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光伏产业融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 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代表,一直以来享有着“21世纪金色产业”的美誉。近年来,常州市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及本市实际,大力扶持光伏产业,迅速成为全国光伏产业最有影响力省市之一,常州市光伏产业融资也从单一的依赖政府扶持向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为主,多种融资方式并存转变。2011年,受全球经济低迷、供求严重失衡影响,常州市光伏产业进入严峻的产业整合期,产业融资步入艰难时期。融合产业现状和融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常州市乃至全省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较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对融资进行定义,通过对比归纳出几种传统融资方式的特点,并对光伏市场上新兴的几种融资模式作出陈列。与此同时,本文还运用文献搜集、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融资现状进行归纳概述,分析政府政策、产业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环境等不同因素对常州市光伏产业融资方式选择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摘要 Ⅰ
目录
ABSTRACT Ⅱ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2
1.2.1国内光伏产业发展与融资相关研究综述 2
1.2.2国外光伏产业发展与融资相关研究综述 3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4
第2章 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及其融资现状 5
2.1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概况 5
2.2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特点 5
2.3融资介绍 6
2.3.1融资的定义及分类 6
2.3.2传统的融资方式及其特点 6
2.3.3光伏产业新兴的融资模式 8
2.4常州市光伏产业融资模式归纳 9
2.5小结 11
第3章 常州市光伏产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3.1政策因素 13
3.1.1产业规划政策 13
3.1.2财政政策 14
3.1.3金融政策 15
3.2产业发展阶段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16
3.2.1产业发展初期 16
3.2.2高速发展时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6
3.3产业环境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17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18
4.1结论 18
4.2建议 19
第5章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0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逐步迈入工业时代,在时代的演进过程中,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体的化石能源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对化石能源的过渡开采利用,20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陆续敲响了能源短缺的警钟,自1973年以来的三次石油危机迫使各国重新审视能源安全这一问题。伴随着无节制开采化石能源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各国纷纷开始探索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求发现能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能源。
在目前已经被发现的多种类型的新能源中,资源总量最大且可再生的能源类型是太阳能。不同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具有储量丰富、开采方式便捷、资源分布相对均衡、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等特点。因此,对太阳能的有效开发利用必将给人类带来很高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明显的经济效益。
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和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是目前人类主要使用的两种太阳能开发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相应的太阳能热转换产业和光伏产业,本文主要着眼于后者。太阳能光伏技术(photovoltaics 或 PV)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形式[1]。这种技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达到对太阳能的利用目的。20世纪末,随着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进步、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全世界光伏产业开启了高速发展模式,数据显示,全球光伏电池产量年平均增长率在19972007 年达到了41.3%。按照当下的发展速度递推,人类生产生活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在200年内终将枯竭,光伏发电占世界能源消耗的比例将从2030的10%增长到在2050年的25%,此后光伏发电也将成为世界主要能源供给形式之一[2]。
世界光伏市场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截至2011年我国光伏组件生产量一直保持了年均200%的高速发展势头。早在2007年,我国就以1088MWp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赶超日本和欧洲,一跃成为全世界生产太阳能电池总量最多的国家[3]。之后的几年,我国成功保持了这一优势,累计带动国内就业20万余人。常州市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常州市以天合光能、华盛天龙、亿晶光能三家上市龙头企业为中心,大力创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园,迅速成长为有着较完整产业链,100多家企业汇聚的光伏产业“高地”。2011年起,受全球经济不振以及欧美“双反”政策的影响,我市的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层层阻碍,其中融资难更是常州光伏产业所遭遇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目前研究我国光伏产业的文章大都集中在战略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领域,对融资模式以及融资创新鲜有综合研究。以常州市为例分析光伏产业的融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对常州乃至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光伏产业融资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对光伏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现状和产业发展战略上,对产业融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见。
贾滇昆(2002)曾经在文章中明确指出新能源产业由于其自身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在融资过程中普遍较为艰难,即使成功融资也会面临新技术方案不被投资者认可而撤资的风险。
庄幸(2005)通过总结国外光伏产业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由政府主导设立光伏产业发展基金,在技术研发上给予企业资金支持。
张陆洋(2007)重点研究了风险投资这一融资方式在国外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我国政府应该通过引导民间资本来提升风险投资在光伏产业融资中的作用。
汪瑜佩(2010)对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光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进行经验总结,为我国的光伏产业融资结构提出建设性意见[4]。
田善佳(2010)在其研究中运用数据包络模型,得出江西省光伏产业的融资效率低下,且呈现非均衡状态分布的结论。
1.2.2国外光伏产业融资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光伏产业融资方面的研究早于我国,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西方学者一般将光伏产业默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或资金密集型产业的一个分支来进行探讨。
Steel(1994)曾提出,致使中小企业在融资时比大型企业面临更多限制的原因除了产业本身高投入与高风险并存,还包括中小企业在借贷时缺乏抵押物。
Allen N.Berger及其课题组成员 (1998)通过研究不同规模企业在处于不同财务发展阶段时公司的资本成本差异和融资模式组合发现,在任一财务发展阶段企业都存在一个最理想的资本成本和融资结构组合。
John wolken,Jith Jayaratne (1998)分析了中小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表明中小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时较为普遍选择的合作对象,但随着商业银行合并浪潮的兴起,中小商业银行在总数量有所减少,他们的衰退将在短期内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融资,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影响将随着融资工具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减弱。
目录
ABSTRACT Ⅱ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2
1.2.1国内光伏产业发展与融资相关研究综述 2
1.2.2国外光伏产业发展与融资相关研究综述 3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4
第2章 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及其融资现状 5
2.1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概况 5
2.2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特点 5
2.3融资介绍 6
2.3.1融资的定义及分类 6
2.3.2传统的融资方式及其特点 6
2.3.3光伏产业新兴的融资模式 8
2.4常州市光伏产业融资模式归纳 9
2.5小结 11
第3章 常州市光伏产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3.1政策因素 13
3.1.1产业规划政策 13
3.1.2财政政策 14
3.1.3金融政策 15
3.2产业发展阶段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16
3.2.1产业发展初期 16
3.2.2高速发展时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6
3.3产业环境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17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18
4.1结论 18
4.2建议 19
第5章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0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逐步迈入工业时代,在时代的演进过程中,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体的化石能源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对化石能源的过渡开采利用,20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陆续敲响了能源短缺的警钟,自1973年以来的三次石油危机迫使各国重新审视能源安全这一问题。伴随着无节制开采化石能源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各国纷纷开始探索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求发现能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能源。
在目前已经被发现的多种类型的新能源中,资源总量最大且可再生的能源类型是太阳能。不同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具有储量丰富、开采方式便捷、资源分布相对均衡、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等特点。因此,对太阳能的有效开发利用必将给人类带来很高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明显的经济效益。
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和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是目前人类主要使用的两种太阳能开发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相应的太阳能热转换产业和光伏产业,本文主要着眼于后者。太阳能光伏技术(photovoltaics 或 PV)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形式[1]。这种技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达到对太阳能的利用目的。20世纪末,随着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进步、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全世界光伏产业开启了高速发展模式,数据显示,全球光伏电池产量年平均增长率在19972007 年达到了41.3%。按照当下的发展速度递推,人类生产生活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在200年内终将枯竭,光伏发电占世界能源消耗的比例将从2030的10%增长到在2050年的25%,此后光伏发电也将成为世界主要能源供给形式之一[2]。
世界光伏市场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截至2011年我国光伏组件生产量一直保持了年均200%的高速发展势头。早在2007年,我国就以1088MWp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赶超日本和欧洲,一跃成为全世界生产太阳能电池总量最多的国家[3]。之后的几年,我国成功保持了这一优势,累计带动国内就业20万余人。常州市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常州市以天合光能、华盛天龙、亿晶光能三家上市龙头企业为中心,大力创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园,迅速成长为有着较完整产业链,100多家企业汇聚的光伏产业“高地”。2011年起,受全球经济不振以及欧美“双反”政策的影响,我市的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层层阻碍,其中融资难更是常州光伏产业所遭遇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目前研究我国光伏产业的文章大都集中在战略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领域,对融资模式以及融资创新鲜有综合研究。以常州市为例分析光伏产业的融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对常州乃至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光伏产业融资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对光伏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现状和产业发展战略上,对产业融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见。
贾滇昆(2002)曾经在文章中明确指出新能源产业由于其自身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在融资过程中普遍较为艰难,即使成功融资也会面临新技术方案不被投资者认可而撤资的风险。
庄幸(2005)通过总结国外光伏产业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由政府主导设立光伏产业发展基金,在技术研发上给予企业资金支持。
张陆洋(2007)重点研究了风险投资这一融资方式在国外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我国政府应该通过引导民间资本来提升风险投资在光伏产业融资中的作用。
汪瑜佩(2010)对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光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进行经验总结,为我国的光伏产业融资结构提出建设性意见[4]。
田善佳(2010)在其研究中运用数据包络模型,得出江西省光伏产业的融资效率低下,且呈现非均衡状态分布的结论。
1.2.2国外光伏产业融资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光伏产业融资方面的研究早于我国,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西方学者一般将光伏产业默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或资金密集型产业的一个分支来进行探讨。
Steel(1994)曾提出,致使中小企业在融资时比大型企业面临更多限制的原因除了产业本身高投入与高风险并存,还包括中小企业在借贷时缺乏抵押物。
Allen N.Berger及其课题组成员 (1998)通过研究不同规模企业在处于不同财务发展阶段时公司的资本成本差异和融资模式组合发现,在任一财务发展阶段企业都存在一个最理想的资本成本和融资结构组合。
John wolken,Jith Jayaratne (1998)分析了中小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表明中小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时较为普遍选择的合作对象,但随着商业银行合并浪潮的兴起,中小商业银行在总数量有所减少,他们的衰退将在短期内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融资,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影响将随着融资工具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减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