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性消费动机与行为研究90后消费群体的实证研究(附件)【字数:19535】
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在消费上凸显了炫耀性的心态。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满足本身的实用性功能,也不仅仅用于享乐,而是商品自身所代表的某种文化社会意义、身份、地位、自我的延伸。 然而炫耀性消费倾向很容易在90后这类特殊消费群体中产生。一个现实情况是,国内外学者对于炫耀性消费理解不够深入且缺乏实证研究,难以为企业的营销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基于此,本研究拟从90后群体出发,通过深入剖析炫耀性消费动机与行为内在机理,以期为行为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倡导90后群体培养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本研究采用文案调研法与问卷调查法进行了炫耀性消费的理论述评、炫耀性消费的动机与行为理论研究及90后消费群体实证研究。研究得出90后独特的消费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注定了他们对商品有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钟情于炫耀性消费,但是在动机层面又与其他群体不同。90后消费群体动机体现为身份象征、自我延伸、彰显个性、受关注、圈子认同感、维护面子、自我享受、强化社会交往。炫耀性消费行为存在普适性,只是针对90后消费人群,更偏向于人际调节和群体归属交流。因此我们应从客观视角,正确认识炫耀性消费的动机与行为,以此为市场细分提供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炫耀性消费;消费动机;消费行为;90后消费群体;实证研究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1.3研究的创新点 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3
2.1炫耀性消费行为理论渊源与概念 3
2.2炫耀性消费行为动机研究 7
2.3“90后”群体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 10
2.4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12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3
3.1理论模型与变量选取 13
3.2研究假设 13
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5
4.1问卷的设计 15
4.2问卷发放与回收 18
4.3 数据分析 20
结论 27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3
炫耀性消费动机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行为研究
—基于“90后”消费群体的实证研究
1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在消费上凸显了炫耀性的心态。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满足本身的实用性功能,也不仅仅用于享乐,而是商品自身所代表的某种文化社会意义、身份、地位、自我的延伸。消费者希望通过消费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来彰显个性、提升形象、划分群体、体现社会地位、自我享受等。而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和“面子”情结,使炫耀性消费呈现出逐渐增长和“低龄化”的趋势。
然而炫耀性消费倾向很容易在“90后”这类特殊消费群体中产生。他们乐于接受并善于模仿新消费观念,对社会地位提升有迫切需求,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对未来社会消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一个现实情况是,国内外学者对于炫耀性消费理解不够深入且缺乏实证研究,难以为企业的营销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
基于此,本研究拟从“90后”群体出发,通过深入剖析炫耀性消费动机与行为内在机理,以期为行为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倡导“90后”群体培养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
1.1.2研究的意义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炫耀性消费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与现象已经日益普遍,并得到了国内外高度重视。但是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现象描述与理论探究,仍然缺乏实证研究,国内学者对我国消费者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内在动机缺乏深入认知。本研究通过对炫耀性消费理论的梳理和探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90后”群体炫耀性消费动机与行为展开系统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得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为理解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提供理论和实证证据,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研究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炫耀性消费的理论述评,包括炫耀性消费的理论渊源及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炫耀性消费的动机与行为理论研究,主要是构建炫耀性消费的心理动机与行为机理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是基于炫耀性消费动机与行为的“90后”消费群体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90后”消费群体为调研对象,验证实践运用过程的可操作性,并对“90后”群体消费行为提出对策建议;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2.2研究的方法
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调研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①理论调研法:通过阅读大量相关领域学术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②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数理统计分析,以揭示对炫耀性消费的潜在动机、态度和行为。
1.3研究的创新点
目前为止,炫耀性消费理论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对这个理论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炫耀性消费特征模型与行为研究还较少,而针对“90后” 消费群体的理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通过基于炫耀性消费特征模型的“90后”消费群体的现状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基于炫耀性消费特征模型的“90后”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并通过查阅资料与问卷调查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做出检验,进而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弥补了关于针对“90后”群体消费行为这方面领域的研究空白。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2.1炫耀性消费行为理论渊源与概念
2.1.1炫耀性消费行为理论渊源
“炫耀性消费” 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Rae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他从虚荣心的角度解释了炫耀性商品的性质和效用[1]。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使得“炫耀性消费”受到了西方理论界和商界的重视。当时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一夜暴富的有闲阶级开始追逐时尚和热衷奢侈品消费。据此社会现象,凡勃伦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用来描述富有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及其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2]。他认为,消费者的个人喜好是其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个体消费者总是模仿处于较高社会等级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模仿行为将发生改变,相应的社会组织也会随时间而变化。
杜森贝里(1949)通过人际影响的效用函数分析,提出消费的“相对收入假说”,修正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3]。他认为在一个等级社会中,消费存在“示范效应”:其一,人们的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存在攀附倾向;其二,消费具有刚性,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还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的影响。杜氏的理论偏于宏观, 在其著作出版一年以后,Leibenstein又推进了消费外部效应的微观消费行为的规范化分析研究。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1.3研究的创新点 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3
2.1炫耀性消费行为理论渊源与概念 3
2.2炫耀性消费行为动机研究 7
2.3“90后”群体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 10
2.4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12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3
3.1理论模型与变量选取 13
3.2研究假设 13
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5
4.1问卷的设计 15
4.2问卷发放与回收 18
4.3 数据分析 20
结论 27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3
炫耀性消费动机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行为研究
—基于“90后”消费群体的实证研究
1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在消费上凸显了炫耀性的心态。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满足本身的实用性功能,也不仅仅用于享乐,而是商品自身所代表的某种文化社会意义、身份、地位、自我的延伸。消费者希望通过消费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来彰显个性、提升形象、划分群体、体现社会地位、自我享受等。而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和“面子”情结,使炫耀性消费呈现出逐渐增长和“低龄化”的趋势。
然而炫耀性消费倾向很容易在“90后”这类特殊消费群体中产生。他们乐于接受并善于模仿新消费观念,对社会地位提升有迫切需求,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对未来社会消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一个现实情况是,国内外学者对于炫耀性消费理解不够深入且缺乏实证研究,难以为企业的营销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
基于此,本研究拟从“90后”群体出发,通过深入剖析炫耀性消费动机与行为内在机理,以期为行为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倡导“90后”群体培养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
1.1.2研究的意义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炫耀性消费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与现象已经日益普遍,并得到了国内外高度重视。但是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现象描述与理论探究,仍然缺乏实证研究,国内学者对我国消费者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内在动机缺乏深入认知。本研究通过对炫耀性消费理论的梳理和探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90后”群体炫耀性消费动机与行为展开系统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得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为理解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提供理论和实证证据,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研究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炫耀性消费的理论述评,包括炫耀性消费的理论渊源及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炫耀性消费的动机与行为理论研究,主要是构建炫耀性消费的心理动机与行为机理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是基于炫耀性消费动机与行为的“90后”消费群体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90后”消费群体为调研对象,验证实践运用过程的可操作性,并对“90后”群体消费行为提出对策建议;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2.2研究的方法
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调研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①理论调研法:通过阅读大量相关领域学术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②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数理统计分析,以揭示对炫耀性消费的潜在动机、态度和行为。
1.3研究的创新点
目前为止,炫耀性消费理论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对这个理论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炫耀性消费特征模型与行为研究还较少,而针对“90后” 消费群体的理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通过基于炫耀性消费特征模型的“90后”消费群体的现状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基于炫耀性消费特征模型的“90后”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并通过查阅资料与问卷调查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做出检验,进而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弥补了关于针对“90后”群体消费行为这方面领域的研究空白。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2.1炫耀性消费行为理论渊源与概念
2.1.1炫耀性消费行为理论渊源
“炫耀性消费” 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Rae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他从虚荣心的角度解释了炫耀性商品的性质和效用[1]。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使得“炫耀性消费”受到了西方理论界和商界的重视。当时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一夜暴富的有闲阶级开始追逐时尚和热衷奢侈品消费。据此社会现象,凡勃伦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用来描述富有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及其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2]。他认为,消费者的个人喜好是其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个体消费者总是模仿处于较高社会等级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模仿行为将发生改变,相应的社会组织也会随时间而变化。
杜森贝里(1949)通过人际影响的效用函数分析,提出消费的“相对收入假说”,修正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3]。他认为在一个等级社会中,消费存在“示范效应”:其一,人们的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存在攀附倾向;其二,消费具有刚性,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还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的影响。杜氏的理论偏于宏观, 在其著作出版一年以后,Leibenstein又推进了消费外部效应的微观消费行为的规范化分析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