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能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附件)【字数:17895】

摘 要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经济的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承担节能降耗主要任务责无旁贷,实现工业节能,制造业部门是关键。本文从能耗强度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我国中长期制造业能耗强度变动特征,参考现有文献研究,提出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机理分析,进而基于1980-2014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作用大小。最后,结合已有结论,提出推进能源价格改革、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降低我国制造业能耗强度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制造业;能耗强度;VAR模型
目 录
0 引言 1
1 相关理论方法 1
1.1能耗强度 2
1.2波动理论 2
1.3能源的回弹效应 3
1.4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 3
2 我国制造业能耗强度变动分析 4
2.1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动特征 4
2.2 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特征 5
2.3 我国制造业能耗强度变动特征 7
3 我国制造业能耗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8
3.1能源价格 8
3.2能源消费结构 9
3.3企业产权结构 10
3.4企业规模 11
3.5 FDI 12
3.6技术进步 12
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14
3.8产业结构 16
3.9能源政策 16
3.10经济发展水平 17
4 基于VAR的我国制造业能耗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8
4.1方法与数据 18
4.2动态冲击响应实证分析 19
5 降低我国制造业能耗强度的对策建议 41
5.1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41
5.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42
5.3实现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 42
5.4扩大企业规模 43
5.5加快技术进步 43
5.6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3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7保持经济稳增长 44
5.8合理运用税收杠杆 44
结 论 46
致 谢 47
参考文献 48
我国制造业能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0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需求增长迅猛。中国能源资源已探明储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达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1],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致使能源供应压力增大,近年来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15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首破60%,达到60.6%[2],以能源的过高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使得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与此同时,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得环境压力不断增大,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所累积的环境矛盾正在我国广大地区集中显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能源与环境的矛盾表明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性逐步加剧,未来我国能否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取得较高的经济增长,发展集约型经济,实现经济、能源、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于2006年初首次提出“节能减排”的社会发展要求。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19902014年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比重为66%,因此工业是节约能源的重点领域。其中制造业能源消费量占到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1%,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达到80%,所以要实现有效的节能降耗目标,促进制造业各部门的节能降耗是关键。通常认为,提高能源效率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均将改善能源效率视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我国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能源效率偏低,制造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改善存在很大空间。能源效率可以通过能耗强度指标来反映,能耗强度在产业层面是指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能耗强度越大表明能源效率越低,反之亦然。因此寻求降低制造业能耗强度的方式将是改善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落实我国节能方针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能耗强度相关理论方法出发,先对19902014年来我国制造业能耗强度的变动特征进行分析;接着探讨能源价格、能源消费结构等10个因素对制造业部门能耗强度的影响机理;再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VAR)实证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制造业能耗强度的实际影响程度、作用大小及方向;最终针对中国制造业部门节能降耗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1 相关理论方法
1.1能耗强度
能耗强度,是指能源利用与经济或物力产出之比,是一个能够很好的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能耗强度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需消耗的能源;另一种是单位产值所需消耗的能源。制造业能耗强度用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1)
由公式可知,制造业能耗强度越大,能源利用效率越低;能耗强度越小,则能源利用效率越高。制造业增加值是指制造业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从事制造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并且以货币形式来加以表现。
1.2波动理论
在物理学中,波是指某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机械波有横波和纵波之分,区别在于质点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是否相同。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形成波峰、波谷;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形成密部、疏部,下图1显示的是横波的图像。
图1 波浪图
(1)波峰与波谷
以横波为例,在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中,波动达到的最高点为波峰,波动达到的最低点为波谷。一个波动周期内的波峰和波谷均为一段时间内波动的极值,由多个波动周期组成的曲线中存在最大波峰值和最小波谷值。
(2)波的持续时间
波的持续时间指的是波做一次完整的周期运动所需消耗的时间,即一个波峰运动到距离它最近的另一个相邻波峰或一个波谷运动到距离它最近的另一个相邻波谷所需消耗的时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