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分析以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为例(附件)【字数:8575】

当今时代,各国纷纷掀起创客活动的热潮,创建了形式各样的众创空间。很多国家甚至把创客运动上升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层面。我国创客运动起步晚,2010年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客形式出现,运营模式上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通过文献查找法和案例分析法,以柴火创客空间为例,对我国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创客空间运营经费不足、创客商城的发展前景不明、以及创客商业化模式的运营问题;并根据创客空间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相关的扶持政策、外国创客经验借鉴等对现行的创客空间运营模式提出改善意见。关键词创客空间;运营模式;运营效果
目录
0 引言 1
1 相关概念及理论 1
1.1 创客空间的定义 1
1.2 创客空间的发展历程 2
1.3 创客空间的分类 3
1.4 创客空间的特征 4
2 国外创客空间的发展情况 4
2.1 国外创客的发展历程 4
2.2 国外创客空间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5
3 国内创客空间运营模式分析 6
3.1 国内创客的发展情况 6
3.2 国内创客空间的主要运营模式 7
3.3 众创空间的盈利模式分析 9
3.4 国内创客空间的发展趋势 9
3.5 创客空间存在的意义 10
4 案例分析——柴火创客空间 10
4.1 初衷理念 10
4.2 柴火创客空间成长的有利条件 11
4.3 柴火创客空间的主要运营模式 13
4.4 柴火创客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5
4.5对策分析 15
结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分析:以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为例
0 引言
“创客”[1]在英文中翻译为“maker”,是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化为产品,而不以盈利为目的人。创客空间在国外表述为:makerspace[2]、hackerspace[2]、hackspace、hacklab、creative space等。它通过不同于传统形式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平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向创客们提供开放的物理空间和原型加工设备,以及与创作相关的聚会和工作坊[3] ,实现创客间的交流共享,协同合作,直至把创意产品化。
在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就已经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2015年年初,他参观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此后“创客空间”这个词语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国内各个领域的媒体报道之中。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中国微创新业态的关注以及积极的推动态度,而在2016年政府又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近几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4]、《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5]等多项政策,各地方也纷纷发布了相应的配套政策。
创客运动在国外的发展早于中国,创客运动在欧美以及其他地区都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和文化现象。近几年,因为3D打印、开源硬件等技术和创意社区的迅速发展,以及创业环境的逐步完善,创客空间作为联系创客及创客教育相关的重要物理纽带,在国内外的数量也开始呈现出相当惊人的增长速度。
创客空间的理论和发展历程并不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以及其商业化进程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方向。在本课题以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它的运营模式,找出其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
1 相关概念及理论
1.1 创客空间的定义
有关众创空间的定义,不同组织和学者们看法不一致,如我国政府发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认为创客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6]。全球创客运动的推动者Mitch Altman 在接受美国Make杂志采访时指出,创客空间是社群成员相互支持,通过钻研、拆解、破解、重构来探索他们爱好的事物的一个实体空间[7]。简单的说,众创空间是一个能够将具有创作灵感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创新性空间。
1.2 创客空间的发展历程
(1)因为爱好聚集起来,分享IDEA,并且乐于创新的新小众群体阶段
2006年,在北京第一版开源硬件Arduino被打上FlamingoEDA的商标,开启了中国开源硬件发展[8]的新时代。
2008年,在深圳创立的Seeedstudio和在上海创立的DFRobot是全球前列的开源硬件商,他们的创立催生了一批自学成才的电子和软件工程师。
2010年底,创客空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立的开源硬件社区,而这些创立者成为了创客空间的主要发起人。
2011年,张浩——北京创客空间发起人,首次把“Maker”翻译成创客,这标志着创客在中国被承认。
北京、上海和深圳陆续建立的创客生态以及在国内举办的大型创客活动,是中国“创客启蒙运动”的开端。但是这个时候创客空间发展还不完善,创客群体只是一群因为爱好聚集起来,分享IDEA,并且乐于创新的新小众群体阶段。
(2)创客创新,从社区到硬件创造阶段
克里斯安德森的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于2012年10月在中国出版。另外,以硬件为平台进行创业的风潮席卷全球,智能硬件源转化成实业,智能硬件设施+互联网空间+大数据的创新应用进入了新时期。
中国众创空间受到全球硬件创业风潮的影响,国内各区陆续举行创客活动。数据显示,中国创客空间的总数到2014年底已超过50家,而且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呈现出了不同的产业形态[8],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由大学生发起的创客空间。
(3)创客连接,从传统产业到大众阶段
2015年3月,政府新政策的发布使得“创客”上升到国家层面。经过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对各地创客空间发展情况的调研,国务院工作报告正式出现“创客”一词,“创客”也从一个小众群体进入了大众视线,从小众的“创客”变成了全国的“创客”。
1.3 创客空间的分类
目前国内对众创空间还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考虑到商业模式的适用性,对众创空间进行科学分类是研究创客空间的前提。下面列举常见的划分标准。
(1)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主要存在6种模式的创客空间: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导的创客空间、创投机构主导的创客空间、政府主导的创客空间、中小企业主导的创客空间、大型企业主导的创客空间以及中介机构主导的创客空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