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附件)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持续扩招,应届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行为备受重视和鼓励。本论文旨在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为97.9%)。运用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创业环境、主动性人格均与创业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创业态度在主动性人格与创业意愿中具有中介作用。关键词 创业意愿,创业环境,主动性人格,创业态度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2 文献综述 2
2.1 创业意愿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2
2.2 环境与创业意愿 2
2.3 人格与创业意愿 4
2.4 态度与创业意愿 5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5
3.1 研究工具 6
3.2 研究对象 7
3.3 研究过程 7
4 数据分析 8
4.1 描述统计 8
4.2 创业意愿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10
4.3 创业环境与创业意愿的关系 13
4.4 主动性人格、创业态度与创业意愿的关系 15
5 结论与讨论 18
5.1 结论 18
5.2 管理建议 18
5.3 研究不足 19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持续扩招,我国从之前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导致大学生毕业的人逐年增加。2014年、2015年、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分为727万人、749人、756万人。再加上之前,余留下的待就业人数,到2017年,将要就业的人数预计达到770万人。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渐增加,但市场需求幅度的增加却不大,从而导致了沉重的就业压力。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自主创业则成为了社会与学校鼓励大学生择业的另一种方式。大学生未来是否选择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的动机是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以及创业意愿对大学生未来是否选择创业起关键的作用。大学生进行创业这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意愿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然后通过定量的问卷调查搜集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数据,之后运用SPSS 20.0对搜集到的创业意愿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1.2 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现在大学生毕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就业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然而,创业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对于就业压力的缓解以及就业岗位的增加具有推动的作用,掌握大学生创业意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程度,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1.2.1 理论意义
从创业意向的理论研究角度来看,由于创业意愿领域的研究有很多,从而形成多种创业意愿的模型。本文参考一些文献并将根据现有的创业意愿的研究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学、主动性人格、创业态度以及创业环境对创业意愿影响,从而分析出大学生创业的意愿在理论上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
1.2.2 实践意义
在实际的应用中,大学生是否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创业的意愿。尽管现在许多国家在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的一些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实际的创业行为仍与社会所期待的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本论文通过实证研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学校和政府,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创业意愿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关于创业者人口统计学的研究主要关注创业者的性别、年龄、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创业培训、工作经验等。目前,有许多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人口统计差异进行了研究。
Brockhaus在1980年的研究中指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关。Brenner在1991年的研究中指出,男性创业的意愿要比女性创业的意愿更强烈。在我国的研究学者中,何忠伟(2010)[1]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大学生的接受教育的程度与其创业的意愿有关,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大学生创业的意愿的概率则相对的越大。范巍和王重鸣(2004)[2]对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和创业潜能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他们的影响因素,发现学生的性格特征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和人统计学对创业倾向有显著影响。林震烁(2005)[3]通过实际的分析得出,就出生地对创业意愿影响的程度而言,由强到弱依次为农村大学生、中小城市大学生、大城市大学生。刘群和孟永(2012)[4]研究的表明,在校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对其创业意愿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示为创业的意愿最高的是经管类学生,其次是理工类学生,最后,文史类学生创业的意愿较低。
这说明,尽管现在对个人背景研究还不够全面,但是,个人背景对于创业意愿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2.2 环境与创业意愿
R. Devi& S. Daniel在1994年将创业环境定义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部环境或帮助服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上对于创业环境的研究有五维度模型与九方面模型这两种模式。五维度模型认为,创业环境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与管理技能以及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和非金融支持。九方面模型是由全球创业观察(GEM)的研究表明,包括政府的政策、政府项目、金融支持、研究开发与转移、教育及培训、商业及专业基础设施、市场开放程度、文化及社会规范的九个方面。
我国的学者熊彤(2011)[6]认为,大学生的创业环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熊彤认为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其中,硬件环境包含政府、社会、高校与家庭等的政策及金融支持;软件环境包括融资及信贷、网络及社会服务等。在我国,关于创业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即学校教育、政策环境和家庭环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3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