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淮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研究[20191230170613]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文化软实力,淮安,提升,策略
目 录
1 引言 1
2 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1
3 淮安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 2
3.1 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3
3.2 淮安城市精神不凸显 3
3.3 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吸引力范围有限 4
3.4 新媒体关注度不高、传统媒体阵地不稳 5
4 淮安文化软实力问题的原因 6
4.1 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 7
4.2 淮安城市精神不凸显的原因 7
4.3 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吸引力范围有限的原因 8
4.4 新媒体关注度不高、传统媒体阵地不稳的原因 8
5 淮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 9
5.1 提升整体文化素质 9
5.2 使淮安城市精神深入人心 10
5.3 扩大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吸引力的影响范围10
5.4 借鉴其他市县先进经验12
结论 14
注释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调查问卷 18
1 引言
淮安作为千年文化名城,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其文化底蕴深厚,但是源远流长的淮安文化并没有展示出其应有的“软实力”,事实表明,当前淮安提升文化软实力仍然受到很多因素制约,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淮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是极其必要的。必须理解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结合淮安软实力的现状,从而找出淮安文化软实力的症结,提出淮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
2 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文化硬实力而言的,是从“软实力”概念中衍生出来的子概念。“软实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名誉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吸引人的力量。是相对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而言的,是对一个国家包括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若用中国古话来概括软实力这个概念,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此“屈”非彼“屈”,这里的“屈”成本更小,是在潜移默化中做到“屈”兵,神不知鬼不觉。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屈”兵,杀人于无形,这样的才是“屈”兵的至高境界,善之善者。软实力相较于硬实力,其行为上更多地是采用吸引、同化对方而非诱导、胁迫、命令对方;其在资源方面则是利用制度、价值观、文化、政策去影响对方,而不是使用武力制裁、交易贿赂等资源。
硬实力软实力
行为诱导、胁迫、命令吸引、同化
资源武力制裁、交易贿赂制度、价值观、文化、政策
表1-1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比较[1]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是摆脱原始文化侵略和野蛮吞并异己文化的行为而运用自身文化的吸引力来达到预期目的的行为。
文化软实力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历史性。历史性包含两个层次,既包含过去,也包含未来,涵盖着整个时间维度。文化软实力兼具传统性和时代性,二者兼具并不矛盾。传统文化必然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虽说经受岁月无情的考量才绵延至今,但难以避免地受制于历史的限制。因此,随着政治,经济,技术等大环境皆已发生改变,将传统文化进行时代性的转化是很必要的,例如把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文化资源进行必要的“改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体现出文化软实力时代性的特点。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在美国的制裁下依旧存活了10多年。为期4周的伊拉克战争虽然一举摧毁了萨达姆政权,但就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目标而言,这仅仅迈出了第一步。美国摧毁政权仅仅是开始,后期长达数年的政策制度、价值观等文化侵袭,从而更容易地实现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目标,恐怕才是美国想要的。所以说,历史性还包括传统到现代的时间维度,即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效果往往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有时候甚至要数年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第二,间接性。文化软实力是通过制度、价值观、文化、政策等潜在资源达到吸引、同化的目的而非采用诱导、胁迫、命令等被动、间接的达到目的。与硬实力直接的、迅速的、强迫的行为方式不同。文化软实力从来不是直接的影响某个事物,一定是通过某个媒介,或是政策,逐步去影响、引导、规范人的某些行为;或是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影响等等。依旧是上述的例子,若不是美国在占领伊拉克后,长达数年的政策制度、价值观等文化侵袭,美国能轻易的在伊拉克取得其战略目标,这里估计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因此,文化软实力总要一定的媒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无形性。文化软实力的行为方式主要是间接的、历时的、渗透性的,它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的限制,无视国界、民族、种族的藩篱,几乎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让人无法察觉。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虽然东欧和苏联动荡原因众多,但是美国等西方的文化的侵袭恐怕是永远绕不开的原因。因此,文化软实力真正可怕的地方,就是其无形,让人无法察觉,捉摸不透。
当然,这样笼统地理解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淮安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也就是所谓的理论结合实践。在查阅大量淮安地方资料的前提下,还必须辅之以数据支撑,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掌握最新、最准的信息。
3 淮安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
淮安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是文化软实力与其经济 硬实力相比还相对落后,与淮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相比还不相匹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但是我们必须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淮安文化软实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为充分了解淮安文化软实力的概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也为确保对淮安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的研究更具针对性,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文相关数据采用自《关于有关淮安文化及其软实力等问题的调查问卷》(共9题)。
3.1 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文化素质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要素。广义的文化素质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精神风貌等。淮安市民整体的文化素质无疑就是淮安建设的重要软实力支撑。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市,淮安市民的文化在江苏省还是处于中等偏下,尚不具备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优势。如图2-1所示,被调查者觉得自己很了解和了解“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比例之和仅仅只有17.3%,而相反的,了解一些甚至不了解“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比例却高达82.6%。对于这个结果,可以从多角度、不同主体方面分析。从被调查者角度来看,反映出的被调查者素质普遍偏低,难以理解“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主体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这反映出的问题就远远不是被调查者素质普遍偏低这么简单了。推而论之,原本对城市文化的发展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高校校园文化却出现素质偏低的现象,存在于现象背后的教育体制僵化、高校,教育偏颇化等一系列问题恐怕难以避免地被搬上台面。
图2-1您觉得自己是否了解“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
3.2淮安城市精神不凸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