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企业销售竞争策略以共享移动快充为例(附件)

当下,继共享单车成功之后,共享充电宝又成为新的投资“风口”。多家公司不断“攻城略地”做大规模,提升市场占有份额。在共享经济浪潮下,共享充电宝的推广已经引起市场关注。然而,业界对它的发展仍存在疑虑,对其风险还缺乏有效的防范对策。本文从共享充电宝发展的现状入手,针对目前共享充电宝发展面临的需求真伪、技术冲击、数据安全和盈利模式四大问题,重点分析推广过程中企业销售竞争策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助力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稳健发展。关键词 共享经济,共享充电宝,问题现状,销售竞争策略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
2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相关理论基础 6
2.1共享经济的发展历程 6
2.2共享经济的特征 6
2.3共享经济的驱动力分析 7
3 共享经济下企业销售竞争策略分析 8
3.1盈利模式 9
3.2战略控制 9
3.3共享经济下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
4 共享经济下企业竞争策略案例分析 11
4.1街电科技公司介绍 11
4.2商业模式分析 12
4.3竞争分析 13
4.4问卷统计分析 14
4.5竞争策略研究总结 21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技术创新的浪潮以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这种创新发展、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无论消费模式或经济参与的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享”最初只实现于朋友和家人之间,现在以“分享”作为商业模式的公司已在全球创造了巨大价值。回忆一下您是否曾租用过自行车,是否搭乘过陌生人的顺风车,还是租赁过共享汽车?我想答案都是肯定的,所以“共享”的理念已经在不经意间进入你的生活。总结以来这些活动其实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也就是可获得的使用权限,而不是一人独享的商品所有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他们依赖于一个分布广泛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网络,并且以一个相对可信赖的通用平台为基础,从而为陌生人提供一个共享的链接平台。
全世界范围内,许许多多创新创业者对此类活动进行积极的探索,他们中有个人性质的也有社会性质的。许多这些形式被视为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开始。 且统称这类商业模式为: 共享经济,也叫协作消费,网格或开放经济。这一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分享,以新的方式进行消费,学习,资金管理和生产。这一理念一旦在理论上得到肯定,那么必然在实践方面会掀起一股热潮。如 Airbnb,当今最受欢迎的闲置房屋租赁平台,成为许许多多人旅行住宿的不二选择;又或是 Uber,一家提供私家车服务的打车软件,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个性服务。同时在我国,滴滴出行、共享单车、神州租车、闲鱼等共享平台的兴起,让我们感受到共享经济的便捷服务。我们可以非常有自信地认为共享经济模式在未来会大有所为,在各个领域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成为新时代创新创业以及新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
但由于共享经济起源于欧美国家,他的商业模式或是企业制定的销售竞争的策略是基于西方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国在政治环境、经济特点以及社会形态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将西方的那一套照搬过来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国内的很多共享经济的企业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企业尝试应用很多举措来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但也始终无法找到更好的模式或是制定出最完美的策略来适应中国的市场,对于共享经济下的企业的销售竞争策略或者说是商业模式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共享经济近两年才在我国出现,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比起西方国家来说发展还算是比较晚的,学者对其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都尚未十分成熟。本文通过对共享经济概念的界定、发展历程、主要特征、主要推动力以及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研究了我国共享经济企业的销售竞争策略。在理论层面为我国共享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丰富了共享经济的理论研究。
(2)实践意义:共享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它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推动企业转型的速率、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在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出现了很多不稳定因素。本文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共享经济下的企业的销售竞争策略,然后聚焦于共享移动快充行业,具体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并具体地提出在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可落地实施的建议,以期能给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也称为分享经济,也有资料称之为合作性经济或者合作性消费,或者也有业界将其称为“租赁”经济,其实这里的“租赁”已经称为“拥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简单来说也就是当你能够用比较便宜的价格从别人那里获得你所需要的物品时,你没有必要非得去获得所谓的商品所有权,因为你其实不在乎这个东西是不是只为你所有,而是你只需要在你有需要时能够使用它,因为其实有些东西的价值为你来说仅仅只是一次而已。
正是因为存在这种需求,许多企业开始充当物品的所有者和潜在租客的媒人[1],他们聚焦于资源需要并且可以重新配置的领域,收取一定的费用来支付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的盈利。那这种租赁服务都是靠线上平台来实现的,给商品的所有者带来增值收入的同时给需求者提供了便利,所以这是双赢的事情。这种偶尔的短期的商品租用的模式省钱又便捷,比起在市场上购买或者是传统的租用模式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哈佛大学历史学和商务管理教授南希科恩(Nancy Koehn)对于共享经济的概念的总结和提炼算是现在比较权威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共享经济是个体之间进行的直接交换商品与服务的系统。[3]他讲的这种直接交换商品与服务的系统涵盖的方面十分庞大和多元,闲置物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26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