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段子看西游记的娱乐元素
从网络段子看西游记的娱乐元素[20191230170510]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网络段子,西游记,娱乐元素,人物分析,形象设置,讽刺
目 录
1 引言 1
2 取经师徒独特的外表及鲜明的个性 1
2.1独特的外表 1
2.2鲜明的个性 2
3 具有讽刺意味的情节设置 5
3.1有背景妖精活,无背景妖精死 5
3.2妖怪横行,官府听之任之 6
3.3宗教与世俗社会一样贪腐 6
4 具有想象力的艺术空间—天界 人间 地府 8
5 作者写作意图—以娱乐为掩护的讽刺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取材于玄奘取经的故事,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在民间不断被改编与扩充。唐代有《独异志》、《大唐新语》,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有《长春真人西游记》、《鬼子母揭钵记》、《陈光蕊江流和尚》,元杂剧有《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记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经过了历史的变迁,最终吴承恩集前人作品之大成,完成了《西游记》小说。由于《西游记》小说的出现,人们对之前关于唐三藏取经的各种版本都不再继续关注,而是更多的研究《西游记》小说。而根据神魔小说独特的人物形象、审美取向等特征,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对《西游记》进行再创作。如电影《大话西游》、电视剧86版的《西游记》、小说《悟空传》、动画片《美猴王》等等,时至今日,还有大量的研究者在继续研读《西游记》,甚至还有人为其写续篇,并由此形成了一个重构与戏仿的群体。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值得关注。
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贴吧中关于《西游记》的帖子也变得越来越多,许多网友通过聚集讨论《西游记》的相关问题,来交流学术。在贴吧这样的平台中,网络段子应运而生。网络段子较之帖子艺术性较差,但是网络段子的数量、笑果却更多一些。《西游记》再创作的各种形式的特点是具有娱乐性,能够带给读者或者听者快乐。网络段子将这种特点表现的更加明显,网络段子具有篇幅短小,以无奈的嘲讽抨击来针砭时弊、语言富有艺术性的特点,使读者阅读起来身心放松,负面情绪得到发泄。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许多的网友加入了创作网络段子的队伍,从古典名著中找素材是最常见的网络段子创作形式,而《西游记》是所有古典名著中被运用得最多的。究其原因,源于作品自身具有娱乐性。其娱乐性具体表现在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这都是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的。
2 取经师徒独特的外表及鲜明的个性
2.1独特的外表特征
唐僧:“你这泼猴,好不尊师重道,刚在那蜘蛛精面前,你为何弄个豹纹围裙装性感?你为何抢为师的风头?闭嘴!我管你是豹纹还是虎皮!你还知道自己是谁不?你看你染一脑袋黄毛拎根钢管你装古惑仔啊?”
这个段子并没有多高的艺术性,与《西游记》有关的大量段子都是如此。这个段子的关键有三点,其一是在暗讽唐僧好色。在《西游记》中,唐僧并不是一个好色的形象,这个段子试图通过对经典艺术形象的恶搞来达到娱乐的目的。其二通过对比达到一种反讽的艺术效果。唐僧为一妖精吃醋,声色俱厉的训斥悟空的时候,也没忘记自己的师父身份,以尊师重道作为武器打击对方。其三是对孙悟空的外在特征用当今的审美观念和流行话语进行解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个猴精,而猴子在民俗文化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它的形体特征和人接近,而且聪明机灵,讨人喜欢,又容易驯养,因此耍猴表演成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娱乐活动,是各种民间节庆的重要内容。猴子虽然聪明,但毕竟不是人,人在猴子面前具有毋庸置疑的优越感,在成语“沐猴而冠”中,猴子充当表达蔑视对方的符号。吴承恩在作品中塑造一个猴子形象因此而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取经队伍到达贫困地区,几天化不到斋,悟空因为要保护师父,只好让沙僧和八戒去远处城里找吃的。第一天去,都空手回来,因为没有钱。第二天去,还是空手,因为没有钱。悟空大怒:“再找不到吃的,就别回来!”第三天傍晚,沙僧高高兴兴地背着一大袋子米,还剩了好多钱。悟空大喜,又问:“八戒呢?”沙僧顿时伤心地哭道:“大师兄,原谅我吧,咱们这么多人,就二师兄能卖到16块钱一斤。”
这个段子是拿猪八戒“猪”的身份做文章,猪在人们的眼中,外形难看,智力低下,一向是愚蠢的代表。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孙悟空和猪八戒这样两个半人半兽的形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猴子作为同人类亲缘最近的动物,深得人们喜爱,孙悟空有着人的言行却长着猴模样,能给读者带来新鲜感,为作品增加趣味性。第二,西天取经这样庄严神圣的事却让一只猴子和一只猪参与其中,具有反讽的艺术效果。第三,由于孙悟空及猪八戒古怪的长相,取经途中增加许多曲折。第四,猪和猴,一个古灵精怪,一个脑满肠肥,笨拙迟钝,这两个反差很大的形象在一起能发生很多故事。
当然在《西游记》中,沙僧也有着令人恐怖的外形:“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 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师兄弟三人因为这幅长相吓坏了许多沿途百姓,为取经故事增加了曲折,也增加了趣味。
2.2鲜明的个性
如来佛祖说:“沙僧,你不能成佛,你在西游记里的台词太少,只有5句:1、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2、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3、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4、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5、师父放心吧,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
这个段子一定是精读《西游记》之人所创作,它总结了沙僧的经典台词,这几句台词暗示着沙僧在取经途中的贡献最小,是脚夫和跑腿的角色。这个段子不谈贡献不谈修行,而用台词少来解释沙僧最后没有被封为佛的原因,富有幽默效果。
沙僧,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玉皇大帝贬入下界,最后在流沙河里做起了妖怪,食人度日。试想沙僧打碎的只是天界很普遍的一个琉璃盏,得到的惩罚竟和调戏嫦娥的猪八戒、打破夜明珠的小白龙是一样,被贬下界。可见,统治者早已看沙僧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而沙僧也深刻的明白这一点,任劳任怨的跟着唐僧西天取经。在孙悟空被唐僧误解的时候,沙僧来做和事老,在八戒要分行李的时候,沙僧劝住猪八戒,可见这个取经队伍圆满完成任务是对他来说最好的局面。若是取经取到一半,按猪八戒的想法散伙的话,那么四个人的归宿中,沙僧是最惨的。孙悟空正好可以回到花果山继续他的美猴王,猪八戒还是去他的高老庄,娶个媳妇美美的,唐僧还是可以继续做他的得道高僧,只有沙和尚还必须回到他的流沙河,继续忍受困苦。沙僧之所以在《西游记》整个取经过程中只能充当跑跑腿的角色,是因为他确实没什么本事,他的武功不如猪八戒,智慧不如孙悟空,在取经团队中的重要性是最次的。作者吴承恩在塑造这个角色形象性格时,是为了与其他角色产生配合,产生笑果。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网络段子,西游记,娱乐元素,人物分析,形象设置,讽刺
目 录
1 引言 1
2 取经师徒独特的外表及鲜明的个性 1
2.1独特的外表 1
2.2鲜明的个性 2
3 具有讽刺意味的情节设置 5
3.1有背景妖精活,无背景妖精死 5
3.2妖怪横行,官府听之任之 6
3.3宗教与世俗社会一样贪腐 6
4 具有想象力的艺术空间—天界 人间 地府 8
5 作者写作意图—以娱乐为掩护的讽刺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取材于玄奘取经的故事,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在民间不断被改编与扩充。唐代有《独异志》、《大唐新语》,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有《长春真人西游记》、《鬼子母揭钵记》、《陈光蕊江流和尚》,元杂剧有《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记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经过了历史的变迁,最终吴承恩集前人作品之大成,完成了《西游记》小说。由于《西游记》小说的出现,人们对之前关于唐三藏取经的各种版本都不再继续关注,而是更多的研究《西游记》小说。而根据神魔小说独特的人物形象、审美取向等特征,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对《西游记》进行再创作。如电影《大话西游》、电视剧86版的《西游记》、小说《悟空传》、动画片《美猴王》等等,时至今日,还有大量的研究者在继续研读《西游记》,甚至还有人为其写续篇,并由此形成了一个重构与戏仿的群体。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值得关注。
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贴吧中关于《西游记》的帖子也变得越来越多,许多网友通过聚集讨论《西游记》的相关问题,来交流学术。在贴吧这样的平台中,网络段子应运而生。网络段子较之帖子艺术性较差,但是网络段子的数量、笑果却更多一些。《西游记》再创作的各种形式的特点是具有娱乐性,能够带给读者或者听者快乐。网络段子将这种特点表现的更加明显,网络段子具有篇幅短小,以无奈的嘲讽抨击来针砭时弊
2 取经师徒独特的外表及鲜明的个性
2.1独特的外表特征
唐僧:“你这泼猴,好不尊师重道,刚在那蜘蛛精面前,你为何弄个豹纹围裙装性感?你为何抢为师的风头?闭嘴!我管你是豹纹还是虎皮!你还知道自己是谁不?你看你染一脑袋黄毛拎根钢管你装古惑仔啊?”
这个段子并没有多高的艺术性,与《西游记》有关的大量段子都是如此。这个段子的关键有三点,其一是在暗讽唐僧好色。在《西游记》中,唐僧并不是一个好色的形象,这个段子试图通过对经典艺术形象的恶搞来达到娱乐的目的。其二通过对比达到一种反讽的艺术效果。唐僧为一妖精吃醋,声色俱厉的训斥悟空的时候,也没忘记自己的师父身份,以尊师重道作为武器打击对方。其三是对孙悟空的外在特征用当今的审美观念和流行话语进行解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个猴精,而猴子在民俗文化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它的形体特征和人接近,而且聪明机灵,讨人喜欢,又容易驯养,因此耍猴表演成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娱乐活动,是各种民间节庆的重要内容。猴子虽然聪明,但毕竟不是人,人在猴子面前具有毋庸置疑的优越感,在成语“沐猴而冠”中,猴子充当表达蔑视对方的符号。吴承恩在作品中塑造一个猴子形象因此而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取经队伍到达贫困地区,几天化不到斋,悟空因为要保护师父,只好让沙僧和八戒去远处城里找吃的。第一天去,都空手回来,因为没有钱。第二天去,还是空手,因为没有钱。悟空大怒:“再找不到吃的,就别回来!”第三天傍晚,沙僧高高兴兴地背着一大袋子米,还剩了好多钱。悟空大喜,又问:“八戒呢?”沙僧顿时伤心地哭道:“大师兄,原谅我吧,咱们这么多人,就二师兄能卖到16块钱一斤。”
这个段子是拿猪八戒“猪”的身份做文章,猪在人们的眼中,外形难看,智力低下,一向是愚蠢的代表。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孙悟空和猪八戒这样两个半人半兽的形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猴子作为同人类亲缘最近的动物,深得人们喜爱,孙悟空有着人的言行却长着猴模样,能给读者带来新鲜感,为作品增加趣味性。第二,西天取经这样庄严神圣的事却让一只猴子和一只猪参与其中,具有反讽的艺术效果。第三,由于孙悟空及猪八戒古怪的长相,取经途中增加许多曲折。第四,猪和猴,一个古灵精怪,一个脑满肠肥,笨拙迟钝,这两个反差很大的形象在一起能发生很多故事。
当然在《西游记》中,沙僧也有着令人恐怖的外形:“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
2.2鲜明的个性
如来佛祖说:“沙僧,你不能成佛,你在西游记里的台词太少,只有5句:1、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2、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3、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4、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5、师父放心吧,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
这个段子一定是精读《西游记》之人所创作,它总结了沙僧的经典台词,这几句台词暗示着沙僧在取经途中的贡献最小,是脚夫和跑腿的角色。这个段子不谈贡献不谈修行,而用台词少来解释沙僧最后没有被封为佛的原因,富有幽默效果。
沙僧,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玉皇大帝贬入下界,最后在流沙河里做起了妖怪,食人度日。试想沙僧打碎的只是天界很普遍的一个琉璃盏,得到的惩罚竟和调戏嫦娥的猪八戒、打破夜明珠的小白龙是一样,被贬下界。可见,统治者早已看沙僧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而沙僧也深刻的明白这一点,任劳任怨的跟着唐僧西天取经。在孙悟空被唐僧误解的时候,沙僧来做和事老,在八戒要分行李的时候,沙僧劝住猪八戒,可见这个取经队伍圆满完成任务是对他来说最好的局面。若是取经取到一半,按猪八戒的想法散伙的话,那么四个人的归宿中,沙僧是最惨的。孙悟空正好可以回到花果山继续他的美猴王,猪八戒还是去他的高老庄,娶个媳妇美美的,唐僧还是可以继续做他的得道高僧,只有沙和尚还必须回到他的流沙河,继续忍受困苦。沙僧之所以在《西游记》整个取经过程中只能充当跑跑腿的角色,是因为他确实没什么本事,他的武功不如猪八戒,智慧不如孙悟空,在取经团队中的重要性是最次的。作者吴承恩在塑造这个角色形象性格时,是为了与其他角色产生配合,产生笑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