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合理选择问题专业工商管理

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通常由于突发事件本身具有其非常规化、难以预料的特点而难以选择。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有效率的筛选合适的方案。本文在充分利用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汶川地震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地震中医疗救援方案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经过精确的数字处理比较模糊的评价对象,使难以量化的因素得到科学的处理,对于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处理突发事件在选择应急方案的难题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关键词:突发事件;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目录
0 引言.............................................................1
1 绪论.............................................................2
1.1选题的背景..................................................2
1.2国内外研究综述..............................................2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1.4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4
1.5章节安排....................................................5
2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5
2.1突发事件的主要理论..........................................5
2.2评价方法的主要理论..........................................6
3 应急方案合理选择——以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为例.......................7
3.1评价方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5
2.1突发事件的主要理论..........................................5
2.2评价方法的主要理论..........................................6
3 应急方案合理选择——以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为例.......................7
3.1评价方法....................................................7
3.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8
3.3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9
3.4对评价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13
3.5结果分析...................................................14
3.6对策.......................................................15
结论与建议........................................................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合理选择问题
0引言
我国自古至今,历经风雨的磨练,如今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决策手段以及逐渐完善的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仍面临着许多的挑战[1]。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使人们对于公共安全的需要有着更高的要求。常常的不确定因素考验着人们如何发掘更合理的方法应对危机。
我国由于对突发事件研究的时间较短,往往在发生时才意识到研究的重要性。然而,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突发事件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积淀还十分薄弱,尽管我国加紧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救援建设,并且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在理论上缺少完善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实践中对于突发事件的评估缺少明确的规定和统一的标准。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首先对突发事件做出科学的定义,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为例,利用T.L.Saaty1~9尺度法将各层按照重要性程度建立比较矩阵。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更加科学的解释方案的选择过程,建立起数学模型,将定性的、模糊的、难以度量的因素定量化,从而找出更合理的方案。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是:(1)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使各因素有了量化的指标,更具说服力。(2)通过以汶川地震为例,将汶川地震这一事件缩小为医疗救援即解救被困灾民事件,便于理解。(3)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基本理论思想,将问题具体化,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1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从社会早期自然灾害、瘟疫流行到近代以来技术事故、环境威胁、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突发事件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人们早期对突发事件的研究主要是自然科学家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和预报的技术方面的研究,比如对地震、洪水、飓风、传染病等自然灾害的研究。灾害的发生严重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灵创伤。比如2003年非典型肺炎的传播、2005年印度海啸、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这些突发事件都使许多人在灾难中失去了永远的亲人,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中国对于突发事件的研究较晚,20世纪中后期才开始系统的从公共管理角度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进行研究。随着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的常态化[2],人们对于公共安全事件的关注也越发的增多,公共安全事件也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就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就必须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高度,加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过去的五年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中指出:“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妥善处理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十八大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继续强调:“强化公共安全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指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可见,公共安全事件已经成为改革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合理选择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成为重中之重。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现状
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现代学术界对突发事件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较早编著有关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著作是《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继非典之后中国才真正进行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社会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6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