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大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附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以其便携性、及时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与大学生的需求不谋而合,成为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运用智能手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会产生什么影响,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智能手机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其次,主要用调查问卷法,以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掌握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最后,用统计分析法来比较分析问卷的数据,从而探究出智能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关键词 智能手机,大学生,人际交往
目 录
1 引言1
1.1 研究目的1
1. 2 研究意义1
2智能手机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理论.1
2.1 关于智能手机.1
2.2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2
3 调查问卷设计与内容3
3.1 调查问卷目的与思路.3
3.2 调查问卷的构成与内容..3
3.3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4
4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5
4.1 智能手机基础信息5
4.2 手机交往平台分析6
4.3 智能手机使用现状7
4.4 人际交往方式比较8
4.5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分析..10
5 对策与建议14
5.1 社会方面14
5.2 学校方面14
5.3 学生方面..15
结 论.16
致 谢..17
参 考 文 献.18
附录 119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方式也随之不断进步,而智能手机带来的信息化、网络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并且智能手机所具有的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了90后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不仅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交往心理,还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交往模式,成为了大学生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
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在校大学生手机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络使用的现状,总结出智能手机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人际交往的影响,并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比较,由此提出发挥智能手机正面影响的对策。
1. 2 研究意义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分析了智能手机对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让相关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理论研究[2]。同时,通过研究智能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对于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有利于学校领导借助社交网络的平台来宣传相关思想教育理念。
2智能手机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理论
2.1 关于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对于那些运算能力及功能比传统功能手机更强的手机的集合性称谓[3]。智能手机有以下操作系统:Symbian(已退市)、Windows Phone、Android、IOS和BlackBerry OS。因为智能手机可以下载第三方软件,所以它的软件功能可以持续更新,可用的功能十分丰富。
2.1.1智能手机的发展
手机是人类通讯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已经发展了十几个年头,智能手机则是手机发展历程的一个里程碑。与手机的传统功能相比,智能手机不仅可以具有短信、通话等功能,还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以及其他智能化的应用。
从2001年第一款智能手机发布后,智能手机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很大的变化。20012003年是初步发展期,20042006年是市场崛起期,2007至今是市场爆发期[4]。
2.1.2智能手机的功能
智能手机具有的功能众多,除了基本的通讯、拍照等功能,还具备了大部分平板
电脑的功能,其中GPS、电子邮件及网上浏览器等功能最为突出。智能手机的屏幕尺
寸适中,方便用户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以开展
新闻、天气、股票、网购、软件下载等增值业务。结合4G通讯网络的支持,智能手
机必将发展成为一个集通讯、上网、影视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移动终端设备。
2.2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
人际传播是传递信息以交换意见、传达情感、满足需求的目的,并通过语言和行为的方式使用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工具和载体,而进行互相接触、互通 信息、互相交流的社会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能有实物的交换,又可能有 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并在基础上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2.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人际交往的类型有很多种,比如亲属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战友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等多种交往类型。如果具体到大学生身上,可以按照距离远近可以简单的分为与距离近的身边人之间的交往和距离远的人之间的交往。这主要包括现实生活中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与亲人、恋人之间的交往,和与虚拟世界中的网友及陌生人的交往等几大类。
2.2.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交往的迫切性。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渴望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以适应新的环境,他们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兴趣广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促进自己的成长,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 [1]。
交往的自主性。一方面,大学新生因为没有了高中时期庞大的学习压力和父母的影响,他们的自主意识也渐渐的增强,开始学会了独立思考,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自己的想法,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交换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在另一方面,他们主动寻找着与自己有同样爱好的新朋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增进感情,并且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
交往的平等性。 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能够独立自主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一方面,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所付出的辛苦劳动能够得到回报;另一方面, 他们希望能对等的交往,坦诚相待, 期待双方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目 录
1 引言1
1.1 研究目的1
1. 2 研究意义1
2智能手机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理论.1
2.1 关于智能手机.1
2.2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2
3 调查问卷设计与内容3
3.1 调查问卷目的与思路.3
3.2 调查问卷的构成与内容..3
3.3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4
4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5
4.1 智能手机基础信息5
4.2 手机交往平台分析6
4.3 智能手机使用现状7
4.4 人际交往方式比较8
4.5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分析..10
5 对策与建议14
5.1 社会方面14
5.2 学校方面14
5.3 学生方面..15
结 论.16
致 谢..17
参 考 文 献.18
附录 119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方式也随之不断进步,而智能手机带来的信息化、网络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并且智能手机所具有的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了90后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不仅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交往心理,还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交往模式,成为了大学生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
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在校大学生手机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络使用的现状,总结出智能手机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人际交往的影响,并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比较,由此提出发挥智能手机正面影响的对策。
1. 2 研究意义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分析了智能手机对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让相关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理论研究[2]。同时,通过研究智能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对于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有利于学校领导借助社交网络的平台来宣传相关思想教育理念。
2智能手机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理论
2.1 关于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对于那些运算能力及功能比传统功能手机更强的手机的集合性称谓[3]。智能手机有以下操作系统:Symbian(已退市)、Windows Phone、Android、IOS和BlackBerry OS。因为智能手机可以下载第三方软件,所以它的软件功能可以持续更新,可用的功能十分丰富。
2.1.1智能手机的发展
手机是人类通讯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已经发展了十几个年头,智能手机则是手机发展历程的一个里程碑。与手机的传统功能相比,智能手机不仅可以具有短信、通话等功能,还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以及其他智能化的应用。
从2001年第一款智能手机发布后,智能手机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很大的变化。20012003年是初步发展期,20042006年是市场崛起期,2007至今是市场爆发期[4]。
2.1.2智能手机的功能
智能手机具有的功能众多,除了基本的通讯、拍照等功能,还具备了大部分平板
电脑的功能,其中GPS、电子邮件及网上浏览器等功能最为突出。智能手机的屏幕尺
寸适中,方便用户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以开展
新闻、天气、股票、网购、软件下载等增值业务。结合4G通讯网络的支持,智能手
机必将发展成为一个集通讯、上网、影视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移动终端设备。
2.2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
人际传播是传递信息以交换意见、传达情感、满足需求的目的,并通过语言和行为的方式使用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工具和载体,而进行互相接触、互通 信息、互相交流的社会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能有实物的交换,又可能有 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并在基础上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2.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人际交往的类型有很多种,比如亲属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战友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等多种交往类型。如果具体到大学生身上,可以按照距离远近可以简单的分为与距离近的身边人之间的交往和距离远的人之间的交往。这主要包括现实生活中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与亲人、恋人之间的交往,和与虚拟世界中的网友及陌生人的交往等几大类。
2.2.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交往的迫切性。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渴望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以适应新的环境,他们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兴趣广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促进自己的成长,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 [1]。
交往的自主性。一方面,大学新生因为没有了高中时期庞大的学习压力和父母的影响,他们的自主意识也渐渐的增强,开始学会了独立思考,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自己的想法,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交换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在另一方面,他们主动寻找着与自己有同样爱好的新朋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增进感情,并且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
交往的平等性。 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能够独立自主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一方面,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所付出的辛苦劳动能够得到回报;另一方面, 他们希望能对等的交往,坦诚相待, 期待双方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