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形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附件)【字数:13196】
摘 要摘 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旅游业竞争已经由产品、服务阶段发展到形象竞争阶段,城市旅游竞争也由过去单一的景点转为城市整体旅游形象竞争。城市旅游形象的树立和传播,成为了城市旅游竞争的核心战略。良好的旅游形象是旅游城市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方法,以镇江城市旅游形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城市旅游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对镇江旅游地形象背景和旅游形象现状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镇江应在拓宽宣传渠道、发挥政府作用等方面完善城市形象建设。通过本次对镇江旅游形象的研究,以期丰富镇江旅游理论研究的内容,并能对镇江旅游形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城市旅游;旅游形象;形象背景;镇江
目录
1 城市旅游形象的相关概念 1
1.1 城市旅游的概念 1
1.2 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1
1.2.1形象的概念 1
1.2.2旅游形象的概念 1
1.2.3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2
1.3城市旅游形象建设的必要性 2
1.3.1 提升市场竞争力 2
1.3.2 提高旅游决策部门的决策力 2
1.3.3提高城市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 3
2 镇江旅游形象背景分析 3
2.1镇江市的地脉特色 3
2.1.1 自然地理条件 3
2.1.2 地理交通条件 4
2.1.3 自然旅游资源条件 4
2.2 镇江市的文脉特色 4
2.2.1 历史文化特色 5
2.2.2 宗教文化特色 5
2.2.3 镇江市的现代产业文化特色 6
2.3 资源的旅游价值分析 6
2.3.1镇江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6
2.3.2镇江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7
3 镇江城市旅游形象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8
3.1 镇江城市旅游形象问卷调查简介 8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9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9
3.2.2旅游者对镇江旅游形象的感知 10
3.3 镇江旅游形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
3.3.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旅游信息渠道少,信息内容匮乏 13
3.3.2城市形象传播内容单一,资源整合利用不够 14
3.3.3缺乏相应的旅游产品来支撑所传播的旅游形象 14
3.3.4旅游形象定位模糊,个性化不足 14
3.3.5旅游形象知晓度,宣传力度不够 15
4 旅游形象定位分析 15
4.1 旅游形象定位的主要原则 15
4.1.1 资源主导型原则 15
4.1.2 市场导向性原则 15
4.1.3 品位类比性原则 16
4.2 镇江旅游形象定位 16
5 镇江旅游形象发展策略 16
5.1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17
5.1.1营造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环境 17
5.1.2 加强对各类媒体的运用 17
5.1.3 增强旅游者与旅游地的互动性 17
5.2 强化节事活动在旅游形象推广中的作用 18
5.3 注重旅游形象标识的展示和传播 18
5.4 发挥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品牌形象 19
5.5 发挥政府在地方旅游形象中的作用 19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 27
镇江旅游形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1 城市旅游形象的相关概念
1.1 城市旅游的概念
城市旅游概念由Stansfield(1964)首次提出,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外学者对于城市旅游的概念也各有见解,笔者综合多名学者的观念,将城市旅游定义为“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内的自然人文景观和配套服务为吸引因素,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所发生的物质和精神消费活动”。即指旅游者把某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将城市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服务作为旅游体验对象所进行的旅游消费和身心体验。
1.2 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1.2.1 形象的概念
形象是一直以来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个名词。随着时代的变迁,形象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于形象的定义,中西方存在差异,在我国的《辞海》中将其定义为:“文艺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等。由于文艺描写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所以文艺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可见,之前人们对于形象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知识界,但是也运用于其它的很多方面。在西方“形象”一词被定义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包含着过去存留的印象、声誉以及同事间的评价。形象蕴含着使用者的期望[1]”。对于形象可以解读为:形象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形象是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主观反应,会随着个体的差异存在不同。由此可见,形象是主体感知客体的结果。
1.2.2 旅游形象的概念
“旅游形象”一词最早是在1971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J.D.Hunt提出的,他认为形象是人们对非居住地所持的印象。《中国旅游大辞典》中将旅游形象定义为“旅游者对某一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总体旅游服务的看法或评价”,这种理解是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
1.2.3 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城市旅游形象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新的名词。城市旅游形象(TourCity Identity System)是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与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2]。城市旅游形象的实质就是无论是旅游者还是当地居民,把一座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来看待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的综合。城市旅游形象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客体(旅游城市)所创造的有形和无形的环境。有形的包括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游交通和旅游环境等;无形的包括风土民情、文化习俗、市民的素质、思想观念等。其二,主体(旅游者)对城市的感知和评价,这种感知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城市通过图、文、声、像传播的形象;另一种是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亲身感受。所以,影响评价主体感受的一方面受城市传播的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主体本身的生理、心理造成的。所以,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发展,我们需要从这两大方面着手,把握城市整体的精神风貌。
目录
1 城市旅游形象的相关概念 1
1.1 城市旅游的概念 1
1.2 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1
1.2.1形象的概念 1
1.2.2旅游形象的概念 1
1.2.3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2
1.3城市旅游形象建设的必要性 2
1.3.1 提升市场竞争力 2
1.3.2 提高旅游决策部门的决策力 2
1.3.3提高城市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 3
2 镇江旅游形象背景分析 3
2.1镇江市的地脉特色 3
2.1.1 自然地理条件 3
2.1.2 地理交通条件 4
2.1.3 自然旅游资源条件 4
2.2 镇江市的文脉特色 4
2.2.1 历史文化特色 5
2.2.2 宗教文化特色 5
2.2.3 镇江市的现代产业文化特色 6
2.3 资源的旅游价值分析 6
2.3.1镇江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6
2.3.2镇江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7
3 镇江城市旅游形象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8
3.1 镇江城市旅游形象问卷调查简介 8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9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9
3.2.2旅游者对镇江旅游形象的感知 10
3.3 镇江旅游形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
3.3.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旅游信息渠道少,信息内容匮乏 13
3.3.2城市形象传播内容单一,资源整合利用不够 14
3.3.3缺乏相应的旅游产品来支撑所传播的旅游形象 14
3.3.4旅游形象定位模糊,个性化不足 14
3.3.5旅游形象知晓度,宣传力度不够 15
4 旅游形象定位分析 15
4.1 旅游形象定位的主要原则 15
4.1.1 资源主导型原则 15
4.1.2 市场导向性原则 15
4.1.3 品位类比性原则 16
4.2 镇江旅游形象定位 16
5 镇江旅游形象发展策略 16
5.1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17
5.1.1营造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环境 17
5.1.2 加强对各类媒体的运用 17
5.1.3 增强旅游者与旅游地的互动性 17
5.2 强化节事活动在旅游形象推广中的作用 18
5.3 注重旅游形象标识的展示和传播 18
5.4 发挥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品牌形象 19
5.5 发挥政府在地方旅游形象中的作用 19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 27
镇江旅游形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1 城市旅游形象的相关概念
1.1 城市旅游的概念
城市旅游概念由Stansfield(1964)首次提出,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外学者对于城市旅游的概念也各有见解,笔者综合多名学者的观念,将城市旅游定义为“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内的自然人文景观和配套服务为吸引因素,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所发生的物质和精神消费活动”。即指旅游者把某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将城市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服务作为旅游体验对象所进行的旅游消费和身心体验。
1.2 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1.2.1 形象的概念
形象是一直以来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个名词。随着时代的变迁,形象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于形象的定义,中西方存在差异,在我国的《辞海》中将其定义为:“文艺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等。由于文艺描写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所以文艺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可见,之前人们对于形象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知识界,但是也运用于其它的很多方面。在西方“形象”一词被定义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包含着过去存留的印象、声誉以及同事间的评价。形象蕴含着使用者的期望[1]”。对于形象可以解读为:形象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形象是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主观反应,会随着个体的差异存在不同。由此可见,形象是主体感知客体的结果。
1.2.2 旅游形象的概念
“旅游形象”一词最早是在1971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J.D.Hunt提出的,他认为形象是人们对非居住地所持的印象。《中国旅游大辞典》中将旅游形象定义为“旅游者对某一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总体旅游服务的看法或评价”,这种理解是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
1.2.3 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城市旅游形象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新的名词。城市旅游形象(TourCity Identity System)是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与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2]。城市旅游形象的实质就是无论是旅游者还是当地居民,把一座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来看待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的综合。城市旅游形象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客体(旅游城市)所创造的有形和无形的环境。有形的包括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游交通和旅游环境等;无形的包括风土民情、文化习俗、市民的素质、思想观念等。其二,主体(旅游者)对城市的感知和评价,这种感知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城市通过图、文、声、像传播的形象;另一种是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亲身感受。所以,影响评价主体感受的一方面受城市传播的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主体本身的生理、心理造成的。所以,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发展,我们需要从这两大方面着手,把握城市整体的精神风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