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时代下苏宁竞争优势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互联网+”的概述1
2.1 “互联网+”概念1
2.2 “互联网+”特征1
3 竞争优势的概述2
3.1 竞争优势的概念2
3.2 竞争优势特征2
4 苏宁概况3
4.1 公司概况3
4.2 竞争优势现状4
4.3 “互联网+”对苏宁的影响5
4.4 苏宁在“互联网+”时代下存在的问题6
5 SWOT分析苏宁竞争优势6
5.1 优势6
5.2 劣势8
5.3 机遇8
5.4 挑战10
5.5 总结10
6 “互联网+”时代提升苏宁电器竞争优势的措施11
6.1 丰富营销措施11
6.2 提高技术水平11
6.3 强化服务体验12
6.4 引入新的管理13
6.5 加大合作力度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图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9
表1 SWOT分析10
1 引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12月为止,中国网民人数达到了6.9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50%,较2014年底提升2.4%。简单的数字背后却有着深层次的意义,这意味着企业“互联网+”的应用基础更加坚实,企业广泛使用多种互联网工具开展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与发布、内部管理、商务服务等活动,且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系统化、集成化的互联网工具应用于生产研发、销售与采购、财务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等全业务流程中,将互联网从单一的辅助工具,转变为企业管理方法、转型思路。
作为家电行业零售商的龙头企业,苏宁也面临着这样一个情况,一方面网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潜藏在背后的是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线下市场则在受到很大的打击,大量行业门店面临收入减少等问题,这一切意味着市场的新的洗牌,能够抓住机会适应这样的浪潮,企业将会获得长足的增长,而错过机会则可能面临无尽的烦恼。本文通过分析苏宁所面对的环境和苏宁企业本身,指出了其未来差异化发展战略,保证苏宁电器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成绩,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意义所在。
2 “互联网+”概述
2.1 “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代表一种经济新常态,即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形成更为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计算机智能+人的智能+群体智能”的交汇。
2.2 “互联网+”特征
2.2.1 创新驱动
2015年3月13日,中国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一文,确定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互联网思维就是利用创新发展经济,在这种条件下,我们需要打破垄断格局,从而建立可创新的环境条件。
2.2.2 跨界融合
眼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传统的工业模式已经适应不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大数据技术冲击下,京东、淘宝、支付宝、360等线上平台的出现正是互联网模式下跨界融合的最好体现。同时,跨界融合不仅是对外在商业模式颠覆,还是新的竞争环境下组织内部系统的巨大调整。
2.2.3 重塑结构
互联网关系结构的变迁,摧毁了原有的固有身份,用户、伙伴、股东、服务者等一系列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由切换。同时,互联网改写了地理边界,也摧毁了原有的游戏规则,减弱了信息不对称性,塑造了新型的社会契约关系。
2.2.4 尊重人性
达沃斯2015世界经济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阐述“双引擎”时强调万众创新,中国经济的提升需要每一个个体的不断努力,来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年两会结束时,其回答记者提问称自己到过许多咖啡屋、众创空间,看到很多年轻人有很多奇思妙想,他们研发的产品可以说带动市场的需求。加以支持,破茧就可以出蚕。可见对于过去的服务或者过去的产业,想要谈创新升级,最为基本的便是尊重人性。
2.2.5 连接一切
马化腾在“互联网+”会议上建议,“互联网+”模式下的线上平台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它和连接之间的关系。连接是一种对话方式,跨界需要连接,融合需要连接,创新需要连接。
3 竞争优势概述
3.1 竞争优势概念
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张伯伦提出“竞争优势”,到1980年波特教授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和分析。波特教授发现,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成本的价值。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钱,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独特的效益补偿高价而有余”。企业竞争优势一般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与市场, 当其中一方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潜在)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
3.2 竞争优势特征
3.2.1 可持续性
企业如果不具备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就没有办法永远的保持盈利,同时竞争优势的持久性还可以作为企业本身增加战略模仿的壁垒,使其不会轻易被其他竞争对手所超越。
3.2.2 空间性和时间性
在时间和空间的前提下建立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没有边界,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参与到国际竞争。
3.2.3 战略组合性
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竞争要素就是成本、质量、种类、交货期(速度或时间)及服务等,这些竞争元素最终组合成产品,企业竞争优势是多种竞争要素的组合。产品是多种特性的集合体,单一要素的竞争优势很难维持,容易使企业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3.2.4 相对性
任何竞争优势都是在与竞争对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的比较中,在某些竞争要素的组合方面所显现出来的优势,所以竞争优势是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绝对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可能出现,竞争优势的实质就是比竞争对手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
3.2.5 动态性
竞争优势存在生命周期,这是竞争优势动态性的体现。企业拥有的某种竞争优势,在短期内由于其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从长期来看,企业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4 苏宁概况
4.1 公司概况
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建立苏宁,经营商品包括:传统家电产品、3C电子、百货、图书、虚拟产品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苏宁为适应互联网,创建苏宁易购,苏宁易购公司经营范围为:音像制品,普通货运,食品,电子出版物,图书,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餐饮服务,国内快递。苏宁易购引领零售发展新趋势,一直处于国内B2C前三,因为企业经营形态变化,苏宁更名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宁电器连锁网络覆盖很广,包括中国30多个省,以及日本地区等,有1600多家连锁店,在中国企业500强内位列第54位。
1 引言1
2 “互联网+”的概述1
2.1 “互联网+”概念1
2.2 “互联网+”特征1
3 竞争优势的概述2
3.1 竞争优势的概念2
3.2 竞争优势特征2
4 苏宁概况3
4.1 公司概况3
4.2 竞争优势现状4
4.3 “互联网+”对苏宁的影响5
4.4 苏宁在“互联网+”时代下存在的问题6
5 SWOT分析苏宁竞争优势6
5.1 优势6
5.2 劣势8
5.3 机遇8
5.4 挑战10
5.5 总结10
6 “互联网+”时代提升苏宁电器竞争优势的措施11
6.1 丰富营销措施11
6.2 提高技术水平11
6.3 强化服务体验12
6.4 引入新的管理13
6.5 加大合作力度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图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9
表1 SWOT分析10
1 引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12月为止,中国网民人数达到了6.9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50%,较2014年底提升2.4%。简单的数字背后却有着深层次的意义,这意味着企业“互联网+”的应用基础更加坚实,企业广泛使用多种互联网工具开展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与发布、内部管理、商务服务等活动,且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系统化、集成化的互联网工具应用于生产研发、销售与采购、财务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等全业务流程中,将互联网从单一的辅助工具,转变为企业管理方法、转型思路。
作为家电行业零售商的龙头企业,苏宁也面临着这样一个情况,一方面网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潜藏在背后的是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线下市场则在受到很大的打击,大量行业门店面临收入减少等问题,这一切意味着市场的新的洗牌,能够抓住机会适应这样的浪潮,企业将会获得长足的增长,而错过机会则可能面临无尽的烦恼。本文通过分析苏宁所面对的环境和苏宁企业本身,指出了其未来差异化发展战略,保证苏宁电器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成绩,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意义所在。
2 “互联网+”概述
2.1 “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代表一种经济新常态,即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
2.2 “互联网+”特征
2.2.1 创新驱动
2015年3月13日,中国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一文,确定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互联网思维就是利用创新发展经济,在这种条件下,我们需要打破垄断格局,从而建立可创新的环境条件。
2.2.2 跨界融合
眼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传统的工业模式已经适应不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大数据技术冲击下,京东、淘宝、支付宝、360等线上平台的出现正是互联网模式下跨界融合的最好体现。同时,跨界融合不仅是对外在商业模式颠覆,还是新的竞争环境下组织内部系统的巨大调整。
2.2.3 重塑结构
互联网关系结构的变迁,摧毁了原有的固有身份,用户、伙伴、股东、服务者等一系列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由切换。同时,互联网改写了地理边界,也摧毁了原有的游戏规则,减弱了信息不对称性,塑造了新型的社会契约关系。
2.2.4 尊重人性
达沃斯2015世界经济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阐述“双引擎”时强调万众创新,中国经济的提升需要每一个个体的不断努力,来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年两会结束时,其回答记者提问称自己到过许多咖啡屋、众创空间,看到很多年轻人有很多奇思妙想,他们研发的产品可以说带动市场的需求。加以支持,破茧就可以出蚕。可见对于过去的服务或者过去的产业,想要谈创新升级,最为基本的便是尊重人性。
2.2.5 连接一切
马化腾在“互联网+”会议上建议,“互联网+”模式下的线上平台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它和连接之间的关系。连接是一种对话方式,跨界需要连接,融合需要连接,创新需要连接。
3 竞争优势概述
3.1 竞争优势概念
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张伯伦提出“竞争优势”,到1980年波特教授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和分析。波特教授发现,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成本的价值。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钱,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独特的效益补偿高价而有余”。企业竞争优势一般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与市场, 当其中一方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潜在)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
3.2 竞争优势特征
3.2.1 可持续性
企业如果不具备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就没有办法永远的保持盈利,同时竞争优势的持久性还可以作为企业本身增加战略模仿的壁垒,使其不会轻易被其他竞争对手所超越。
3.2.2 空间性和时间性
在时间和空间的前提下建立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没有边界,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参与到国际竞争。
3.2.3 战略组合性
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竞争要素就是成本、质量、种类、交货期(速度或时间)及服务等,这些竞争元素最终组合成产品,企业竞争优势是多种竞争要素的组合。产品是多种特性的集合体,单一要素的竞争优势很难维持,容易使企业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3.2.4 相对性
任何竞争优势都是在与竞争对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的比较中,在某些竞争要素的组合方面所显现出来的优势,所以竞争优势是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绝对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可能出现,竞争优势的实质就是比竞争对手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
3.2.5 动态性
竞争优势存在生命周期,这是竞争优势动态性的体现。企业拥有的某种竞争优势,在短期内由于其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从长期来看,企业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4 苏宁概况
4.1 公司概况
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建立苏宁,经营商品包括:传统家电产品、3C电子、百货、图书、虚拟产品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苏宁为适应互联网,创建苏宁易购,苏宁易购公司经营范围为:音像制品,普通货运,食品,电子出版物,图书,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餐饮服务,国内快递。苏宁易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