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下的ofo共享单车使用现状及前景分析以高校为例
在共享经济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更多的共享经济产业龙头出现,如Airbnb、滴滴等创新商业模式不断取得的成功,且成为当前热门独角兽,可见,共享经济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从共享单车企业角度而言,当前已占据一定市场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则有摩拜和ofo两家公司,ofo首次出现,使“共享单车”概念继而出现,而此模式,极大的提高了自行车共享和使用的效率。针对ofo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从产品本身和用户这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于产品本身,着力研究其可优化点,继续发挥产品优势的同时,改进产品缺陷;对于使用用户选择ofo原因及其影响选择因素找到ofo在未来可发展的重点,同时针对不使用ofo用户,确定其原因,为挖掘潜在用户而制定未来策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 引言 1
(一)研宄背景及意义 1
(二) 研宄思路 2
(三)特色和创新 3
二、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3
(一)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3
(二)理论基础 4
三、 调查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 4
(一)调查方案设计 4
(二)数据处理 5
四、ofo共享单车使用现状研究 6
(一)使用ofo群体特征及行为分析 6
(二)不使用ofo群体特征及行为分析 9
(三)ofo使用满意度分析 10
五、 ofo共享单车前景分析 11
(一)现状 11
(二)ofo前景分析 12
六、结论与建议 12
(一)研宄结论 12
(二)发展建议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基于共享经济模式下的ofo共享单车使用现状及前景分析——以南京高校为例
引言
引言
(一)研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以获取一定报酬为目的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供给方获取回报,需求方利用他人的闲置资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创造价值,该概念最早由Marcus Felson和JoeL.Soaet于1978年提出。共享经济概念的出现,从本质而言,它对社会中的闲置物品进行整合,从而为消费者这提供较低价格的产品或服务。当前的共享经济,根式通过大数据及“互联网+”等方式将供需双方进行匹配,达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共享经济模式作为当前最流行的最广泛的资源共享方式,正日益成为全球共识。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Airbnb、滴滴等共享经济代表企业,共享单车也开始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据统计,当前全球自行车每年的需求量在1.1亿辆左右,骑行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5%,总骑行人数超11亿。而这些骑行人群,也都将是共享单车最直接的增量用户。
与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不同,新型的“互联网+”自行车共享模式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并成功引起了广大年轻客户的青睐。互联网模式下,共享单车使用无桩运营模式,用户在使用时只需打开手机APP,借助GPS系统定位附近的闲置自行车,通过扫码等方式获得密码实现快速租用和归还单车。2014至2015年,我国共享单车项目ofo以及摩拜单车先后成立,将互联网思维带入到了公共自行车领域。
ofo当前在尽管背后有滴滴、小米等多家互联网企业的支持,但ofo当前的运营模式仍有所局限。由于ofo在校园发家,想要在校外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优化运营管理模式。那么,ofo当前现状如何,又有哪些可以改善的方向,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更成为国家战略之一,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传统行业相结合,产生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闲置资源利用率在不断提高,促进共享经济也同时在不断的发展。共享经济简单定义为面向陌生人达成获取报酬目的并且保留物品使用权的一种全新的竞技模式。2015年,与传统政府主导型公共自行车系统不同,新型“互联网+”自行车共享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2014至2015年,我国共享单车项目ofo以及摩拜单车先后成立,将互联网思维带入到了公共自行车领域,开启了共享单车热潮。2016年,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8中国共享自行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70亿,达到,178.2亿,此外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将达到2.98亿。据智研咨询整理,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品牌选择偏好,ofo占据40.8%,处于品牌选择偏好首位,且ofo起始于校园,比达咨询研究报告显示ofo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1.2%。鉴于此,本文将多维度剖析共享单车ofo在城市中投放后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南京高校大学生出行的影响,还有哪些可以改善的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宄思路
ofo首创了无桩共享单车模式,提供了绿色低碳、便捷经济的共享单车体验,也解决了用户易丢车、短距离目的地出行不便的难题。但近来,随着ofo在全国的大规模增长,其与各种创业公司相同的在发展初期要面对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不少用户表示,“小黄车”存在定位漏洞,同时,ofo目前使用的大多数仍为机械锁,用户使用车辆时,只需在手机客户端扫描该车二维码便可获取密码。随较之前每辆车有单一密码有所改善,但当前,仍有一定风险所在,同时ofo的分布不均且坏车处理不够及时,仍有用户反馈ofo无法做到随用随骑,虽然ofo项目刚刚完成了其E轮融资,获得了阿里巴巴等企业的资金支持,但其产品长期发展如何,用户对其发展前景褒贬不一。
那么,ofo用户对该产品有用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的满意度究竟如何,潜在用户又更加关注哪些问题?搜集这些信息有助于提出对“小黄车”这款产品的具体改良方案,从而提升现有用用车频次和挖掘潜在用户使之成为ofo实际用户。根据研究目的和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设计,首先,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了解了关于公共单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加强了对该调研课题的具体认识。为了调查ofo用户对该产品使用的满意度,设置了满意度量表题目。
本文以南京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搜集调研数据后,本文首先对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ofo现有用户基本的情况以及潜在用户不使用原因。对仍未使用ofo产品的学生群体进行分析,得到阻碍不同特征用户使用ofo的不同原因,为潜在用户挖掘提供科学依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 引言 1
(一)研宄背景及意义 1
(二) 研宄思路 2
(三)特色和创新 3
二、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3
(一)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3
(二)理论基础 4
三、 调查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 4
(一)调查方案设计 4
(二)数据处理 5
四、ofo共享单车使用现状研究 6
(一)使用ofo群体特征及行为分析 6
(二)不使用ofo群体特征及行为分析 9
(三)ofo使用满意度分析 10
五、 ofo共享单车前景分析 11
(一)现状 11
(二)ofo前景分析 12
六、结论与建议 12
(一)研宄结论 12
(二)发展建议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基于共享经济模式下的ofo共享单车使用现状及前景分析——以南京高校为例
引言
引言
(一)研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以获取一定报酬为目的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供给方获取回报,需求方利用他人的闲置资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创造价值,该概念最早由Marcus Felson和JoeL.Soaet于1978年提出。共享经济概念的出现,从本质而言,它对社会中的闲置物品进行整合,从而为消费者这提供较低价格的产品或服务。当前的共享经济,根式通过大数据及“互联网+”等方式将供需双方进行匹配,达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共享经济模式作为当前最流行的最广泛的资源共享方式,正日益成为全球共识。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Airbnb、滴滴等共享经济代表企业,共享单车也开始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据统计,当前全球自行车每年的需求量在1.1亿辆左右,骑行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5%,总骑行人数超11亿。而这些骑行人群,也都将是共享单车最直接的增量用户。
与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不同,新型的“互联网+”自行车共享模式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并成功引起了广大年轻客户的青睐。互联网模式下,共享单车使用无桩运营模式,用户在使用时只需打开手机APP,借助GPS系统定位附近的闲置自行车,通过扫码等方式获得密码实现快速租用和归还单车。2014至2015年,我国共享单车项目ofo以及摩拜单车先后成立,将互联网思维带入到了公共自行车领域。
ofo当前在尽管背后有滴滴、小米等多家互联网企业的支持,但ofo当前的运营模式仍有所局限。由于ofo在校园发家,想要在校外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优化运营管理模式。那么,ofo当前现状如何,又有哪些可以改善的方向,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更成为国家战略之一,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传统行业相结合,产生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闲置资源利用率在不断提高,促进共享经济也同时在不断的发展。共享经济简单定义为面向陌生人达成获取报酬目的并且保留物品使用权的一种全新的竞技模式。2015年,与传统政府主导型公共自行车系统不同,新型“互联网+”自行车共享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2014至2015年,我国共享单车项目ofo以及摩拜单车先后成立,将互联网思维带入到了公共自行车领域,开启了共享单车热潮。2016年,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8中国共享自行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70亿,达到,178.2亿,此外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将达到2.98亿。据智研咨询整理,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品牌选择偏好,ofo占据40.8%,处于品牌选择偏好首位,且ofo起始于校园,比达咨询研究报告显示ofo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1.2%。鉴于此,本文将多维度剖析共享单车ofo在城市中投放后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南京高校大学生出行的影响,还有哪些可以改善的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宄思路
ofo首创了无桩共享单车模式,提供了绿色低碳、便捷经济的共享单车体验,也解决了用户易丢车、短距离目的地出行不便的难题。但近来,随着ofo在全国的大规模增长,其与各种创业公司相同的在发展初期要面对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不少用户表示,“小黄车”存在定位漏洞,同时,ofo目前使用的大多数仍为机械锁,用户使用车辆时,只需在手机客户端扫描该车二维码便可获取密码。随较之前每辆车有单一密码有所改善,但当前,仍有一定风险所在,同时ofo的分布不均且坏车处理不够及时,仍有用户反馈ofo无法做到随用随骑,虽然ofo项目刚刚完成了其E轮融资,获得了阿里巴巴等企业的资金支持,但其产品长期发展如何,用户对其发展前景褒贬不一。
那么,ofo用户对该产品有用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的满意度究竟如何,潜在用户又更加关注哪些问题?搜集这些信息有助于提出对“小黄车”这款产品的具体改良方案,从而提升现有用用车频次和挖掘潜在用户使之成为ofo实际用户。根据研究目的和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设计,首先,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了解了关于公共单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加强了对该调研课题的具体认识。为了调查ofo用户对该产品使用的满意度,设置了满意度量表题目。
本文以南京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搜集调研数据后,本文首先对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ofo现有用户基本的情况以及潜在用户不使用原因。对仍未使用ofo产品的学生群体进行分析,得到阻碍不同特征用户使用ofo的不同原因,为潜在用户挖掘提供科学依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