家创新能力的相关概念,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国家创新能力研究的基本情况,对目前关于国家创新能力研究的特点与不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9]。
2009年范黎波解释了创新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对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创新能力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一个国家如何提高其创新能力提出了对策[10]。
2010年吕新军和胡晓绵根据20002006年28个国家的数据,从市场化程度、贸易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等4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制度对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11]。
2011年陈蕾运用创新系统相关理论来研究国家创新问题,对全国各区域的创新现状及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12]。
2014年张汴生运用统计方法从创新环境、经济效益等4个方面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存在巨大差异[13]。
1.3总体思路
1.3.1本文研究思路
首先介绍与国家创新能力相关的定义与理论。其次,明确了影响国家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