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危机的应对分析以乐视为例

财务危机的产生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而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之间激烈竞争,使得财务危机预防和有效应对更为迫切。本文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阐述财务危机内涵界定以及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基础上,以乐视集团财务危机作为研究案例。研究发现乐视财务危机产生于盈利能力下滑,负债比重大、融资方式单一、过度扩张,缺乏核心产品,其应对危机过程中存在忽略风险防范、一股独大降低决策科学性、频繁股权质押导致风险增加、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根据案例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应对财务危机的建议,包括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健全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不断优化自身资产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理性制定多元化扩张的路径等。关键词 乐视集团,财务危机,根源,应对建议
目 录
1 绪论 1
2 企业财务危机界定与根源 2
2.1 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 2
2.2 企业财务危机的根源 3
3 乐视财务危机分析 4
3.1 乐视简介 4
3.2 乐视财务危机体现 5
3.3 乐视财务危机根源 7
4 乐视财务危机的应对分析 9
4.1 乐视应对危机措施 9
4.2 乐视财务危机应对的不足 10
4.3 乐视财务危机应对建议 11
财务危机应对措施 13
5.1 树立危机意识 13
5.2 建立健全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13
5.3 不断优化自身资产结构 14
5.4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4
5.5 理性制定多元化扩张的路径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绪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变革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经济全球化已然实现。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知识获取的途径,打破了行业壁垒,新兴产业毅然崛起,经济和社会因为信息化得到翻天覆地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变革,传统的企业管理手段也在这场蜕变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较之于上世纪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稳定且相对简单的经济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如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应运而生,也有很多企业惨遭淘汰,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风险。就好像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一样,风险和危机总是共存的,有风险就有危机,一旦风险失去控制,企业就会陷入危机的窘境。企业身在如此漂浮动荡的环境中,其日常经营中危机四伏。据统计,当代社会企业危机爆发的频率及规模较之于上世纪来说大大增加,所以传统的危机管理手段不再全盘受用,复杂动荡的环境对于企业危机管理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企业实现持续经营需要危机管理的能力,因此可以说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强弱也是企业生存能力盛衰的集中体现。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为了应对多变的经济政治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各个企业都开始重视危机管理,来满足企业生存与扩张的需求。财务危机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财务危机管理虽然不是什么新颖的词汇,但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尚不成熟。企业因爆发财务危机或者是其他危机以财务危机为出口而陷入生产经营困境,甚至是陷入绝境宣告破产的案例数见不鲜。尤其是对于规模比较大的企业集团来说,一旦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多方利益相关者将会受到牵连,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难以应付,因此增强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作为当今危机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财务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选取乐视集团作为研究对象,期望能够为乐视集团解决财务危机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乐视集团是多元化背景下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也希望能够给其他企业提供参考。与此同时,为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制度提供参考,增加企业应对财务危机的能力。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本文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乐视集团作为研
究对象,主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收集、分析文献中有关企业财务危机的资料与研究成果,通过利用财务危机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乐视集团当前生产经营所面临的财务危机,对乐视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财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财务危机防范及应对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乐视集团及其他企业预防财务危机、应对财务危机提供思路和方法。
2 企业财务危机界定与根源
2.1 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
为了分析研究企业财务危机,控制危机的爆发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财务危机,该怎样去界定。国内外学者关于财务危机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本文列举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结论。
国外学者自上世纪初开始就对财务危机问题进行了持续的关注,作出了较为广泛的研究。Charles.H.Gibson与Patricia.A.Frish Koff(1990)曾指出在各种各样的标准下,财务危机的界定要以标准为前提,所选样本的差异导致出现了不同的界定标准。因此,关于财务危机的界定存在多种不同的表述。
Beaver(1966)认为企业难以支付到期债券,无力支付优先股利,银行信用透支,宣告破产等情况出现时,财务危机就会爆发。
Deakin(1972)则把财务危机公司界定在“企业因破产,无力偿还债务或者为了履行债务而进行财产清算”。
George Foster(1986)认为的财务危机是除了重组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当前问题或者实现持续经营的状况。
Altman(1993)综合分析了学术界关于财务危机界定的不同论述,将它分成了四种情况:破产、违约、无力偿债、经营失败。
Ross等人(2000)的阐述更加全面,认为符合下列四个情形之一的企业就算财务危机企业:技术失败,即企业无法按合约还本付息, 偿还债务;会计失败,资不抵债;经营失败,即企业财产清算后仍然无力支付到期债券;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因持续无法收回欠款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
Balanetal(2015)从财务状况方面界定财务危机,产权比率,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是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衡量指标之一,一般来说,产权比率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自有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越大,带来的收益更高。他认为如果一个企业产权比率大于2,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小于0且权益为负,即可认定这个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成果。谷棋和刘淑莲(1999)认为,财务危机囊括了企业由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清算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企业最终都会无法履行债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2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