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产销量接近2000万辆,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大国。汽车大国并不代表汽车强国,相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都对自主品牌乘用车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做了具体的相关分析,本文对主流的几种观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指出了影响自主品牌成长的几个重要原因。一般认为,自主品牌汽车在与合资或者外资品牌汽车的较量中,主要欠缺的是技术优势,但是经过这么些年的“补课”,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技术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以后长时间的积累。不难发现,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方面这些年一直在穷追猛赶,但是,对于品牌营销这一重要的因素却长期以来不被重视。本文拟在综合分析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的基础上,以品牌营销为具体的着力点,对自主品牌汽车营销策略的改进等现有问题进行梳理,探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新路径,以期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提供时间和理论的支持。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 4
一、绪论 4
(一)问题的提出4
(二)国内研究动态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5(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5二、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现状及问题 7
(一)2014年汽车市场运行情况概述7
自主品牌乘用车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分析8三、自主品牌乘用车现有品牌营销策略分析11
自主品牌乘用车的4P营销策略分析11
自主品牌乘用车SWOT分析11
四、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12
汽车网站的数据分析 12
网络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15
本章小结 17
五、自主品牌乘用车品牌培育策略17
(一)塑造品牌文化形象 17
(二)做好品牌定位 17
(三)做好网络营销 18(四)公共关系策略 19
六、结论及展望19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分析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产销量接近2000万辆,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产销量上取得了飞速的增长,自2009年后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其他各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其主要的车型是微型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等中低档车,而在中级、中高级和高级轿车级别上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车。与跨国汽车巨头相比,自主品牌乘用车只有价格优势,而在中高级市场,难以与其抗衡。汽车大国并不代表汽车强国,相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国产汽车工业基本没有什么基础,由于当时相对封闭的外交政策,以及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国产汽车基本没有恰当的发展时机。当时中国自主生产的汽车只有红旗和上海牌汽车,汽车产业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后,传统的计划经济渐渐让步于新兴的市场经济,同时人民群众对汽车这种高档消费品的需求逐步呈现出来,然而当时极为落后的国产汽车业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汽车日益增长的需要,市场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受自身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不得不走“拿市场换技术”之路。但结果事与愿违,20多年的合资生涯,技术并没有换到手,相反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却渐渐被合资和外资品牌汽车所占领,最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依旧被合资中的外方以及外资所掌控,国产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依旧欠缺,当年“市场换技术”的计划似乎并未奏效。
在此背景下,我国一些优秀而勇敢的企业家们站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上,舞袖弄潮,引领了造车的梦想之路。近年来,以长城、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经过不断学习和创新,异军突起,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也占据了市场一定的份额。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在于外资或者合资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摆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面前的一道难题。除了提高汽车的品质和技术性含量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品牌营销中大力下功夫,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目前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与世界知名品牌的差距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的提升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从而为提升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研究动态
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分析是近20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何德高认为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一方面要提高在本土市场上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在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为国际化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傅蜜蜜则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果在将来想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品牌竞争力还要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品牌发展之路。
2.加强技术创新。曾宪奎等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技术研发,加强研发力度,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有希望逐步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能使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国际强手如林的国际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成清华、杨沿平等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在汽车的产品研发方向上下功夫,找准定位,开发适合不同消费者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在当前的国情下,中国乘用车制造企业应该知晓自己的能力和缺陷,主要开发以价廉物美为主要卖点的产品,从而进一步占领中低端汽车市场。
3.全方位市场营销策略。第一,产品开发。宋丹妮、宗刚等认为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做好市场定位,当前自主品牌在低端汽车产品市场上还是有比较优势的,可以作为今后发展的切入点。朱盛镭则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跟合资品牌或者进口品牌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应该将产品开发的重点放在与主流车型相比产量较小但却拥有某种专门的特性被一部分用户青睐的边缘性车型上。第二,产品定价。葛春梅对于汽车产品的定价设计出一个定价模型,在这个定价模型中,将产品功能成本与品牌价值纳入了汽车定价过程。刘雷鸣则引进新华信的价格研究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考虑了合理设定汽车价格的多种因素。吕阳指出当前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存在三种差异,垂直差异、水平差异以及信息差异,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必须要根据自己产品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从而占领市场获取利润。第三,渠道研究。龚黎莹、刘海涛发现水平低下、成本过高、服务能力差、忠诚度普遍较低等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当前的汽车营销渠道之中,要想提高汽车的竞争力,必须全方位整合现有的营销渠道。第四,促销研究。吴勇认为企业要想做好文化营销就需要制定长期的品牌发展战略,在综合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文化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投其所好,找准品牌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提升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力;王新生、孙强、刘佳指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营销广告存在着许多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对策。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 4
一、绪论 4
(一)问题的提出4
(二)国内研究动态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5(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5二、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现状及问题 7
(一)2014年汽车市场运行情况概述7
自主品牌乘用车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分析8三、自主品牌乘用车现有品牌营销策略分析11
自主品牌乘用车的4P营销策略分析11
自主品牌乘用车SWOT分析11
四、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12
汽车网站的数据分析 12
网络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15
本章小结 17
五、自主品牌乘用车品牌培育策略17
(一)塑造品牌文化形象 17
(二)做好品牌定位 17
(三)做好网络营销 18(四)公共关系策略 19
六、结论及展望19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分析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产销量接近2000万辆,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产销量上取得了飞速的增长,自2009年后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其他各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其主要的车型是微型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等中低档车,而在中级、中高级和高级轿车级别上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车。与跨国汽车巨头相比,自主品牌乘用车只有价格优势,而在中高级市场,难以与其抗衡。汽车大国并不代表汽车强国,相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国产汽车工业基本没有什么基础,由于当时相对封闭的外交政策,以及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国产汽车基本没有恰当的发展时机。当时中国自主生产的汽车只有红旗和上海牌汽车,汽车产业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后,传统的计划经济渐渐让步于新兴的市场经济,同时人民群众对汽车这种高档消费品的需求逐步呈现出来,然而当时极为落后的国产汽车业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汽车日益增长的需要,市场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受自身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不得不走“拿市场换技术”之路。但结果事与愿违,20多年的合资生涯,技术并没有换到手,相反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却渐渐被合资和外资品牌汽车所占领,最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依旧被合资中的外方以及外资所掌控,国产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依旧欠缺,当年“市场换技术”的计划似乎并未奏效。
在此背景下,我国一些优秀而勇敢的企业家们站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上,舞袖弄潮,引领了造车的梦想之路。近年来,以长城、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经过不断学习和创新,异军突起,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也占据了市场一定的份额。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在于外资或者合资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摆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面前的一道难题。除了提高汽车的品质和技术性含量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品牌营销中大力下功夫,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目前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与世界知名品牌的差距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的提升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从而为提升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研究动态
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分析是近20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何德高认为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一方面要提高在本土市场上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在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为国际化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傅蜜蜜则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果在将来想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品牌竞争力还要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品牌发展之路。
2.加强技术创新。曾宪奎等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技术研发,加强研发力度,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有希望逐步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能使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国际强手如林的国际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成清华、杨沿平等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在汽车的产品研发方向上下功夫,找准定位,开发适合不同消费者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在当前的国情下,中国乘用车制造企业应该知晓自己的能力和缺陷,主要开发以价廉物美为主要卖点的产品,从而进一步占领中低端汽车市场。
3.全方位市场营销策略。第一,产品开发。宋丹妮、宗刚等认为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做好市场定位,当前自主品牌在低端汽车产品市场上还是有比较优势的,可以作为今后发展的切入点。朱盛镭则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跟合资品牌或者进口品牌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应该将产品开发的重点放在与主流车型相比产量较小但却拥有某种专门的特性被一部分用户青睐的边缘性车型上。第二,产品定价。葛春梅对于汽车产品的定价设计出一个定价模型,在这个定价模型中,将产品功能成本与品牌价值纳入了汽车定价过程。刘雷鸣则引进新华信的价格研究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考虑了合理设定汽车价格的多种因素。吕阳指出当前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存在三种差异,垂直差异、水平差异以及信息差异,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必须要根据自己产品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从而占领市场获取利润。第三,渠道研究。龚黎莹、刘海涛发现水平低下、成本过高、服务能力差、忠诚度普遍较低等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当前的汽车营销渠道之中,要想提高汽车的竞争力,必须全方位整合现有的营销渠道。第四,促销研究。吴勇认为企业要想做好文化营销就需要制定长期的品牌发展战略,在综合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文化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投其所好,找准品牌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提升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力;王新生、孙强、刘佳指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营销广告存在着许多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对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