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流行语文化功能解析
大学校园流行语文化功能解析[20191230170355]
毕业论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校园流行语,口语,文化功能,规范
目 录
1 引言1
2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涵义及成因1
2.1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相关涵义1
2.2 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2
3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2
3.1 新奇风趣2
3.2 形式丰富3
3.3 紧跟时代步伐4
4 大学校园流行语在文化层面发挥的作用4
4.1 大学校园流行语对日常口语交际的影响5
4.2 大学校园流行语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5
4.3 大学校园流行语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6
4.4 大学校园流行语文化影响着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7
5 大学校园流行语发展前景展望8
5.1 大学校园流行语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中8
5.2 大学校园流行语进一步规范8
5.3 大学校园流行语进一步发展9
结论10
致谢11
注释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近两年人们都在说着这两句流行的话“你太有才了!”“为什么呢?”这是春节文艺晚会之后留给人们影响最大的流行语,也是人们使用最多的语言。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流行称别人为“猪头”,并不是像语言形式上表现的那样在恶声恶语地骂别人猪头,因为猪的形象虽然笨,但在年轻人看来还透着几分可爱,这些流行语给人们茶余饭后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大学生是使用流行语最多的群体,这些流行语既生动地反映了真实的校园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的文化价值观和复杂心态。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进行解析,探讨流行语反映出的文化功能,研究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使得校园流行语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2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涵义及成因
随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流行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它以简单、生动的形式发展壮大并得到了年轻人的偏爱,常用的有:坑爹、屌丝、土豪、高富帅等等。这些大学校园流行语不但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各个时期都有流行用语,从流行语的使用情况来看,在社会转型期间,流行语的发展最为迅速。
2.1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相关涵义
各式各样的校园流行语层出不穷,为大学生等了解大学校园文化提供了途径。但是对于校园流行语的解释,至今还存在着不同理解。其中一种解释是:“校园流行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新出现的或某权威性人带领的新事物、新观念、新行为而引发的流行语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到消失的过程。”另一种解释是:“校园流行语,就是指流行在大学校园中的新潮词汇,流行语凝聚着大学生的浓烈情感,较平淡的事情一般不会出现在流行语里。”[1]这里所反映的内容,或者是他们有浓厚兴趣的事:恋爱、游戏、看书、逃课、聚餐等;或者是他们对一些事情鲜明的态度与评价,不少流行语表现他们肯定、热爱什么,否定、讨厌什么,在表现这些态度与评价时,他们选择词语绝不会用那些温和含蓄的字眼,而是用十分夸张的、有些刻薄的但又幽默生动的说法;或者是表现他们的各种情绪,很多流行语都是大学生发泄自己情绪的说法,如:郁闷、去死吧、爽、我倒、靠、受挫等,大学生会有的各种极端化的情感,几乎都能找到流行语来表达。
2.2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些流行语及其运用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流行语产生的原因:第一,近几年来我国的媒体业快速发展,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网络等技术发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加上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以及流行语不断地更替,迅速流行起来,对流行语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成为了流行语流行时间长、生命力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人们已习惯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流行语是一种交替很快的文化,而这种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文化,现在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所有事情都要简单明确,当代社会的快节奏自然也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人们喜欢用更少的词语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人们之间的交际更加简明。第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加上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同时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年轻人天马行空,许多流行语被创造以及被广泛的传播开来,这些流行语都有着很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价值,加上现在社会良好的风气,为流行语的创造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有利的因素。
3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在大学校园里,流行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大学生的个性。流行语的广泛使用表现了现代大学生对时尚的追求,充分的体现了大学生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当传统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语言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信息时代的世界里面,产生了诸多的校园流行语,让现代流行语和传统语言文化相得益彰,只有如此,流行语文化才能永保魅力。
3.1新奇风趣
流行是流行语最基本的特征,流行语的流行过程比较短,在使用一段时期之后就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话语圈,如果这些流行语依旧存活在人们的话语圈中,那么在人们口语交流上,流行语就会变得普遍起来,并渐渐的失去新鲜感,那么流行语就会成为一个普通词语,就再也不具有流行的特点。如:晕死、昏迷、二百五等,这些词语早已失去新鲜感,人们在生活中把它们作为一般词语继续普遍使用。目前,社会上各个圈子的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行业用语,大学生也有自己的惯用、通用的语言。
在大学的校园文化中,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校园文化里面,这些流行语代表了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如:“过了”就是指考试及格了。现代的大学生不像以前那么俗气,说什么及格不及格的了,过了就是过了,大家都明白是考试及格了。“挂了”就是考试不及格。这是很郁闷的一件事情,要是有同学问你:考试怎么样了?要是及格了的话,就很高兴的说:过了呀!如果是没有及格,呵呵,挂了。这是属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有语言,但是它不仅仅是属于大学生这个群体,就是大学的老师也在某些时候会运用到。校园语言在大学生们广泛的运用下,?也日益开始追求张扬自我,而且大学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校园流行语在他们的创造下变得形象生动,对原来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赋予了很好的概括性,且又不失新奇风趣,增加了生活的情趣。如:人类(人渣﹢败类)、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大学生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词语的单个字拆开来理解,组合成新的语意,曲解了正常的理解意思,给这些词语带来了两个词或者三个词的定义,其中包涵了嘲讽意味,使交际过程更为幽默风趣。这些词语本来就存在,但却被一些学生旧词拿来新用,这些词语的流行使得很多大学生们纷纷效仿,推动了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
3.2形式丰富
现代大学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交流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而产生一些新的词语,不仅仅这样,大学生加入了形式各样的表达方法,包括简单的短语,编成的民谣,句子,以及英文表达或中文和英语相结合,更有甚者则以数字等方式出现。用词和简单的句子表达占大多数,如“跳楼价”、“白菜”、“知本家”等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都是从诗句和格言改编的,如:“小强”起因是《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一段精彩的台词,踩死蟑螂的那段,但是在大学,它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很能干,各方面都很行。这个词用在学习好,人缘好,并且在各种学生社团任重要职位的学生比较多,如果你听到人说:“真个人可是个小强哦,”说明他各方面都还可以。以诗句形式出现的“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这原本是李白的《静夜思》,被用来篡改成了搞笑的诗词。 以民谣形式出现的流行语在校园流行语中也占一部分的比例,民谣作为一种文学载体,被运用到校园流行语中,给单一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活力,如表现出各个年级不同学生的心态:“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2]等等。最后有以数字、图形符号、字母等形式出现的流行语,例如:数字“520”代表“我爱你”、 图形符号“(T T)”表示流泪、“因特奈特”形象的表示“Intel”等,在流行语交际中运用了很多方式来表达各种感情,在话语表达上呈现了流行语的形式多变的特点。
毕业论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校园流行语,口语,文化功能,规范
目 录
1 引言1
2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涵义及成因1
2.1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相关涵义1
2.2 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2
3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2
3.1 新奇风趣2
3.2 形式丰富3
3.3 紧跟时代步伐4
4 大学校园流行语在文化层面发挥的作用4
4.1 大学校园流行语对日常口语交际的影响5
4.2 大学校园流行语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5
4.3 大学校园流行语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6
4.4 大学校园流行语文化影响着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7
5 大学校园流行语发展前景展望8
5.1 大学校园流行语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中8
5.2 大学校园流行语进一步规范8
5.3 大学校园流行语进一步发展9
结论10
致谢11
注释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近两年人们都在说着这两句流行的话“你太有才了!”“为什么呢?”这是春节文艺晚会之后留给人们影响最大的流行语,也是人们使用最多的语言。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流行称别人为“猪头”,并不是像语言形式上表现的那样在恶声恶语地骂别人猪头,因为猪的形象虽然笨,但在年轻人看来还透着几分可爱,这些流行语给人们茶余饭后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大学生是使用流行语最多的群体,这些流行语既生动地反映了真实的校园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的文化价值观和复杂心态。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进行解析,探讨流行语反映出的文化功能,研究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使得校园流行语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2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涵义及成因
随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流行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它以简单、生动的形式发展壮大并得到了年轻人的偏爱,常用的有:坑爹、屌丝、土豪、高富帅等等。这些大学校园流行语不但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各个时期都有流行用语,从流行语的使用情况来看,在社会转型期间,流行语的发展最为迅速。
2.1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相关涵义
各式各样的校园流行语层出不穷,为大学生等了解大学校园文化提供了途径。但是对于校园流行语的解释,至今还存在着不同理解。其中一种解释是:“校园流行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新出现的或某权威性人带领的新事物、新观念、新行为而引发的流行语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到消失的过程。”另一种解释是:“校园流行语,就是指流行在大学校园中的新潮词汇,流行语凝聚着大学生的浓烈情感,较平淡的事情一般不会出现在流行语里。”[1]这里所反映的内容,或者是他们有浓厚兴趣的事:恋爱、游戏、看书、逃课、聚餐等;或者是他们对一些事情鲜明的态度与评价,不少流行语表现他们肯定、热爱什么,否定、讨厌什么,在表现这些态度与评价时,他们选择词语绝不会用那些温和含蓄的字眼,而是用十分夸张的、有些刻薄的但又幽默生动的说法;或者是表现他们的各种情绪,很多流行语都是大学生发泄自己情绪的说法,如:郁闷、去死吧、爽、我倒、靠、受挫等,大学生会有的各种极端化的情感,几乎都能找到流行语来表达。
2.2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些流行语及其运用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流行语产生的原因:第一,近几年来我国的媒体业快速发展,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网络等技术发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加上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以及流行语不断地更替,迅速流行起来,对流行语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成为了流行语流行时间长、生命力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人们已习惯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流行语是一种交替很快的文化,而这种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文化,现在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所有事情都要简单明确,当代社会的快节奏自然也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人们喜欢用更少的词语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人们之间的交际更加简明。第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加上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同时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年轻人天马行空,许多流行语被创造以及被广泛的传播开来,这些流行语都有着很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价值,加上现在社会良好的风气,为流行语的创造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有利的因素。
3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在大学校园里,流行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大学生的个性。流行语的广泛使用表现了现代大学生对时尚的追求,充分的体现了大学生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当传统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语言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信息时代的世界里面,产生了诸多的校园流行语,让现代流行语和传统语言文化相得益彰,只有如此,流行语文化才能永保魅力。
3.1新奇风趣
流行是流行语最基本的特征,流行语的流行过程比较短,在使用一段时期之后就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话语圈,如果这些流行语依旧存活在人们的话语圈中,那么在人们口语交流上,流行语就会变得普遍起来,并渐渐的失去新鲜感,那么流行语就会成为一个普通词语,就再也不具有流行的特点。如:晕死、昏迷、二百五等,这些词语早已失去新鲜感,人们在生活中把它们作为一般词语继续普遍使用。目前,社会上各个圈子的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行业用语,大学生也有自己的惯用、通用的语言。
在大学的校园文化中,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校园文化里面,这些流行语代表了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如:“过了”就是指考试及格了。现代的大学生不像以前那么俗气,说什么及格不及格的了,过了就是过了,大家都明白是考试及格了。“挂了”就是考试不及格。这是很郁闷的一件事情,要是有同学问你:考试怎么样了?要是及格了的话,就很高兴的说:过了呀!如果是没有及格,呵呵,挂了。这是属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有语言,但是它不仅仅是属于大学生这个群体,就是大学的老师也在某些时候会运用到。校园语言在大学生们广泛的运用下,?也日益开始追求张扬自我,而且大学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校园流行语在他们的创造下变得形象生动,对原来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赋予了很好的概括性,且又不失新奇风趣,增加了生活的情趣。如:人类(人渣﹢败类)、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大学生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词语的单个字拆开来理解,组合成新的语意,曲解了正常的理解意思,给这些词语带来了两个词或者三个词的定义,其中包涵了嘲讽意味,使交际过程更为幽默风趣。这些词语本来就存在,但却被一些学生旧词拿来新用,这些词语的流行使得很多大学生们纷纷效仿,推动了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
3.2形式丰富
现代大学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交流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而产生一些新的词语,不仅仅这样,大学生加入了形式各样的表达方法,包括简单的短语,编成的民谣,句子,以及英文表达或中文和英语相结合,更有甚者则以数字等方式出现。用词和简单的句子表达占大多数,如“跳楼价”、“白菜”、“知本家”等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都是从诗句和格言改编的,如:“小强”起因是《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一段精彩的台词,踩死蟑螂的那段,但是在大学,它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很能干,各方面都很行。这个词用在学习好,人缘好,并且在各种学生社团任重要职位的学生比较多,如果你听到人说:“真个人可是个小强哦,”说明他各方面都还可以。以诗句形式出现的“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这原本是李白的《静夜思》,被用来篡改成了搞笑的诗词。 以民谣形式出现的流行语在校园流行语中也占一部分的比例,民谣作为一种文学载体,被运用到校园流行语中,给单一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活力,如表现出各个年级不同学生的心态:“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2]等等。最后有以数字、图形符号、字母等形式出现的流行语,例如:数字“520”代表“我爱你”、 图形符号“(T T)”表示流泪、“因特奈特”形象的表示“Intel”等,在流行语交际中运用了很多方式来表达各种感情,在话语表达上呈现了流行语的形式多变的特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