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名称的文化研究

古代建筑名称的文化研究[20200103161616]
中国古代建筑多种多样,为了更好的将建筑区分开来,人们对其进行命名,命名即是意味着分类。中国古代建筑名称的命名具有一定的规则及变通。影响古代建筑命名的因素可分为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又分为社会等级制度与思想观念。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在五个方面有所体现,分别是古代建筑名称体现的自然崇拜,古代建筑名称与隐喻的女性意向,古代建筑体现的趋吉心理,古代建筑体现的道德信仰,古代建筑体现的祥瑞文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古代,建筑,名称,文化
目 录
1引言 5
2中国古代建筑名称的分类及命名 5
2.1中国古代建筑名称的分类 6
2.1.1单体建筑 7
2.1.2群体建筑 7
2.1.3室外景观与景观建筑小品 8
2.2中国古代建筑名称的命名 8
2.2.1命名规则 8
2.2.2规则中的变通 9
3影响古代建筑命名的因素 10
3.1社会因素 10
3.1.1制度 10
3.1.2思想 11
3.2自然因素 12
4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与中国传统文化 13
4.1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体现的自然崇拜 13
4.2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与隐喻的女性意象 14
4.3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体现的趋吉心理 14
4.4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体现的道德信仰 15
4.5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体现的祥瑞文化 16
5结语 17
1引言
名称是人们识别事物的结果和区别事物的最直接的方法,没有名称的事物是无法进行分类的。名称意味着差别,对事物的命名充分反映了当时人对当时事物之间差别的看法。人们之所以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命名,是为了将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有效的区分,这也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中国命名学创始人马鸣春教授曾经说过:“命名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活动。”早期的命名是为了区分与交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深入,用以区分不同事物、同一事物不同个体的名称也不断增多。例如最早将房屋称作宫,随着古人建筑水平的提高,渐渐出现了亭、台、楼、阁等建筑物。后来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也都被授予了自己独特的名称。在后期的这种命名中,已经不单单是为了与其它建筑区分,而是在此基础上,在命名过程中融入了人的信仰、审美情趣等。在古人的心目中,没有被命名的建筑物缺乏应有的心理场所的文化意义。在古人看来,建筑名称是完全与天地人伦融合的,受语言关系所领导并且控制的伦理道具,是人的感情对建筑的反映,是礼乐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充满心理暗示的符号,充满着人文价值观念的审美浸淫。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建筑名属于词组中的固定短语,也就是专有名词。专有名词一般是单义项词条,它指的是特定的人物、地方或机构等的名称,即特定的人名、地名、国名、单位名称或组织名称等。专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但本文并不是从语法入手,而是将专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索这些建筑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2中国古代建筑名称的分类及命名
中国古代建筑各有差别,正是因为其中的差别,才有必要将其命名、分类。建筑有了特定的名称,才意味着分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对建筑命名也即是对其进行分类。命名与分类可以说是同时产生的;这同时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的社会浮现,建筑的名称也体现了人的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命名应是建筑最简洁而精炼的概括。古代建筑的名称,具有诗性的美感。人的思维与感情被充分发挥用来对建筑命名,从中可以看出人对建筑的审美心理和对建筑赋予的美好价值与境界的追求。
2.1中国古代建筑名称的分类
根据建筑类型来分,中国古代建筑可分为单体建筑、群体建筑、室外景观与景观建筑小品。单体建筑的名称分类为:亭、台、楼、阁、殿、堂、厅、房、桥、廊、榭、舫、馆、轩、斋、塔、庙十七种。群体建筑的名称分类为:寺、庵、观、宫、庄、宅、驿等七种。室外景观的名称分为:园、亭、场、院四种。景观建筑则小品的名称分为:栏、杆、池、涧、坛、坞、岗七种。
在古人的分类方式中,某一种类书所作出的建筑名称的分类有时是相交的。例如《艺文聚类》中的《居室部》中的建筑分类为:宫、阙、台、殿、坊、门、楼、橹、观、堂、城、馆、宅舍、庭、坛、室、斋、庐、道路等,其中“庭”“庐”等可作为包括多个单体建筑的群体建筑,而且各单体建筑之间也没有完全的界定。例如“殿”与“堂”、“厅”与“堂”、“宫”与“室”、“轩”与“榭”等词的意义,区别甚微有时又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以至于“殿堂”“厅堂”“轩榭”“宫室”通常可以并称;再比如“楼”与“台”,因其意义交错,也可以互为指称。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名物是有来源的,再给一个专名定名时,完全没有根据,没有意图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为一物定名时,一定与对这一事物的观察、认识有联系,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源可循。”这也就是说,人们再给某一事物命名的过程中,并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先对这一事物进行观察,再对其深入了解后,再通过这一事物的特点进行命名。
建筑具有鲜明的外在特征,和丰富的内在含义,人们给建筑命名的时候总是根据建筑的特征或标志,如功能、形态、位置。人们对建筑的命名,必然是深思熟虑的。
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许多古代的建筑名称到现在已经消亡,本文将列举数个至今仍为大众所熟知的建筑名称来举例。
2.1.1单体建筑
亭:亭在秦汉时期是一种基层行政单位,也可以指称古代设于路旁供人停留食宿的处所。后世延生为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的称谓,多建于风景名胜或园林中,供人休息观赏。
楼:楼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称谓,用来表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建筑形式,每层都可以居住。楼的下面往往设有台基,其体形相对于普通建筑来说要更为修长。
阁:阁的形式与楼类似。早期的楼与阁有所区别,在功能上看,楼是可以居住的,阁不一般不用作居住,而是供人游息眺望或者藏书。从形式上讲,楼指屋上直接建屋,其中两层之间没有腰檐;阁楼上下层之间有腰檐。
殿:殿的本意是高大之堂,后来专指帝王宫廷中受理朝事或者是寺庙中供奉神佛的建筑物。堂的高大者演化成殿,就如室进一步演化成了宫。一般来说,举行礼仪议政朝见的主体建筑物被称为殿。
闺:闺是宫中的小门,从形态上看,闺是上圆下方的小门。闺在后世也被用来指称内宅、内室,特指女子的卧室,即“闺房”
园:园的本意是指种植树木、花果、蔬菜的地方,后世通常指园林,是供人游乐、休憩、观赏的地方。
塔:用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
庙:古代的祭祀建筑。形制要求严肃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祭祀祖先的庙,奉祀圣贤的庙,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2.1.2群体建筑
宫:在秦汉之前,贵贱之人所居皆可被称为宫,但在秦汉之后,只有至尊所居才被称为宫,通常是指帝王所用的重要建筑群的名称,也可以指生活起居部分。宫里面可能有殿、堂、门、楼等多种建筑,也可能会有小范围的宫,如东宫、西宫、后宫等等。宫和第、家、宅、庐等建筑类型,组成等级严格的居住建筑名称系列。
寺:寺在秦代时,是指宦官所居住的官舍。自汉代后,也被用来指称“九卿”官署所在地。在东汉末年,佛教进入中原后,以鸿胪寺、白马寺为开始,后世僧侣所居住的地方也就被命名为寺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9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