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资金利用效率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业是重要的构成部分,金融业能够实现良性循环与发展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同时能够有效的对资金配置进行优化,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针对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及财务绩效相关性展开实证分析,能够对我国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发展的具体状况做全面的把握与了解。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将利用DEA模型选择我国沪深股市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决策单元进行资金利用效率评价,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这些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与财务绩效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评价和分析结果判断这些企业存在的资金利用效率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关键词 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资金利用效率,财务绩效,DEA模型
目 录
1 引言 1
2 文献综述 1
2.1 国外研究动态 1
2.2 国内研究动态 2
2.3 简评 3
3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4
4 研究设计 5
4.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5
4.2 DEA模型 6
4.3结果 8
5 DEA分析 10
5.1效率值分析 10
5.2 投影分析 11
6 相关性分析 13
6.1数据来源 13
6.2 结果 14
6.3 结论分析 16
7 研究局限 17
8 提升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资金利用效率的建议与措施 18
8.1 明确非银金融类公司的发展定位 18
8.2 降低投入冗余 18
8.3 尽量避免产出不足的现象 19
8.4 提高管理能力、提升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纯技术效率 20
8.5 提升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行业的技术进步 20
8.6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融资成本 20
8.7 适当增大董事会规模,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21
总 结 2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附 录 26
1 引言
资金利用效率是对资金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入和产出关系展开衡量的相对性指标,依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将资金划分成内部与外部两种资金。但不论企业从哪种渠道获取资金,在经营管理中所投入的资金都是有一定数额的,资金实现了向资产的转化并投入到了运营管理当中,实现了经济价值的创造,然后在企业经营管理循环中又采用资金形式返回到这一流程内。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越高的资金利用效率,那么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金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国内企业也实现了高速的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过度投资问题。企业在规模扩张上缺乏一定的计划性,过于盲目,造成资产严重过剩,无法有效利用企业中的生产元素及资源,严重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对投资者权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并对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在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在委托代理管理上非常的复杂,造成这一类的上市公司在财务效率上过于低下,资金使用的代理问题广泛存在。同时在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度投资现象,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规划,缺乏一定的理性。国内很多非银金融类上市公司为了凑集到足够的资金,产生了寻找一些没有太大发展空间但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项目展开投资,单纯的为了资金的筹集,严重影响到了国内金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资金筹集之后的投向缺乏合理性,而是存入银行,或是发行证券,没有针对投资项目收益及风险展开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就进行盲目的投资以扩大企业的规模与经营范围,或是对于一些行业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就贸然进入。很多非银金融上市公司为了争夺金融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拓展企业规模,在并未充分对投资项目风险及收益展开考量的基础上就盲目运用单一化的商业模式实现扩张。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动态
Pagano 、Panetta 和Zingales (1998)以意大利19821992十年间3万多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融资超募研究,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不是为了投资好的项目,而是想通过取得超募资金改善公司资本结构[18]。
Broussard 等人(2004)研究表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有效约束管理者过度投资的行为,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说明股权激励可以加强管理层的治理,改善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价值[19]。
Boehmer和Ljungqvist(2004)对德国330家私营企业进行融资研究,得出结论:企业对自己未来收益能力无法确定时更倾向于上市[20],这表明,融资超募并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Richardson(2006)对企业代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治理结构能够对过度投资行为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管理层持股使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从而能有效降低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且拥有独立董事的公司其管理层较少参与非效率投资行为,说明公司治理可以提高公司投资的合理性,进而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21]。
Kim和Wdsbach(2008)以全球3万只股票为样本,研究了其再融资取得资金的投向,结论表明,上市公司选择在其市场价值被高估时上市发行股票[22],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超募资金,而这些公司募集资金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被闲置,闲置资金越多,资源配置效率越低,资金利用效率越低,公司经营业绩越差。
Lara(2011)从经理层的角度分析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得出有效控制经理层行为可以缓解公司出现的投资问题,并且认为越是稳健的公司,经理层过度投资行为的可能性就越低,过度投资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有着紧密的联系,控制经理层的行为即公司治理[23],说明公司治理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可能会产生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34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