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研究以加多宝集团为例
目 录
1 绪论 1
2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界定 1
2.1 国外学者界定 1
2.2 国内学者界定 2
2.3 对相关界定的评价 3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3
3.1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与问题 3
3.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4 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 6
4.1 企业自身因素 6
4.2 政府因素 7
4.3 行业因素 8
4.4 社会监督因素 8
5 驱动因素案例分析——以加多宝集团为例 9
5.1 加多宝集团简介 9
5.2 加多宝集团履行社会责任驱动因素分析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绪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付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正日益受到政府、企业自身以及民众的广泛关注。2002年2月在纽约召开的世界经济峰会上以及2007年亚洲博鳌论坛都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重要议题。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被广泛关注,并演变成为一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公认指标,以保障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起点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从发展历程上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同时也给也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侵害劳动者的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权益等。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必须更好的履行其社会责任,提高其社会竞争力,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驱动因素,促进我国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因素,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2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界定
2.1 国外学者界定
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不同历史阶段,出现过一些不同的学术流派。总体而言,学术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界定主要展现为内涵式和外延式两类形式。其中内涵式界定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仅指伦理责任。
国外学者采用内涵式的界定法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卡罗尔和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美国学者卡罗尔(1979)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为例,他将企业社会责任分四个层次:第一层经济责任是基本责任,处于金字塔的底部;第二层是法律责任,企业必须在社会制定的法律框架内运作;第三层是伦理责任,指那些为社会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活动和做法,包括公平、公正、道德、规范等;第四层是慈善责任。而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也同样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超越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为了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利益所承担的责任”, 从而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涵盖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因而几乎与企业责任相类似的概念。
由于外延式的界定方法主要通过直接罗列一些直观行为展示公司社会责任,并不在于刻意追求“公司社会责任”内涵的确定性,从而勾勒“公司社会责任”的语义轮廓,所以又被称为例证说明法。以外延式的方法界定公司社会责任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 The Committeefor Economic Development),在1971 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商业公司的社会责任》(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Business Corporations)的报告中,列举了多达58 项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规范,并且要求各公司付诸实施。
2.2 国内学者界定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与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基于中国企业社会经济的阶段发展背景,它又具有显著的本土特征。国内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都对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积极主动的吸收接纳,并最终落实于立法领域。国内最早对公司社会责任给予关注的学者刘俊海(1999)指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朱慈蕴(1998)先生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从广义角度讲,是指公司应对股东这一利益群体以外的与公司发生各种联系的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和政府代表的公共利益负有一定的责任,即维护公司债权人、雇员、供应商、用户、消费者、当地居民的利益以及政府代表的税收利益、环保利益等。”其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一文中指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谋取自身及其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还需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要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方面的社会义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张士元与刘丽研(2001)究员在《论公司的社会责任》一文中认为公司社会责任的要旨是:在现代社会中,公司不应仅仅作为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而应视为最大限度顾及和实现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组织体系与制度安排。
耿合江和韩振燕(2011)提出观点,认为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因素包括法规,社会伦理道德文化和企业的盈利能力等。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规定、政策、制度等,法规是强制性的,因此法律法规会影响商务活动的开展,从而影响到开展商务活动的企业的双方权力和义务,当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涉及到法律法规时,自然会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社会伦理道德包括地区的社会风俗习惯、传统、生活方式、教育水平和宗教信仰等,这都会影响到企业组成者-人员的个人价值观,进而影响到企业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的促使力量根源,伦理道德是促进企业承担除法规以外的主要力量。盈利能力是企业通过生产、销售、服务等方式为社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从而为企业赢得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
而田志龙和贺远琼(2010)则认为,不同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是不同的。外资注重公益活动是为了获取社会的认可。而国有大型企业接待外来参观者是为了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形象,提高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口碑。私营企业迎合参与策略和慈善策略等则是为了配合政府从而使更好的策略出台。
2.3 对相关界定的评价
无论是美国学者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还是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的《商业公司的社会责任》,都是在理论层面讨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的问题,这可以形成完全合乎理性的假设,但与现实常常会有距离。从现实意义来说必须将企业放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生存境遇、制度安排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中进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生存境遇和制度性安排。
国内文献虽然是我国的具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情况。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公平的实现上的影响。其中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企业的长远战略以及企业的竞争行为是驱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重要的三个内在因素。
1 绪论 1
2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界定 1
2.1 国外学者界定 1
2.2 国内学者界定 2
2.3 对相关界定的评价 3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3
3.1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与问题 3
3.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4 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 6
4.1 企业自身因素 6
4.2 政府因素 7
4.3 行业因素 8
4.4 社会监督因素 8
5 驱动因素案例分析——以加多宝集团为例 9
5.1 加多宝集团简介 9
5.2 加多宝集团履行社会责任驱动因素分析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绪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付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正日益受到政府、企业自身以及民众的广泛关注。2002年2月在纽约召开的世界经济峰会上以及2007年亚洲博鳌论坛都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重要议题。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被广泛关注,并演变成为一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公认指标,以保障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起点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从发展历程上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同时也给也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侵害劳动者的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权益等。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必须更好的履行其社会责任,提高其社会竞争力,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驱动因素,促进我国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因素,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2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界定
2.1 国外学者界定
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不同历史阶段,出现过一些不同的学术流派。总体而言,学术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界定主要展现为内涵式和外延式两类形式。其中内涵式界定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仅指伦理责任。
国外学者采用内涵式的界定法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卡罗尔和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美国学者卡罗尔(1979)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为例,他将企业社会责任分四个层次:第一层经济责任是基本责任,处于金字塔的底部;第二层是法律责任,企业必须在社会制定的法律框架内运作;第三层是伦理责任,指那些为社会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活动和做法,包括公平、公正、道德、规范等;第四层是慈善责任。而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也同样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超越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为了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利益所承担的责任”, 从而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涵盖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因而几乎与企业责任相类似的概念。
由于外延式的界定方法主要通过直接罗列一些直观行为展示公司社会责任,并不在于刻意追求“公司社会责任”内涵的确定性,从而勾勒“公司社会责任”的语义轮廓,所以又被称为例证说明法。以外延式的方法界定公司社会责任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 The Committeefor Economic Development),在1971 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商业公司的社会责任》(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Business Corporations)的报告中,列举了多达58 项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规范,并且要求各公司付诸实施。
2.2 国内学者界定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与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基于中国企业社会经济的阶段发展背景,它又具有显著的本土特征。国内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都对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积极主动的吸收接纳,并最终落实于立法领域。国内最早对公司社会责任给予关注的学者刘俊海(1999)指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朱慈蕴(1998)先生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从广义角度讲,是指公司应对股东这一利益群体以外的与公司发生各种联系的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和政府代表的公共利益负有一定的责任,即维护公司债权人、雇员、供应商、用户、消费者、当地居民的利益以及政府代表的税收利益、环保利益等。”其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一文中指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谋取自身及其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还需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要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方面的社会义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张士元与刘丽研(2001)究员在《论公司的社会责任》一文中认为公司社会责任的要旨是:在现代社会中,公司不应仅仅作为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而应视为最大限度顾及和实现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组织体系与制度安排。
耿合江和韩振燕(2011)提出观点,认为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因素包括法规,社会伦理道德文化和企业的盈利能力等。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规定、政策、制度等,法规是强制性的,因此法律法规会影响商务活动的开展,从而影响到开展商务活动的企业的双方权力和义务,当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涉及到法律法规时,自然会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社会伦理道德包括地区的社会风俗习惯、传统、生活方式、教育水平和宗教信仰等,这都会影响到企业组成者-人员的个人价值观,进而影响到企业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的促使力量根源,伦理道德是促进企业承担除法规以外的主要力量。盈利能力是企业通过生产、销售、服务等方式为社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从而为企业赢得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
而田志龙和贺远琼(2010)则认为,不同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是不同的。外资注重公益活动是为了获取社会的认可。而国有大型企业接待外来参观者是为了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形象,提高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口碑。私营企业迎合参与策略和慈善策略等则是为了配合政府从而使更好的策略出台。
2.3 对相关界定的评价
无论是美国学者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还是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的《商业公司的社会责任》,都是在理论层面讨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的问题,这可以形成完全合乎理性的假设,但与现实常常会有距离。从现实意义来说必须将企业放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生存境遇、制度安排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中进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生存境遇和制度性安排。
国内文献虽然是我国的具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情况。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公平的实现上的影响。其中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企业的长远战略以及企业的竞争行为是驱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重要的三个内在因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