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大参与农技推广影响因素分析以为例
摘要: 3
目录
引言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1月27日,新华社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速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5年12月31日),这是2004年以来的第13个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1号文件,是有关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十三五”规划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具有基础性地位,重视农业问题,关注三农热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举。
本研究以大学为研究试点,以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涉农高校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因素。以学生视角为切入点,客观的了解涉农高校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真实推广力度及在本单位内推广活动实施时的力度和渗透程度。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对农技推广作用,属性,发展路径,存在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
张蕾,陈超等(2010)对农技推广活动对现实农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武莺莺 (2005)探讨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和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基于大量学者对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组织形式的研究和总结,刘纯阳(2000)分析了我国传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推行差异化建设战略,因地制宜,凸显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还有学者从体系自身的分类进行研究。黄武(2008)从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相分离的视角,对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与经营性难以明显区分做出了研究和解释。此外,何小凡,徐秀丽(2007)还以河南省A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A县的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体现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划分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总的情况来看,学者对于农技推广服务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农技推广体系的属性,发展路径和改革创新,对于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技推广中的研究较少。
2.对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体现有研究成果如下
郭蕊(2014)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现有多元推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案,即以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模式和涉农企业推广模式。夏敬源(2009)回顾了我国农技推广改革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农技推广发展的主要成效,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农技推广中推广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队伍素质和保障条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滕琳艳(2013)基于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175名农技员和796名农户的调查访问数据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影响因素的研究。
3.高等院校在农技推广服务中地位及作用研究
二、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说
现有研究关于农技推广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因素:栾立明(吉林省农技推广和服务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将基层推广人员参与农技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分为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环境因素。主体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等变量,客体因素主要包括推广设施、机构人员素质、经费保障,参与报酬等变量,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沟通机制是否顺畅,是否有科研合作,政策扶持等变量。
农户参与农技推广影响因素研究:关建勋(农技推广应用中农户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将农户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农户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职务情况,承包土地面积,收入主要来源。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特征,耕地地理位置,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地区经济水平。
参考现有对各参与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生自身特征,本文对涉农高校大学生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的影响因素如下:
1.对农技推广意义的认知。认为参与农技推广具有意义的学生更容易参与到农技推广活动中。
3.物质精神激励。学生从农技推广活动中获得抵扣学分、评奖评优机会甚至是经济报酬等物质精神激励,则越容易参与农技推广。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一)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
调查问卷采用七点量表形式,将研究假设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参与农技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具体用陈述表达,以各组陈述句将研究假设的对农技推广意义的认知,个人发展目的,物质精神激励,外部支持四个因素进行细化,根据调查对象对每条陈述句的态度选择不同程度的分值,进行影响因素的筛选和研究,简化的量表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1 问卷量表整体结构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对农技推广意义的认知
为自身带来满足感,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有助于了解农民需要
农技推广前景广阔
服务社会
个人条件基础
参与农技推广的时间
已有专利技术
物质精神激励
有助于找工作
可以获得评奖评优机会
可以冲抵学分
有一定经济报酬
增加实践经验
外部支持
学校农技推广活动的组织化程度
学校提供的专项推广经费
学校提供参与农技推广的机会
同学有参与农技推广的经历
政府有专项经费支持
父母支持参与农技推广
(二)样本基本情况及描述性分析
(三)定性变量初步判断分析
1.性别对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
表2性别对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
性别
是否亲身参与
合计
是
否
男
20
46
66
30.3
目录
引言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1月27日,新华社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速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5年12月31日),这是2004年以来的第13个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1号文件,是有关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十三五”规划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具有基础性地位,重视农业问题,关注三农热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举。
本研究以大学为研究试点,以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涉农高校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因素。以学生视角为切入点,客观的了解涉农高校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真实推广力度及在本单位内推广活动实施时的力度和渗透程度。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对农技推广作用,属性,发展路径,存在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
张蕾,陈超等(2010)对农技推广活动对现实农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武莺莺 (2005)探讨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和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基于大量学者对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组织形式的研究和总结,刘纯阳(2000)分析了我国传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推行差异化建设战略,因地制宜,凸显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还有学者从体系自身的分类进行研究。黄武(2008)从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相分离的视角,对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与经营性难以明显区分做出了研究和解释。此外,何小凡,徐秀丽(2007)还以河南省A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A县的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体现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划分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总的情况来看,学者对于农技推广服务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农技推广体系的属性,发展路径和改革创新,对于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技推广中的研究较少。
2.对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体现有研究成果如下
郭蕊(2014)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现有多元推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案,即以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模式和涉农企业推广模式。夏敬源(2009)回顾了我国农技推广改革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农技推广发展的主要成效,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农技推广中推广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队伍素质和保障条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滕琳艳(2013)基于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175名农技员和796名农户的调查访问数据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影响因素的研究。
3.高等院校在农技推广服务中地位及作用研究
二、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说
现有研究关于农技推广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因素:栾立明(吉林省农技推广和服务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将基层推广人员参与农技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分为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环境因素。主体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等变量,客体因素主要包括推广设施、机构人员素质、经费保障,参与报酬等变量,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沟通机制是否顺畅,是否有科研合作,政策扶持等变量。
农户参与农技推广影响因素研究:关建勋(农技推广应用中农户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将农户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农户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职务情况,承包土地面积,收入主要来源。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特征,耕地地理位置,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地区经济水平。
参考现有对各参与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生自身特征,本文对涉农高校大学生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的影响因素如下:
1.对农技推广意义的认知。认为参与农技推广具有意义的学生更容易参与到农技推广活动中。
3.物质精神激励。学生从农技推广活动中获得抵扣学分、评奖评优机会甚至是经济报酬等物质精神激励,则越容易参与农技推广。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一)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
调查问卷采用七点量表形式,将研究假设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参与农技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具体用陈述表达,以各组陈述句将研究假设的对农技推广意义的认知,个人发展目的,物质精神激励,外部支持四个因素进行细化,根据调查对象对每条陈述句的态度选择不同程度的分值,进行影响因素的筛选和研究,简化的量表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1 问卷量表整体结构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对农技推广意义的认知
为自身带来满足感,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有助于了解农民需要
农技推广前景广阔
服务社会
个人条件基础
参与农技推广的时间
已有专利技术
物质精神激励
有助于找工作
可以获得评奖评优机会
可以冲抵学分
有一定经济报酬
增加实践经验
外部支持
学校农技推广活动的组织化程度
学校提供的专项推广经费
学校提供参与农技推广的机会
同学有参与农技推广的经历
政府有专项经费支持
父母支持参与农技推广
(二)样本基本情况及描述性分析
(三)定性变量初步判断分析
1.性别对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
表2性别对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
性别
是否亲身参与
合计
是
否
男
20
46
66
30.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