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光伏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摘 要光伏发电在解决我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电力规模的并网发电的市场中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情况下,目前国内光伏发电产业有盲目增长的趋势。在常州市光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 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此次研究,将通过前人对供应链、绩效评价以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扩展到常州市光伏产业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从常州市光伏发展的基本情况、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 通过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体系,以及对在该体系下的运算方法的介绍,指出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优点及不足之处还有如何对其进行改进的方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1. 1研究背景 1
1. 1. 2研究的理论意义 1
1. 1. 3研究的实践意义 2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
2.1供应链的界定 2
2.2产业链协同 2
第三章 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
3.1常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3
3.2常州市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 4
3.3常州市光伏产业的供应链分析 4
3.3.1业务流程现状 4
3.3.2节点关系分析 5
第四章 常州市光伏供应链绩效评价分析 6
4.1光伏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6
4. 1. 1光伏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6
4. 1. 2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7
4.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8
4. 2. 1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选择 8
4. 2. 2层次分析法介绍 8
4. 2. 3指标权重、最大特征值及CI的计算 9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10
5.1研究结论 10
5.2展望及建议 11
5. 2.1展望 11
5.2. 2建议 11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1研究背景
随着常规能源的短缺、全球气候的变暖、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出现,发展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引起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各国政府的激励政策的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因为其无污染、可再生、便利等特性,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新兴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佼佼者,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飞速地发展。我国的光伏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拉动下,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自2005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5年以近100%的速度实现增长,2007年起成为世界光伏生产第一大国,2010年光伏电池产量达8吉瓦,全球市场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常州市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从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布局,到常州市因地制宜推出的法规条文,从最初的项目补贴、用户补贴和工程补贴等简单方式,到现在涵盖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多种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的出台,政策补贴力度和实施范围也得到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常州市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1.1.2研究的理论意义
经查阅资料可知,目前常州市光伏产业并没有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而光伏产业产业链各单位之间依存度较高。在供应链体系指标缺乏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对其供应链进行科学的管理。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以及影响绩效的微观因素等内容予以具体深入地了解。对常州市光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前景做出评价与预测。
1. 1. 3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光伏产业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从理论上可以分析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质量,让常州市光伏产业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了解其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不足,并且能使企业对其供应链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变。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供应链的界定
Stevens(1989)认为供应链是以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为手段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过程。赵先德和谢金星(1999)认为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最终消费者等个体所组成的网络,在该网络中产品得以最终实现。利丰研究中心(2009)将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划分为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四个方面。工作流程主要是收集消费者需求、研发产品、订立合同、达成交易共识、组织生产等环节;实物流程包括运输、仓库管理、包装等环节;资金流程指的是收取顾客货款和清偿供应商款项;信息流程是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从而提供有效信息以帮助指导决策。
2.2产业链协同
业务流程产需衔接水平:产需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业链已生产的产品数量和社会反映的产品需求度的比值基于产业链的产需率准确核算,对整个行业的供应和需求水平做出判断。销售增长:在销售增长率方面是基于产业链的整体销售增长做出判断。从销售增长率的高低能够直观的看出光伏产业在一年中的发展情况以及能够预测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生产的灵活性:是对工业发展和每个变化的需求前景判断准确,计划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或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及时调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产业链可以帮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从而加强各环节的合作,能有效促进供应链协同发展。
产品满意度:即在一定时间内产品的供应链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在性能和质量上是否能够满足顾客的期望,反映在产品质量和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的。
第三章 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常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常州市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有3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光伏产业开始出现在常州地区。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常州市的光伏产业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其太阳能电池组以及相关的组件产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常州市的光伏产业已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且在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常州市光伏产业的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建立起了稳固的产业链。到2008年年底太阳能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0万千瓦(100mW),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多达50余家,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90万千瓦(2900mW),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1188mW,并且整个光伏产业的供应链也趋于成熟,从源头的多晶硅生产到太阳能电池的产量都有了很大进展,为常州市光伏产业良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2007年这一关键性的一年中,常州市光伏企业达到了其发展历程的巅峰,2007年也是光伏企业发展历程中最辉煌的一年。
3.2常州市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
可再生能源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小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十分成熟。而常州市可再生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6.5%,总量达到1.3亿tec。现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生活中将慢慢从现在的能源主角逐步走出人们的视野,可再生能源将代替不可再生能源进入人们的生活。预计在今后的20~40年内,可再生能源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方的贡献。
而常州市作为国内光伏展业的重点发展地区,在未来将会对国内的光伏产业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支柱,常州市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可观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1. 1研究背景 1
1. 1. 2研究的理论意义 1
1. 1. 3研究的实践意义 2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
2.1供应链的界定 2
2.2产业链协同 2
第三章 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
3.1常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3
3.2常州市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 4
3.3常州市光伏产业的供应链分析 4
3.3.1业务流程现状 4
3.3.2节点关系分析 5
第四章 常州市光伏供应链绩效评价分析 6
4.1光伏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6
4. 1. 1光伏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6
4. 1. 2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7
4.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8
4. 2. 1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选择 8
4. 2. 2层次分析法介绍 8
4. 2. 3指标权重、最大特征值及CI的计算 9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10
5.1研究结论 10
5.2展望及建议 11
5. 2.1展望 11
5.2. 2建议 11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1研究背景
随着常规能源的短缺、全球气候的变暖、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出现,发展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引起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各国政府的激励政策的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因为其无污染、可再生、便利等特性,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新兴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佼佼者,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飞速地发展。我国的光伏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拉动下,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自2005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5年以近100%的速度实现增长,2007年起成为世界光伏生产第一大国,2010年光伏电池产量达8吉瓦,全球市场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常州市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从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布局,到常州市因地制宜推出的法规条文,从最初的项目补贴、用户补贴和工程补贴等简单方式,到现在涵盖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多种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的出台,政策补贴力度和实施范围也得到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常州市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1.1.2研究的理论意义
经查阅资料可知,目前常州市光伏产业并没有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而光伏产业产业链各单位之间依存度较高。在供应链体系指标缺乏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对其供应链进行科学的管理。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以及影响绩效的微观因素等内容予以具体深入地了解。对常州市光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前景做出评价与预测。
1. 1. 3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光伏产业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从理论上可以分析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质量,让常州市光伏产业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了解其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不足,并且能使企业对其供应链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变。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供应链的界定
Stevens(1989)认为供应链是以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为手段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过程。赵先德和谢金星(1999)认为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最终消费者等个体所组成的网络,在该网络中产品得以最终实现。利丰研究中心(2009)将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划分为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四个方面。工作流程主要是收集消费者需求、研发产品、订立合同、达成交易共识、组织生产等环节;实物流程包括运输、仓库管理、包装等环节;资金流程指的是收取顾客货款和清偿供应商款项;信息流程是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从而提供有效信息以帮助指导决策。
2.2产业链协同
业务流程产需衔接水平:产需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业链已生产的产品数量和社会反映的产品需求度的比值基于产业链的产需率准确核算,对整个行业的供应和需求水平做出判断。销售增长:在销售增长率方面是基于产业链的整体销售增长做出判断。从销售增长率的高低能够直观的看出光伏产业在一年中的发展情况以及能够预测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生产的灵活性:是对工业发展和每个变化的需求前景判断准确,计划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或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及时调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产业链可以帮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从而加强各环节的合作,能有效促进供应链协同发展。
产品满意度:即在一定时间内产品的供应链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在性能和质量上是否能够满足顾客的期望,反映在产品质量和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的。
第三章 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常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常州市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有3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光伏产业开始出现在常州地区。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常州市的光伏产业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其太阳能电池组以及相关的组件产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常州市的光伏产业已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且在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常州市光伏产业的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建立起了稳固的产业链。到2008年年底太阳能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0万千瓦(100mW),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多达50余家,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90万千瓦(2900mW),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1188mW,并且整个光伏产业的供应链也趋于成熟,从源头的多晶硅生产到太阳能电池的产量都有了很大进展,为常州市光伏产业良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2007年这一关键性的一年中,常州市光伏企业达到了其发展历程的巅峰,2007年也是光伏企业发展历程中最辉煌的一年。
3.2常州市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
可再生能源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小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十分成熟。而常州市可再生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6.5%,总量达到1.3亿tec。现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生活中将慢慢从现在的能源主角逐步走出人们的视野,可再生能源将代替不可再生能源进入人们的生活。预计在今后的20~40年内,可再生能源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方的贡献。
而常州市作为国内光伏展业的重点发展地区,在未来将会对国内的光伏产业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支柱,常州市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可观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