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探求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探求[20191230170441]
毕业中文论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探求
目 录
1 引言 1
2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阐述 1
2.1 秘书人才 1
2.2 复合型秘书人才 2
2.3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 2
3 探求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3
3.1 有助于树立复合型秘书人才教育观 3
3.2 有助于在被动人才培养模式中寻求主动 3
3.3 有助于培养出高水平的复合型秘书人才 4
4 构建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4
4.1 转变秘书办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5
4.1.1 科学构建多专业渗透的课程内容体系 5
4.1.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7
4.2 加强秘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11
4.2.1 校企合作建设“双师”素质队伍 11
4.2.2 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12
4.3 立足长远发展目标,注重自身发展 12
4.3.1 紧跟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13
4.3.2 加深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 14
4.3.3 拓宽自我的学识领域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注 释 19
参 考 文 献 20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那种只“专一科”不通其余的“人才”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已成为秘书教育体系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秘书”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庞大的职业群体,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也一直处于高涨中,传统的单纯具备文字能力和事务性能力的秘书人员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对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纷纷致力于探求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用性及针对性。本文针对“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探求”,试着在分析阐述相关概念的前提下以探索当前复合型秘书人才培模式重要性为基础,并就这一模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寻求出解决途径。从而使复合型秘书人才更加契合各行各业的需求,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学以致用的复合型秘书人才。
2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阐述
2.1 秘书人才
“秘书”指领导者身边综合辅助的工作人员。以辅助决策,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会、办事等为主要职能,是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人才”指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二者的结合,即秘书人才。而秘书人才的素质,一般指的是秘书人员的政治、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的修养、品质和行为特征。因此应具备以下素质的秘书都可称为秘书人才:
第一,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
第三,具有改革开放的头脑和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学习、运用新知识。
第四,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要善于把握和利用WTO规则,善于研究和捕捉
业务信息,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写作和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
2.1 复合型秘书人才
复合型秘书人才除具有秘书人才基本素质之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集多种功
能于一身的秘书人才,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所谓复合型秘书人才是相对单一型秘书人才而言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秘书的业务范围内,秘书人员不仅精通某项业务,而且熟悉其他业务,做到“一专多能”。著名的秘书学家常崇宜教授曾就将秘书人才划分为多种类型,即参谋型、秀才型、办事型、技术型、公共关系型等多种复合型秘书人才。另一方面,还指对秘书业务范围以外的但与秘书工作密切关联的其他工作,秘书人员也能胜任,做到身兼多职。例如作为一个公司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熟悉所有秘书业务,并且会用电脑打印文件和处理信息的同时还远远不够,还应是公司的一位公关人员;当公司经理与外商谈判时还应是一位出色的翻译人员等等。总之,以秘书为基本职责,兼负公关、翻译等职责,具备“职业秘书人”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管理头脑和才干,在秘书理论上学有专长,实践中经验丰富,属于复合型、一专多能的高级人才。即这就是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基本涵义。
复合型秘书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多功能性。复合型秘书人才是一种多功能型秘书人才,集多种功能与优点于一身。二是应变性。“秘书的职责是领导服务。秘书的功能越多,为领导服务的项目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广,应变性也就越强。”[1]
2.3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词组,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它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发育与发展于90年代中期。”[2]高教司副司长林蕙青等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述作了一些解释: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998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报告中,从另一个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作如下的表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述概念主要侧重从理论层面提出,而随后又有一些学者从操作层面提出,而随后又有一些学者从操作层面上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做了清晰的表述。该人才培养模式是这样表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方式的实现,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这一表述将上述理论研究的成果和高校的实践改革成果相融合,显得更具体、更具有实用操作性?。
而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在借鉴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培养强调应以职业工作环境为背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大量的实践教学培养复合型秘书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坚持产学结合的培养途径。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培养的机制,重点突出专业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完成复合型秘书人才从专业理论知识向专业岗位能力迁移为核心,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形成以技能应用能力和面向工作过程的从业能力为支撑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素质平台、能力为主、产教合作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
3 探求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3.1 有助于树立复合型秘书人才教育观
“高校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地培养模式的指导。”[3]探求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转变传统教育的观念与科学合理的人才模式迎合,树立复合型秘书人才教育观,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秘书人才。主要表现在:从秘书培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说,探求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制度,更深层次的剖析及创新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性复合型秘书人才;从秘书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秘书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秘书三办:“办文、办会、办事”等多方面的职业素养。
毕业中文论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探求
目 录
1 引言 1
2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阐述 1
2.1 秘书人才 1
2.2 复合型秘书人才 2
2.3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 2
3 探求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3
3.1 有助于树立复合型秘书人才教育观 3
3.2 有助于在被动人才培养模式中寻求主动 3
3.3 有助于培养出高水平的复合型秘书人才 4
4 构建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4
4.1 转变秘书办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5
4.1.1 科学构建多专业渗透的课程内容体系 5
4.1.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7
4.2 加强秘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11
4.2.1 校企合作建设“双师”素质队伍 11
4.2.2 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12
4.3 立足长远发展目标,注重自身发展 12
4.3.1 紧跟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13
4.3.2 加深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 14
4.3.3 拓宽自我的学识领域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注 释 19
参 考 文 献 20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那种只“专一科”不通其余的“人才”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已成为秘书教育体系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秘书”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庞大的职业群体,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也一直处于高涨中,传统的单纯具备文字能力和事务性能力的秘书人员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对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纷纷致力于探求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用性及针对性。本文针对“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探求”,试着在分析阐述相关概念的前提下以探索当前复合型秘书人才培模式重要性为基础,并就这一模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寻求出解决途径。从而使复合型秘书人才更加契合各行各业的需求,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学以致用的复合型秘书人才。
2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阐述
2.1 秘书人才
“秘书”指领导者身边综合辅助的工作人员。以辅助决策,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会、办事等为主要职能,是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人才”指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二者的结合,即秘书人才。而秘书人才的素质,一般指的是秘书人员的政治、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的修养、品质和行为特征。因此应具备以下素质的秘书都可称为秘书人才:
第一,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
第三,具有改革开放的头脑和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学习、运用新知识。
第四,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要善于把握和利用WTO规则,善于研究和捕捉
业务信息,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写作和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
2.1 复合型秘书人才
复合型秘书人才除具有秘书人才基本素质之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集多种功
能于一身的秘书人才,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所谓复合型秘书人才是相对单一型秘书人才而言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秘书的业务范围内,秘书人员不仅精通某项业务,而且熟悉其他业务,做到“一专多能”。著名的秘书学家常崇宜教授曾就将秘书人才划分为多种类型,即参谋型、秀才型、办事型、技术型、公共关系型等多种复合型秘书人才。另一方面,还指对秘书业务范围以外的但与秘书工作密切关联的其他工作,秘书人员也能胜任,做到身兼多职。例如作为一个公司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熟悉所有秘书业务,并且会用电脑打印文件和处理信息的同时还远远不够,还应是公司的一位公关人员;当公司经理与外商谈判时还应是一位出色的翻译人员等等。总之,以秘书为基本职责,兼负公关、翻译等职责,具备“职业秘书人”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管理头脑和才干,在秘书理论上学有专长,实践中经验丰富,属于复合型、一专多能的高级人才。即这就是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基本涵义。
复合型秘书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多功能性。复合型秘书人才是一种多功能型秘书人才,集多种功能与优点于一身。二是应变性。“秘书的职责是领导服务。秘书的功能越多,为领导服务的项目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广,应变性也就越强。”[1]
2.3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词组,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它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发育与发展于90年代中期。”[2]高教司副司长林蕙青等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述作了一些解释: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998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报告中,从另一个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作如下的表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述概念主要侧重从理论层面提出,而随后又有一些学者从操作层面提出,而随后又有一些学者从操作层面上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做了清晰的表述。该人才培养模式是这样表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方式的实现,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这一表述将上述理论研究的成果和高校的实践改革成果相融合,显得更具体、更具有实用操作性?。
而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在借鉴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培养强调应以职业工作环境为背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大量的实践教学培养复合型秘书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坚持产学结合的培养途径。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培养的机制,重点突出专业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完成复合型秘书人才从专业理论知识向专业岗位能力迁移为核心,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形成以技能应用能力和面向工作过程的从业能力为支撑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素质平台、能力为主、产教合作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
3 探求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3.1 有助于树立复合型秘书人才教育观
“高校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地培养模式的指导。”[3]探求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转变传统教育的观念与科学合理的人才模式迎合,树立复合型秘书人才教育观,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秘书人才。主要表现在:从秘书培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说,探求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制度,更深层次的剖析及创新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性复合型秘书人才;从秘书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秘书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秘书三办:“办文、办会、办事”等多方面的职业素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