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经营绩效研究以中国人寿为例(附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寿险企业又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身保险是金融市场重要的融资方式,同时还可以扩大就业,安定社会生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逐渐展开,寿险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中国寿险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竞争,还要与国外的寿险公司做抗争。在严峻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提高经营绩效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寿险企业防范金融风险、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对我国当前寿险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经营绩效的建议,无疑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寿险业的现状,接着选取了寿险公司的代表——中国人寿公司进行绩效评估,因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总资产位居国内寿险行业榜首,市场份额一直占据寿险市场主导地位,在寿险行业始终保持专业领先的竞争优势。从对中国寿险的绩效评估中发现中国寿险公司经营的不足。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绩效评估方法,再结合国内寿险企业的具体情况,最终选取了多财务指标综合分析法来对寿险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估。通过前人对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因素的研究确定影响因素,选取8项指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中国人寿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寿经营的优点,为中国其他寿险企业提供借鉴,同时发现中国人寿目前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的某些不足,有针对地提出政策建议。本文采用多财务指标综合分析法,实现了对中国人寿的科学、客观评价,这对寿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寻求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关键词 寿险企业,中国人寿,经营绩效,财务指标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文献综述 2
1.3 对本课题的启发 3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4
2 经营绩效评估的一般理论 5
2.1 经营绩效的含义 5
2.2 寿险业经营绩效评估的意义 6
3 我国寿险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3.1 我国寿险业现状 6
3.2 我国寿险业存在的问题 7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国人寿的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7
4.1 基本财务情况分析 7
4.2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9
4.3 经营能力分析 10
4.3 偿债能力分析 11
4.4 发展能力分析 12
4.5 评估总结 13
5 建议 14
结 论 16
致 谢 17
附录 1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大问题,关注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要重视国民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此外,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寿险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其经营的优良和不善都会影响人民生活的安适,社会的稳定。所以,如果寿险公司如果经营不善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寿险公司的经营稳健性非常重要。
21世纪,是金融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纪,我国自加入WTO已有20年之久,给中国寿险企业带来了很多机遇,但也面临着许多外资企业的挑战。由于寿险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还要面对国外的企业的挑战,只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提高寿险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了重中之重。寿险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它的经营水平上,在如此严峻的全球化大环境下,提高寿险公司的经营水平,成为了企业对抗金融风险、促进寿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要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寿险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因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占据中国保险公公司榜首位置,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竞争优势明显,在寿险行业始终保持着专业领先,具有庞大且杰出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与自我创新能力,保险产品的品类在不断丰富,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另外,在投资运作方面的能力高度专业化,因此中国人寿成为了国内大规模机构的投资者之一,并成为了中国独占鳌头的保险资产管理者。所以,本论文最终确定以中国人寿为例,对中国人寿进行经营绩效研究了解其经营效率情况,以此对中国现有寿险公司提出相应建议,弥补其存在的不足。
1.1.1 中国人寿简介
中国人寿于 2003 年 6 月 30 日在中国北京注册成立,并在同年的12月的17号和18号以及在2007年1月9日以人寿保险公司为名分别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上市。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28,264,705,000 元。
中国人寿作为中国寿险公司的领头羊,拥有广泛的分销网络,由优秀的团险销售人员、保险营销员以及专业的代理机构构成。是中国代表性的大规模机构的投资者和保险资产管理者。中国人寿的服务理念是“以诚信为本”,服务产品分为个人人寿保险、团体人寿保险、意外险和健康险。中国人寿企业的历史悠久,品牌卓越;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网络齐全,科技领先。是世界500强,世界品牌500强。
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人民币 5,119.66 亿元,同比增长 18.9%,是国内第一家保费收入突破人民币 5,000 亿元的保险公司。其中,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人民币 3,536.68 亿元,同比增长 25.4%。首年期交保费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人民币 1,131.21 亿元,同比增长 20.4%,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人民币 660.03 亿元,短期险保费收入人民币 470.68 亿元,同比增长 17.5%。
1.2 文献综述
由于我国保险业的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国内的很多研究方法都是从财务指标方面进行分析的。财务指标类的方法主要由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以孙蓉、王超(2013)的文献为例,针对寿险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层面,构建了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地评价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张邯、马广军、田高良(2017)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当前影响我国保险公司绩效的因素进行研究 ,让我们对保险公司绩效有了新的认识,为保险业提高绩效提供了决策依据。张苗(2016)运用因子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选择我国12家寿险公司,对其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得到盈利、成本控制、偿付能力和增长能力四个公共因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综合因子得分并进行排序。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在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上,对寿险业经营绩效水平的评价的主要是对整个保险行业的评价,只对某个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还较少。而且主要倾向于采用DEA(Data Enveloped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法)法。例如,姚茂泳(2006)认为我国寿险公司与外资企业相比存在管理不善、经营观念理论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着重从寿险公司的规模、所有权性质、地理位置、成立时间等方面入手,采用DEA方法,对我国寿险公司的绩效进行评估,从中分析出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寻找能控制绩效的方法及对策。刘红(2007)认为保险公司的财务实力、组织能力、公司治理能力都能影响其经营状况,于是基于这三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对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了在保险市场逐渐趋于成熟、保险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保险监管的体系日趋完善的环境下,我国保险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表现出明显成长性的特征。
此外,还有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周艳(2007)认为外资的引入,导致中国寿险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且严峻。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经营绩效的竞争。全文以寿险公司经营活动特点为依据,认为企业的经营绩效能力可以分为盈利能力、偿付能力、业务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能力,从这四个方面选择各项指标,构建灰关联分析模型,对我国中资寿险公司与外资和合资公司进行了测评,为我国寿险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2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