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
目 录
1 引言 1
2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概述 2
2.1 觉醒的女性意识 2
2.2 超前的都市意识 4
2.3 大胆的反父权意识 5
3 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成因归纳 7
3.1 家庭背景的影响 7
3.2 时代环境的影响 8
3.3 西方文明的影响 9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在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民国四大才女之一。24岁她便以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走红文坛,几乎是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四十年代上海孤岛文学界的一个“传奇”。紧接着,她又写了众多的小说及散文,并且先后在《传奇》、《流言》两个作品集中出版。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她熟练地把中国传统文学精神与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相结合,大胆地反映都市男女的情感世界,并且她笔下的人物都颇具深度及美学内涵,这都促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用了大量的笔墨甚至比用在鲁迅身上还要多的笔墨评论了张爱玲的文章,不仅给予她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以高度的评价,而且认为“张爱玲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另外,北大教授温儒敏在其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里,称张爱玲为“不应被文学史遗忘的一位杰出小说家”。[2]都给予张爱玲高度的认可与评价。
对于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研究主要是国内的研究者,国外研究者对此基本没有涉猎。纵观前人对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分析,有的是从主题着手,对张爱玲独特而深刻的认识价值进行探讨,如刘乳连的《试论张爱玲现代意识的三重悖论》就是以张爱玲的现代意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切入点,对张爱玲的现代意识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有的是从故事内容着手,对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加以关注和解读;有的是从象征手法、意象手法、心理描写和语言等方面研究,对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进行概述,譬如马洁的《传统创作技巧与现代意识的组接——张爱玲小说创新浅析》,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来剖析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还有的从苍凉风格、悲剧意识及传奇叙事等方面出发,如作家周宏的《论张爱玲小说苍凉的现代意识》就是从日常的生活着手,对张爱玲小说中透露出来的苍凉的现代意识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真正研究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内涵和成因的文章很少。然而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张爱玲的作品不仅凸显出她在文学领域出类拔萃的天赋,和她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而且还彰显了她小说中所反应出来的鲜明的现代意识,从思想境界上来说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并且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并不是凭空形成的,都有一定的影响因素。因此文章就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内涵和成因作出系统的解读和归纳,从而对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阐述就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文章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阅读重温张爱玲的小说,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电子阅览
室等途径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其次,对张爱玲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对其小说现代意识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最后,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地探究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概述
现代意识是指研究主体站在他所处时代的前沿,用超前的眼光来审视当下社会生活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现代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文明方面,另外一个是精神文明方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虽然身处那个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上海孤岛”中,但是她超越时代的局限性和本身生命的惰性,结合上海洋场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和物质状况,积极探索出那条能够诞生真正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道路,并将日益崛起的现代意识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扩宽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
张爱玲小说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表现:一是通过对传统女性的奴性意识和畸形心理的批判,来表现张爱玲小说中觉醒的女性意识,二是通过对现代生活场景的描述,来表现张爱玲小说中超前的都市意识,三是通过塑造形体或精神不健全的男性形象,来表现张爱玲小说中大胆的反传统父权意识。
2.1 觉醒的女性意识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作为一个生命主体,意识到自身价值的一种思维方式,相对于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来说,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在我国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中,男性群体处于至尊和主宰地位,掌握着大多数的话语权。相对而言,女性则处于从属的地位,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依附于男性。一直到“五四”时期,女性作为一类独特的社会群体,她们的生命价值才开始受到普遍的重视,这是因为五四运动后逐渐开始打破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开始给予女性作为一类社会群体应有的的承认和尊重,因而女性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在文学界,也给女性作家探求女性生存价值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她们站在女性的角度,用女性特有的敏感,对压迫女性的整个男权社会进行鞭挞,并同时展现了女性对自由、平等、独立等精神的追求,从而使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得以凸显。与一般女性作家不同的是,张爱玲却由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审视。她的小说主要从女性自身出发,对处于夹缝中生存的女性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剖析,挖掘出女性自身的顽疾,理性思考女性不幸的人生。同时正是通过对女性自身的批判,反衬出女性意识的觉醒,揭示出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先表现在对女性的传统奴性意识的批判。 在张爱玲笔下,婚姻则成了女性通往人生“幸福”的最佳方式,就如宋红芳在《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写到:“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它们在生活上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3]《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在封建大家庭的主导下,开始了一段痛苦不堪的婚姻,在这段婚姻中,她被虐待地遍体鳞伤,最后终于通过离婚的形式摆脱了她的第一个丈夫,摆脱了过去的不幸生活。但是在这个封建意识浓厚的家庭,离了婚并且没有经济来源的白流苏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累赘,为哥哥嫂子所不容。在经济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她决定再进行一段新的婚姻,再找一个男人来依附,于是她便投向了既能满足她的经济需求而又“欣赏”她的范柳原,放弃女性的尊严,成为范柳原的情妇。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才情并茂的她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毕竟作为白家六小姐的她是有文化知识的,而白流苏却放弃了这种自由独立的生活,自轻自贱,甘愿作他人情妇,在她的深层意识中依然摆脱不掉传统女性的奴性意识。
再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为了得到所谓的婚姻,自愿放弃了作为一个女性的尊严,嫁给一个明知道并不爱她的男人;《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虽然为了自主的婚姻,进行一一次次的反抗,但依然没能逃脱对男人的依附,甚至到最后使她的家庭形成了三妻四妾的局面。 这些女性,她们虽然身处五四时期,但她们都被封建意识扼住了喉咙,缺乏女性的独立意识,在她们的深层意识中依然有依附心态,渴望着婚姻,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依附于男人,所以张爱玲曾感叹,女人令她悲怆,“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4]这就是中国传统女性骨子里的奴性意识,通过对这种奴性意识的批判,凸显出张爱玲女性意识的觉醒。
1 引言 1
2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概述 2
2.1 觉醒的女性意识 2
2.2 超前的都市意识 4
2.3 大胆的反父权意识 5
3 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成因归纳 7
3.1 家庭背景的影响 7
3.2 时代环境的影响 8
3.3 西方文明的影响 9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在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民国四大才女之一。24岁她便以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走红文坛,几乎是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四十年代上海孤岛文学界的一个“传奇”。紧接着,她又写了众多的小说及散文,并且先后在《传奇》、《流言》两个作品集中出版。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她熟练地把中国传统文学精神与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相结合,大胆地反映都市男女的情感世界,并且她笔下的人物都颇具深度及美学内涵,这都促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用了大量的笔墨甚至比用在鲁迅身上还要多的笔墨评论了张爱玲的文章,不仅给予她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以高度的评价,而且认为“张爱玲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另外,北大教授温儒敏在其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里,称张爱玲为“不应被文学史遗忘的一位杰出小说家”。[2]都给予张爱玲高度的认可与评价。
对于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研究主要是国内的研究者,国外研究者对此基本没有涉猎。纵观前人对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分析,有的是从主题着手,对张爱玲独特而深刻的认识价值进行探讨,如刘乳连的《试论张爱玲现代意识的三重悖论》就是以张爱玲的现代意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切入点,对张爱玲的现代意识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有的是从故事内容着手,对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加以关注和解读;有的是从象征手法、意象手法、心理描写和语言等方面研究,对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进行概述,譬如马洁的《传统创作技巧与现代意识的组接——张爱玲小说创新浅析》,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来剖析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还有的从苍凉风格、悲剧意识及传奇叙事等方面出发,如作家周宏的《论张爱玲小说苍凉的现代意识》就是从日常的生活着手,对张爱玲小说中透露出来的苍凉的现代意识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真正研究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内涵和成因的文章很少。然而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张爱玲的作品不仅凸显出她在文学领域出类拔萃的天赋,和她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而且还彰显了她小说中所反应出来的鲜明的现代意识,从思想境界上来说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并且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并不是凭空形成的,都有一定的影响因素。因此文章就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内涵和成因作出系统的解读和归纳,从而对张爱玲小说现代意识的阐述就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文章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阅读重温张爱玲的小说,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电子阅览
室等途径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其次,对张爱玲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对其小说现代意识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最后,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地探究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概述
现代意识是指研究主体站在他所处时代的前沿,用超前的眼光来审视当下社会生活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现代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文明方面,另外一个是精神文明方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虽然身处那个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上海孤岛”中,但是她超越时代的局限性和本身生命的惰性,结合上海洋场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和物质状况,积极探索出那条能够诞生真正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道路,并将日益崛起的现代意识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扩宽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
张爱玲小说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表现:一是通过对传统女性的奴性意识和畸形心理的批判,来表现张爱玲小说中觉醒的女性意识,二是通过对现代生活场景的描述,来表现张爱玲小说中超前的都市意识,三是通过塑造形体或精神不健全的男性形象,来表现张爱玲小说中大胆的反传统父权意识。
2.1 觉醒的女性意识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作为一个生命主体,意识到自身价值的一种思维方式,相对于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来说,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在我国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中,男性群体处于至尊和主宰地位,掌握着大多数的话语权。相对而言,女性则处于从属的地位,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依附于男性。一直到“五四”时期,女性作为一类独特的社会群体,她们的生命价值才开始受到普遍的重视,这是因为五四运动后逐渐开始打破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开始给予女性作为一类社会群体应有的的承认和尊重,因而女性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在文学界,也给女性作家探求女性生存价值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她们站在女性的角度,用女性特有的敏感,对压迫女性的整个男权社会进行鞭挞,并同时展现了女性对自由、平等、独立等精神的追求,从而使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得以凸显。与一般女性作家不同的是,张爱玲却由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审视。她的小说主要从女性自身出发,对处于夹缝中生存的女性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剖析,挖掘出女性自身的顽疾,理性思考女性不幸的人生。同时正是通过对女性自身的批判,反衬出女性意识的觉醒,揭示出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识。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先表现在对女性的传统奴性意识的批判。 在张爱玲笔下,婚姻则成了女性通往人生“幸福”的最佳方式,就如宋红芳在《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写到:“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它们在生活上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3]《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在封建大家庭的主导下,开始了一段痛苦不堪的婚姻,在这段婚姻中,她被虐待地遍体鳞伤,最后终于通过离婚的形式摆脱了她的第一个丈夫,摆脱了过去的不幸生活。但是在这个封建意识浓厚的家庭,离了婚并且没有经济来源的白流苏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累赘,为哥哥嫂子所不容。在经济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她决定再进行一段新的婚姻,再找一个男人来依附,于是她便投向了既能满足她的经济需求而又“欣赏”她的范柳原,放弃女性的尊严,成为范柳原的情妇。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才情并茂的她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毕竟作为白家六小姐的她是有文化知识的,而白流苏却放弃了这种自由独立的生活,自轻自贱,甘愿作他人情妇,在她的深层意识中依然摆脱不掉传统女性的奴性意识。
再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为了得到所谓的婚姻,自愿放弃了作为一个女性的尊严,嫁给一个明知道并不爱她的男人;《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虽然为了自主的婚姻,进行一一次次的反抗,但依然没能逃脱对男人的依附,甚至到最后使她的家庭形成了三妻四妾的局面。 这些女性,她们虽然身处五四时期,但她们都被封建意识扼住了喉咙,缺乏女性的独立意识,在她们的深层意识中依然有依附心态,渴望着婚姻,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依附于男人,所以张爱玲曾感叹,女人令她悲怆,“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4]这就是中国传统女性骨子里的奴性意识,通过对这种奴性意识的批判,凸显出张爱玲女性意识的觉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