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小英雄”形象的文化抒写

目 录
1 引言 1
2 小英雄形象分析 2
2.1 个性彰显 2
2.2 精神张扬 6
3 文化抒写之价值探寻 8
3.1社会警示8
3.2 教育反思10
3.3 精神指引 11
结论 13
致谢 14
注释 15
参考文献161 引言
一部《小兵张嘎》让我们记住了有着“嘎劲”的张嘎;一部《闪闪的红星》使得潘冬子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一部《小英雄雨来》让我们认识了雨来。在当代文学创作者的笔下,成功地塑造了许许多多“小英雄”的形象,在当代文学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世世传诵,而且其中独特的“小英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并且使这一形象超越了文学的范畴,继而上升为一种精神象征,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
德国现象学大师莫里茨盖格尔曾说:“审美的东西不纯粹是形式,而且也是由那存在于它的最深刻的本质之中的至关重要的审美内容和精神内容所构成的。”[1]这句话告诉我们审美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形式的艺术都能够研究它的审美价值。当然文学领域更加不能例外。其实,当我们阅读记载小英雄伟大事迹的文学文本中,不仅仅只是文字。小英雄形象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不单单是他存在于文学文本中,更在于他体内蕴含的更加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而这文化内涵对于小英雄形象来说又似乎太广,其中更多是小英雄形象透露出的机智、勇敢但又充满儿童情趣的英雄个性和坚强不屈、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英雄文化的强弱兴衰,对人民信仰、精神面貌以致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有着重要影响。“小英雄”作为英雄里最为独特的群体,也担负着复兴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当今中国正处于复兴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时刻,最为社会公众人物的小英雄对于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然被社会称作是小英雄,就必须对社会做出表率作用,必须体现这个社会做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这正是小英雄与普世价值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方面是普世价值观促成小英雄必须体现当今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理念,引领社会朝着更加美好、更加向上的未来出发,另一方面小英雄又使得普世价值观生动具体的活在大众切实的生活当中,普世价值不再是那么的抽象难以理解。
“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文化的内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如今这个漠视经典,对于当年那段轰轰烈烈、战争纷飞的革命年代来说,现代的人们做的更多的就是漠视、无视更有胜者是蔑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越来越难看到英雄的出现,跟何况是小英雄。重新阅读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英雄事迹,领略那些小英雄身上透露出来的精神内涵,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有着重要的教化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当代文学小英雄形象的文化抒写,能够给我们现代的小英雄一个楷模示范作用,能够有更多的孩子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最终成为正真的小英雄,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接下来,我将从个性以及精神品质方面具体阐述小英雄的形象。
2 “小英雄”形象分析
2.1 个性彰显
2.1.1 天真活泼——充满孩子气
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发展观念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世界”,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有无儿童情趣,是区别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重要标准之一。”[2]
小英雄形象是面向少年儿童塑造的, 是少年儿童中的优秀代表, 它虽有与成人英雄相似的精神特质, 但“小”仍是其抹不去的首要标志。而正是因为年纪小才让人觉得更加真切。小孩子天生爱玩、爱闹、爱调皮是他的天性,并不能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刻意地将他们作为大人来写,这未免也太不符合实际情况。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文学创作中,特别是儿童文学创作过程当中,时刻谨记儿童为中心,要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情况来着笔,贴近他们的内在精神世界,这样才能够还原一个真实不是虚构的、夸大的小英雄形象。读者阅读起来才能够真正的读出小英雄的成长故事,才能够一步一步的领略通过小英雄透露出的精神价值。
《小兵张嘎》中的“嘎子”是个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很多影视作品都是根据他来改编的,深得大家的喜爱。作品中的张嘎有着一身“嘎劲”,孩子般的天真活泼,调皮爱闹,常常让人们又喜爱又无奈。在一次意外之中,小嘎子得到一把手枪,他高兴坏了,向同伴们炫耀起来:“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枪吗?”小嘎子扬扬“王八盒子”,挤挤眼儿,俨然是玩手枪的老在行似的。当区队长要收缴他的“王八盒子”时,急的眼泪都留下来了,还说出:“我要是硬是不缴,你能把我怎么办?”,区队长继续教育了他以后,他又突然说:“要是我以后再得了呢?”区队长回答他的是:“再得了也应该按命令办事”嘎子气呼呼的把枪往桌子上一扔,说声:“我不要了”!一抱脑袋就逃出了人群。一颗颗泪珠滴滴答答地落在他跑过的路上。他心里实在是委屈,小孩子的一面展露无疑。因而第二次缴了“张嘴灯”,就悄悄地藏起来了,还怕他们发现就偷偷地把枪放进了大杨树上的老鸹窝里。对他而言当个小英雄是他最大的心愿,而如今却有了后悔当兵的想法了。在路上碰上了房东的孩子小胖墩打赌,他本来想要赢过人家的“柳条鞭”,但是自己反而输了。他一想到老钟叔留给他的纪念品就要归他人所有,就急的把胖墩咬了一口,这本来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但是小胖墩的父亲说他给八路军丢人啦,一下子把嘎子的气焰消下去了一大半。于是,他有想出了一个坏主意,把成团的青草,塞进了小胖墩家的烟筒里这些都是只有孩子才能干出的事啊!而嘎子则把小英雄的“小”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是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抗日小英雄,而这部深受大家喜爱的小说原来并不是这个名字,原名为《雨来没有死》是管桦历时半个多事迹创作出来的。解放后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后来才更名为《小英雄雨来》,成为许多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作品中, 尽管雨来的腥风血雨中成长, 却依旧是个天真调皮!稚气未脱的孩子:光着屁股在还乡河里“钻上钻下, 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 还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常常在妈妈知道他又到河里耍水之后被妈妈追得满院跑,而雨来就像个活泥鳅一样,一下没抓着,扑通,又扎进河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吐着气,望着妈妈笑。在文章开篇的时候叙述了这么一段雨来爱玩被妈妈追打的场景,让我们一下感受到了雨来的顽皮和孩子的天性;戴上褪了色的绿军帽,系着牵牛花藤蔓做成的皮带,看上去倒像是真正的花环,他们举着木棍,拾起秸秆, 学军队练操,“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他们呼喊着奔跑着,把村里的草垛!小树苗, 甚至老奶奶的豆角棚打得稀巴烂,惹得二黑的爷爷急跳脚,直骂:“小兔崽子们!”可也没办法,他们才不管你的草垛和豆芽呢?在他们眼里“演习”才是最重要的事;雨来不小心被日本特务抓去引路,但是调皮的雨来可不会就这么任人摆布,一会儿把敌人领到了漫地里,一会儿又领到大路上,弯弯转转,在这片假地雷阵里走。雨来故意扯开嗓子喊叫一声:“小心地雷呀!”一个日本鬼子兵,正好踩到松软的地上,意味踏着了地雷了,惊叫一声,趴倒地上。这一叫,整个鬼子大队都忽啦忽啦闪到一边,叽里咕噜趴下来,吱哇乱叫。趴了一会儿,不见雷响,才松口气站起来。很多鬼子,因为刚才把脸埋在土里,弄得满脸沙土,只露出滚动的小眼睛。一个个缩头缩脑惊慌的样子,仿佛下掉了魂。这个场面描写地极为滑稽,让人大快人心,又同时为雨来的调皮捣蛋鬼灵精的童心所折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80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