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督教信仰盛行现状研究以地区为例

农村基督教信仰盛行现状研究以地区为例[20191230170531]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基督教;农民信仰;思考
目 录
1 引言 1
2 苏州地区农村基督教信仰发展现状 1
2.1 农村信徒呈现“五多” 2
2.2 宗教场所不足,教牧人员缺乏 3
2.3 教会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业 4
3 苏州地区农村基督教信仰盛行的原因分析 4
3.1 基督教文化填补了农民的精神空虚,给予其心理安慰 5
3.2 基督教入教门槛低,不论其身份高低贵贱 5
3.3 基督教设立慈善机构,博得农民好感 6
3.4 基督教主张平等,培养农村女性认同感和归属感 6
4 对农村基督教信仰盛行的思考 7
4.1 加强相关科学宣传,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7
4.2 对各类宗教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引导农民积极向善 8
4.3 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农民的精神世界 8
4.4 处理好信仰自由和遵纪守法关系,建设农村和谐社会 9
结论 10
致谢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各个宗教在我国的发展日益迅猛。在我国农村地区,基督教的崛起势头尤其强劲。
基督教自唐朝传入我国以来,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教为了摆脱“洋教”的帽子,发起了“三自爱国运动”,并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其后,在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的引导下,中国基督教也积极加入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使中国教会真正实现了自我发展。近年来,基督教正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发挥其在精神上的重要引导作用。其中农村基督教更是蓬勃发展,其发展现状也正是基督教和中国农村现状、传统文化的碰撞。
现阶段,已有诸多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基督教信仰问题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通过不同宗教间发展的对比,比较其信仰之力。还有学者分析了现阶段基督教在我国农村所发挥的正、反两种功能及产生这种功能的原因,并对其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还有人在对宗教发展中的宗教仪式、传道内容、参与人群的变化中,摸索出宗教的本土化也使得基督教更好地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对基督教在农村发展的思考中,有学者也提出,只有出自中国人内心的灵悟,沟通,基督教的中国化才具有灵气与活力,使基督教的在华生存与发展显得贴切和自然。本文试图通过对苏州地区农村基督教发展实地调查,分析造成农村基督教信仰盛行的各方面原因,并对当前中国农村基督教信仰盛行的进行思考和提出发展建议。
2苏州地区农村基督教信仰发展现状
从历史文化层面来说,基督教教义和传统中国礼教有着明显差别:首先在对祖先态度上,中国传统礼教要求百姓祭拜祖先,祖先保佑子孙生活顺利、幸福平安。但是在基督教的教义中,基督徒尊重祖先,但只缅怀不祭拜。其次,中国传统礼教中的“爱”是小爱,它是由近及远,有其亲疏关系的。而基督教以希腊文Agape来表达其“神圣之爱”,突出其超然于人世之间的“神人关系”,由此与“世俗之爱”形成区别,即与“自爱”所表现的“自我关系”、“情爱”所表现的“亲情关系”和“友爱”所表现的“社交关系”截然不同。[1]最后,在基督教中只有一位神灵——上帝,上帝承载着信徒的信仰。而在中国民间,万物有灵,山亦是,水亦是,众生亦是,每一种神灵都可以作为一个信仰。因此,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视基督教为异端,初期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不顺利。
近年来,基督教在华飞速发展,在政府对外公布我国内地基督教人数已逾1600万,占全国总人数的1.23%,其中河南、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四川等省信徒超过100万人。从地域分布看,信徒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2]在中国基督教大规模发展中,其信徒的增加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以苏州昆山淀山湖地区为例:在1984年,当时淀山湖基督教信徒只有寥寥五六人,在其发展中,由于上海地区的信教徒亲戚传递福音,淀山湖基督徒人数开始增加。当时农村实行的“包产到户”政策,也促使了信徒间的互相帮助,基督教信教徒人数开始激增。据统计,在1989年,淀山湖地区开始有近千人的露天集会,并修建了第一座教堂。在1999年,昆山千灯、石湖的信徒聚集于淀山湖教堂,人数达到6000人。到了2014年,淀山湖地区拥有户籍人口25000人,基督教信教徒5000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实地探访的基础上,我对苏州地区(以昆山淀山湖地区为主)农村基督教信仰盛行进行了研究,我发现农村信教徒中,女性和老年人普遍较多,信众文化程度偏低,信众中的病患比例较高。在基督教自身发展方面,其加强宗教周边设施建设,在教职人员自身素质培养上,仍有需要提高之处。在对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后,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农村信徒呈现“五多”
由于教会对具体教徒人数没有精确统计,我对昆山淀山湖地区的200农村信徒做了抽样统计:在这200信徒中,女性信徒为168人,占84%,男性32人,占16%。其中60岁以上老年女性信徒为58人,占34.5%。其中,信徒文化程度构成如下图统计:
昆山淀山湖农村基督教信徒文化程度抽样调查(200人)
文盲半文盲 78人(39%)
小学 64人(32%)
初中 36人(18%)
高中及以上 22人(11%)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看出,该地区的农村基督徒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者占据了信徒的大半。
随后,我也对昆山淀山湖的信徒的信教原因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在信教原因上,祈求身体健康,疾病康复的为43人,占45%。而对信徒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中,家庭收入在5万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大概占据总数的68%。在对昆山淀山湖地区农村基督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后,我发现基督教内部信徒出现了“五多”的情况,分别是:女性多、老年人多、病友多、穷人多、文盲多。
最后,我也向当地基督教的闻牧师进行了相关了解,据闻牧师说:“近年来,农村基督教教徒中的人员组成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男性在增加,年轻人在增加,富人在增加。经济飞速发展,现阶段年轻人的压力特别大,为了缓压力,很多年轻人选择通过信仰上帝来寻找依靠。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富人大多精神空虚,也会寻找宗教作为自己的精神信仰。”
2.2宗教场所不足、教牧人员缺乏
昆山地区共有昆山、淀山湖、千灯等11个聚会点,除总教堂位于昆山市区以外,其他10个教堂均分布于昆山农村地区,其中大部分聚会点亦是近年来新建。其中我对昆山淀山湖教堂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在问卷调查中,近百分之八十的调查者认为现阶段,宗教场所无法满足信徒的需要。同时,由于基督教活动经费不足,硬件设施的缺乏,教会管理不规范,这也导致了地下家庭教会的滋生。在淀山湖地区,基督教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划拨资金、教产收入以及信徒间的筹集,但是这为数不多的来源对于教堂建设是远远不够的。
现阶段,昆山基督教教会也开始重视这个现象,在经费上,教会一方面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筹集经费,一方面和一些农产品机构进行合作洽谈:在教会自有土地上建设蔬菜基地,所得蔬菜提供给农产品机构。以此来维持教会的日常资金运转,实现“自立、自养、自传”。同时,教会也开始筹划,在修缮原先教堂的基础上,选址建造周庄、淀山湖、花桥等几个新教堂,为信徒提供跟多的集会空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7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