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义例释
汉字字形义例释[20191230170314]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汉字,字形义,例释
目 录
1 引言 1
2 季节类汉字字形义例释 1
2.1 “春”字形义 1
2.2 “夏”字形义 3
2.3 “秋”字形义 4
2.4 “冬”字形义 6
3 部首类汉字字形义例释 7
3.1 手部汉字字形义例释 8
3.2 女部汉字字形义例释 11
结 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汉字所蕴含和传载文化信息的功能,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认同。在早期,汉字比较偏重于单纯表义,以后是趋向于义音兼表,因而汉字被称为表意文字或意音文字,而形声字的声旁又往往具有表意的作用,所以汉字往往被直接成为表意文字。这也引发了传统训诂中的“形训”以及汉字认知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古人没有词的概念,所说的本义是就字而言,也就是字形结构显示出来的意义。一个字的字形结构显示出来的直观的意义称作字形义。字形义和词义是两个概念,有时一个字的字形义与其表示的词的意义是一致的,重合的;有时又是不一致的,错综的。本文通过深入了解认识一部分汉字的字形义,把握字形义和词义的关系,从而正确认识一个词的本义,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字形义就等于词的本义。通过对汉字字形义的分析,也可以使我们对汉字的字形义以及字形的成因有更加清晰系统的认识。
2 季节类汉字字形义例释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之悠久,文化内涵之丰富,特别是在记载季节的文字中可以体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工具书,它不仅是一部分析字形、解说汉字本义的字典,而且也是我国文字学的开山之作。
《说文解字》共十四篇,540部,9353文,重文1163。本小节选取《说文解字》中“春、夏、秋、冬”四个字对其字形义进行具体分析。
2.1 “春”字形义
“春”是汉语中常用的词,表示“春天”的意思。春天,桃李争艳、杨柳吐绿。“春色满园关不住”、“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的特征是草木萌生、生机勃勃。
“春”字甲骨文有三种不同的写法。
有写作“ ”,由 、 、 组成,其中 代表林野, 代表太阳, 为“屯”,屯就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种子萌芽扎根。因此“ ”字形义为: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普照,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萌芽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
有写作“ ”,将“林” 改为“艸”(草) ,左边的 中间是 “日”,这表示着太阳的升起;字形的右边是“屯”,意思是种子的扎根发芽。李彬在《“春夏秋冬”时间词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蕴》中写到:“春之从屯,形声而会意也。屯下曰: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难者,难出也。阳气未舒,阴气尚强,故屮艸生出也。春字从艸屯从日,其会意自显矣。”可见“ ”字形义为:严冬过后,大地升温,小草重新发芽。
也有写作“ ”,将“艸”写成“ ”,其字形义为:冬季过后,阳光普照,带来蔓蔓绿草。
金文写作“ ”,由 、 、 构成,其中 为艸(草),代表绿草, 为屯,表示种子生根发芽, 为太阳,代表暖暖的阳光。可见其字形义为:严冬之后,风和日暖,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
根据以上对“春”的分析,可以将春的字形义概括为:严冬过后,风和日暖,大地升温,草木的种子萌芽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这是生死轮回的一次重新开始,是一次新生命的开端。
篆文写作 ,隶书写作 ,是承续金文的字形,也有隶书 ,将 (草和屯)写成 ,其字体已严重变形,隶书以后“艸”形消失,“屯”形消失。
根据以上春字的形体变化,可以概括为“ 、 、 — — — 、 ”
(甲骨文) (金文)(篆文) (隶书)
“春”在《说文·艸部》中作“萅”,许慎解释“ ,推也。从日艸屯。屯亦声。”根据许慎的解释,可知春字形义为:温暖的阳光升起,推动万物萌发。《段注》曰:“此於双声求之。乡饮酒义曰。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尚書大傅曰。春、出也。萬物之出也。日艸屯者、得時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1】“萅”字,从艸,草木是在春天生长;中间为“屯”,表示种子萌芽扎根,万木生长;“屯”也是声符;“从日,太阳之精不亏也。”从“春”的所有形体可以看出,春是草木屯然未达的时节,是计时的名称。可见这与它的字形义是一致的。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注:“屠苏”为屠苏酒)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些例子中所说的“春”都是用了它的本义,四季之一,春季。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预示着新生命新事物的开端,正如朱自清《春》里所描绘的句子:“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天万物复苏,给人以无限生机,也给人许多向往,许多期盼。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春”字充分展现了其蕴含的美的本质: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春是草木在地下聚集力量到萌动、生长;人从混沌不谙世事到人性初开,萌动春心并且勃发,我们将这段时光称作青春。人生的青春期就如草木的破土期,拥有绿色的生命并茁壮成长。“春”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男女恋爱之情以及男女情欲,比如“春心”、“怀春”。
2.2 “夏”字形义
夏天是个骄阳似火、挥汗如雨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最常见的现象便是夏蝉长吟,蛙声聒耳。古人很早就有了夏天的概念。正如《诗·陈风·宛丘》中“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诗·小雅·四月》中“四月维夏”等句子。
“夏”,甲骨文有两种写法。
有写作“ ”,是由 、 组成,其中 代表人, 代表尖嘴锄,其字形突出了人的头、手、脚和劳动工具,字形义为:一个人手持尖嘴锄下地劳作。有的写作“ ”,“像一个四肢大张的‘页’(人首)形”【2】。在这个挥汗如雨的季节,随处可见四肢裸露的人,可见它的字形义为:四肢裸露的人。
金文写作“ ”,由 、 、 、 、 、 组成,其中 为人首,表示思虑、琢磨; 为爪,意在抓; 为执,意在操持; 为刀,意为垦荒的工具; 为卜,表示占卜,以观天象; 为耒,是翻地的农具。可见其字形义为:手里拿着刀,脚踩耒,观天象以应农忙季节。
篆文写作“ ”,由 、 、 组成,其中 为页,是人头,表示思考之意, 代表人的两个手,表示忙碌之意, 代表脚,其字形义为:人手脚忙着农耕劳作。
根据以上对“夏”的分析,可以将夏的字形义概括为:四肢裸露的人手里拿着锄下地农耕。
隶书写作“ ”,后简化为“夏”,隶书以后字体已经看不到人手脚忙着农耕劳作,至此农耕忙绿的字形已消失。
根据以上夏字形体变化,可以概括为: 、 — — —
(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
根据舒连景在《說文古文疏證》中记载:“古鈢夏作 ,为 形所由变,《正始石经》夏古文作 。王国维曰:‘《說文》夊部 古文作夏,其字殆从目从足,与夏字从页从夊同意。’此从日从正,盖 之讹变,石径春冬二字皆从日,故夏字亦从日作。”【3】从字形看“夏”是一平头、身、手、足俱全的正面人的形象,其字形义为威武、活泼、四肢敏捷的完美的人。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汉字,字形义,例释
目 录
1 引言 1
2 季节类汉字字形义例释 1
2.1 “春”字形义 1
2.2 “夏”字形义 3
2.3 “秋”字形义 4
2.4 “冬”字形义 6
3 部首类汉字字形义例释 7
3.1 手部汉字字形义例释 8
3.2 女部汉字字形义例释 11
结 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汉字所蕴含和传载文化信息的功能,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认同。在早期,汉字比较偏重于单纯表义,以后是趋向于义音兼表,因而汉字被称为表意文字或意音文字,而形声字的声旁又往往具有表意的作用,所以汉字往往被直接成为表意文字。这也引发了传统训诂中的“形训”以及汉字认知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古人没有词的概念,所说的本义是就字而言,也就是字形结构显示出来的意义。一个字的字形结构显示出来的直观的意义称作字形义。字形义和词义是两个概念,有时一个字的字形义与其表示的词的意义是一致的,重合的;有时又是不一致的,错综的。本文通过深入了解认识一部分汉字的字形义,把握字形义和词义的关系,从而正确认识一个词的本义,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字形义就等于词的本义。通过对汉字字形义的分析,也可以使我们对汉字的字形义以及字形的成因有更加清晰系统的认识。
2 季节类汉字字形义例释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之悠久,文化内涵之丰富,特别是在记载季节的文字中可以体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工具书,它不仅是一部分析字形、解说汉字本义的字典,而且也是我国文字学的开山之作。
《说文解字》共十四篇,540部,9353文,重文1163。本小节选取《说文解字》中“春、夏、秋、冬”四个字对其字形义进行具体分析。
2.1 “春”字形义
“春”是汉语中常用的词,表示“春天”的意思。春天,桃李争艳、杨柳吐绿。“春色满园关不住”、“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的特征是草木萌生、生机勃勃。
“春”字甲骨文有三种不同的写法。
有写作“ ”,由 、 、 组成,其中 代表林野, 代表太阳, 为“屯”,屯就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种子萌芽扎根。因此“ ”字形义为: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普照,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萌芽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
有写作“ ”,将“林” 改为“艸”(草) ,左边的 中间是 “日”,这表示着太阳的升起;字形的右边是“屯”,意思是种子的扎根发芽。李彬在《“春夏秋冬”时间词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蕴》中写到:“春之从屯,形声而会意也。屯下曰: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难者,难出也。阳气未舒,阴气尚强,故屮艸生出也。春字从艸屯从日,其会意自显矣。”可见“ ”字形义为:严冬过后,大地升温,小草重新发芽。
也有写作“ ”,将“艸”写成“ ”,其字形义为:冬季过后,阳光普照,带来蔓蔓绿草。
金文写作“ ”,由 、 、 构成,其中 为艸(草),代表绿草, 为屯,表示种子生根发芽, 为太阳,代表暖暖的阳光。可见其字形义为:严冬之后,风和日暖,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
根据以上对“春”的分析,可以将春的字形义概括为:严冬过后,风和日暖,大地升温,草木的种子萌芽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这是生死轮回的一次重新开始,是一次新生命的开端。
篆文写作 ,隶书写作 ,是承续金文的字形,也有隶书 ,将 (草和屯)写成 ,其字体已严重变形,隶书以后“艸”形消失,“屯”形消失。
根据以上春字的形体变化,可以概括为“ 、 、 — — — 、 ”
(甲骨文) (金文)(篆文) (隶书)
“春”在《说文·艸部》中作“萅”,许慎解释“ ,推也。从日艸屯。屯亦声。”根据许慎的解释,可知春字形义为:温暖的阳光升起,推动万物萌发。《段注》曰:“此於双声求之。乡饮酒义曰。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尚書大傅曰。春、出也。萬物之出也。日艸屯者、得時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1】“萅”字,从艸,草木是在春天生长;中间为“屯”,表示种子萌芽扎根,万木生长;“屯”也是声符;“从日,太阳之精不亏也。”从“春”的所有形体可以看出,春是草木屯然未达的时节,是计时的名称。可见这与它的字形义是一致的。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注:“屠苏”为屠苏酒)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些例子中所说的“春”都是用了它的本义,四季之一,春季。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预示着新生命新事物的开端,正如朱自清《春》里所描绘的句子:“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天万物复苏,给人以无限生机,也给人许多向往,许多期盼。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春”字充分展现了其蕴含的美的本质: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春是草木在地下聚集力量到萌动、生长;人从混沌不谙世事到人性初开,萌动春心并且勃发,我们将这段时光称作青春。人生的青春期就如草木的破土期,拥有绿色的生命并茁壮成长。“春”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男女恋爱之情以及男女情欲,比如“春心”、“怀春”。
2.2 “夏”字形义
夏天是个骄阳似火、挥汗如雨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最常见的现象便是夏蝉长吟,蛙声聒耳。古人很早就有了夏天的概念。正如《诗·陈风·宛丘》中“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诗·小雅·四月》中“四月维夏”等句子。
“夏”,甲骨文有两种写法。
有写作“ ”,是由 、 组成,其中 代表人, 代表尖嘴锄,其字形突出了人的头、手、脚和劳动工具,字形义为:一个人手持尖嘴锄下地劳作。有的写作“ ”,“像一个四肢大张的‘页’(人首)形”【2】。在这个挥汗如雨的季节,随处可见四肢裸露的人,可见它的字形义为:四肢裸露的人。
金文写作“ ”,由 、 、 、 、 、 组成,其中 为人首,表示思虑、琢磨; 为爪,意在抓; 为执,意在操持; 为刀,意为垦荒的工具; 为卜,表示占卜,以观天象; 为耒,是翻地的农具。可见其字形义为:手里拿着刀,脚踩耒,观天象以应农忙季节。
篆文写作“ ”,由 、 、 组成,其中 为页,是人头,表示思考之意, 代表人的两个手,表示忙碌之意, 代表脚,其字形义为:人手脚忙着农耕劳作。
根据以上对“夏”的分析,可以将夏的字形义概括为:四肢裸露的人手里拿着锄下地农耕。
隶书写作“ ”,后简化为“夏”,隶书以后字体已经看不到人手脚忙着农耕劳作,至此农耕忙绿的字形已消失。
根据以上夏字形体变化,可以概括为: 、 — — —
(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
根据舒连景在《說文古文疏證》中记载:“古鈢夏作 ,为 形所由变,《正始石经》夏古文作 。王国维曰:‘《說文》夊部 古文作夏,其字殆从目从足,与夏字从页从夊同意。’此从日从正,盖 之讹变,石径春冬二字皆从日,故夏字亦从日作。”【3】从字形看“夏”是一平头、身、手、足俱全的正面人的形象,其字形义为威武、活泼、四肢敏捷的完美的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