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1
2.1 有利于建立和谐校园 1
2.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1
2.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德2
2.4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3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现状——以为例3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3
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存在的问题5
4 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策略8
4.1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8
4.2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创新9
4.3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0
5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需要把握的问题11
5.1 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建设方向11
5.2 坚持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目标11
5.3 加强学生会、社团等在活动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1 引言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格调高雅、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对中国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大学校园里开展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生活、表现校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精神,振奋学生精神,而且还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群体意思和集体精神,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1 有利于建立和谐校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和谐思想。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孔子强调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推己及人”,“成物成己”等。这些理论都在强调天、地、人要和谐共处和发展。
高校中的和谐校园思想主要指: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环境。具体可以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包含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其次,还应该包含校园的和谐气氛,努力形成师生间互相帮助、同心协力、共创校园和谐发展的氛围。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领着优秀文化的前进方向,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接班人的责任。中华民族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加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更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高校应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建设一个有传统文化气息、人和人和谐相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和谐统一的和谐校园,充分实现校园育人的功能。
2.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同时,也鼓励要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格。这些理念一直鼓励着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为了理想而追求,胜不骄,败不馁,勇敢地直面人生的挫折和挑战,不断超越自我,勇往直前,从而实现人生的追求。
因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当代大学生只在拥有进取意识时候,才有可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拥有进取意识,我们才可能会扼住命运的咽喉,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当做音符谱写出人生的成功之歌。我们才能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在死神和病魔面前保持“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从容和自信,才能在生命中时刻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和蓬勃的朝气。没有进取意识的人,往往得过且过,注意力不集中,不挖掘藏在身上的潜力。没有进取意识,你不会学会直面挫折,会立即放弃,会满足于现在,不会努力拼搏。对于一个人,一个年轻人,没有进取意识会整天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人到中年他们将一事无成,更不用说步入老年的他们会大器晚成的是什么。尤其是大学生,如果缺乏进取意识会经常满足于现状。在考试的时候不是以获得优秀为目标,而是以获得六十分为目标,不求最好,只求不挂。
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创新教学方法,将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教育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奋斗,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挫折,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只有这样当我们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的时候才不会被挫折和困难打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2.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德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中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文化传统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诚实守信不仅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道德品格和道德观念。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拥有高素质,同时也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任。“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同时具备守信,讲信,守诺言的优秀品德。诚实守信是不仅衡量当代大学生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之一。诚实,就是说做人要表里如一,说话要言行一致,做事要光明磊落、不故弄玄虚;守信,则是要信守诺言,为人处世要讲究信用和信誉。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的人才资源,承担着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担。大学生在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诚实守信的道德水平,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价值追求和诚实守信的思想很容易受到了多元化文化浪潮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很容易让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校,加强大学生关于诚实守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诚实守信的美德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旋律;能够使大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的观念,塑造健康的人格;还能促使大学生为成为才德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1]。从而达到学校改进和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2.4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民族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经济、政治的进步,更需要依靠民族优秀文化的复兴、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的持节不屈,保全国威 ;老子的“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兴师救亡,宁死不屈;陆游的以诗为剑,抒发心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都有力的表达了这些古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英语专业 通识 大学语文(文学) 2 32 考查 2
商务英语专业 通识 大学语文(写作) 2 32 考查 2
工业设计专业 通识 大学语文(综合) 2 32 考查 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83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