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当代大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1
2.1 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1
2.2 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3
2.3 有助于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3
2.4 有利于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培育4
3 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5
3.1 当代大学生不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5
3.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文化不足6
3.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较单一7
3.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7
4 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8
4.1 当代大学生提高参与的积极性8
4.2 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9
4.3 高校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9
4.4 高校丰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10
4.5 高校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11
结论 12
致谢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世界日益全球化,文化实力越来越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崛起和复兴的保障。高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具有朝气和创造性的一个群体,如果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了解程度有所提高,会给当今民众带来积极影响。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当代大学教育学习之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高校的人格与心灵,是中国高校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与弘扬十分关心,并对这方面的工作多次做出过重要指示,习总书记的指示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加强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
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其中大学生的文明建设更是重中之重,高校关于这方面的教育责任不可推卸。这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达到一定标准,学校也要积极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可以接受传统文化的一些学习,来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本课题主要探讨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现状以及途径,从而对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
2 当代大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1 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
高校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需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无穷无尽的宝库中提取正确的观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强调人的重要作用。这些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人进行后期的教育,可以使人的性格趋向于完善,这些观念的最终目的是就是要培养道德高尚的人。同时在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中国文化还存在着义与利的争辩。中国文化讲求道义,讲气节,讲情操,讲廉耻,讲慎独等,这些对我们的大学生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儒家的“仁”一字,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最高表现之一。“仁”这个字,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先贤对人的“恻隐之心”的一些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同情心, 家庭生活中的感情是这种感情的基础。从道德修养的具体修炼和实现方法,要实现“仁”这一字,恭敬、宽容、诚信、敏捷、恩惠五种做人的要求不可或缺。只要对这“仁”的理念加以借鉴,在大学生中弘扬恭敬、宽容、诚信、敏捷、恩惠这五种品德,我们就可以使同学更加和睦相处,而且能够让当代大学生继承我们民族的基于仁恕的评价标准,可以对大学生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有一定的帮助。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弘扬的优秀品质。勤俭不是不用,而是节约该节约的。德育教育中的勤俭节约应该从书本里走出来,落到实处,落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以浪费为耻,以节约为荣”的生活作风。勤俭是一种好的作风,大学生具备了这样的生活作风,不仅可以在学校生活中与周围的人对比时不会有失落感,还能能感恩父母的爱,成为自强不息的动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方式。
廉洁看似离大学生很远,其实是大学生应该拥有的品德。“廉”与“洁”、“明”“、清”是相连的。中国人认为执政要做到廉洁,做官要做到清廉,为人要做到廉俭。在大学阶段,当代大学生可以为将来的工作奠定思想基础,把概论课中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将人民疾苦放在关键的位置,以后用自己的才学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朴素和务实是当代学生应该学习的品德。中国人为人做事,将朴实作为主要标准,反对虚假做作,大多朴实的文章更能产生共鸣。在中国劳动人民的实践中,形成了很多以朴实为标准的规则,形成反对空谈、崇尚实干的务实精神和实干精神。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头脑灵活比老实重要得多,这明显是错误的。其实,认真分析里面的利和弊就不难知道:头脑灵活是才学的体现,老实是品德的体现,有才无德是一种危害社会的人才。大学生需要有求实的观念,认识到自己的实际能力,在学校能坐得住,以后工作单位不怕累、肯吃苦,这样才可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2.2 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高校进行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很重要的素材。我们中华民族疆土辽阔、河山壮美、人民朴实,我们有令人骄傲的历史、丰富多样的文化。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六个最古老的人类文明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除了中国文明,其他的文明要么已经湮灭了,要么出现了一定时期的断层,唯有中国文明,连绵不断,这是中华儿女的自豪,也是中国文化的伟大所在。我国古代很许多科技是世界第一,更有学者总结出了一百个世界第一。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我们国家有这么多伟大和和令人骄傲的成就,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沉甸甸的历史,我们如何不尊敬爱戴我们的祖国呢?
中国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敢前行,爱国精神有着凝结中华民族的力量,使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也有着推动民族发展的作用。尤其在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爱国主义会造就许多英雄人物,出现很多英雄事迹。屈原、龚自珍、张謇、岳飞、黄继光、林则徐、邓世昌等爱国人物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些有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历史人物,被万人称赞。在狱中,受尽折磨的司马迁,坚持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文天祥被俘虏后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表达出一种高尚的价值观,让读者不由得感动万分。如果当代大学生能够多了解这种文化,往往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3 有助于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
2.4 有利于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培育
首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中国儒家的理念基础之一就是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们只要反躬内求,安伦尽份,人的道德就可以自然升华。因此,在中国的伦理形成过程中,中国人民慢慢整理出了包括慎独、自省、自讼、主敬、养气、集义等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息息相关的道德修养方法。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慎独是指拥有高尚品德的人,就算没有人看见,他们也会也小心的行动,就算没有人听见,他们也会小心的发言。修己慎独的修养方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践行道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许多中国历史人物凭借它造就了自己的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君子性格。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这些修养方法,在诸多诱惑的学习生活时,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增强了抵御各种各样诱惑的能力,甚至可以一直保持初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80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