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
目 录
1 引言 1
2 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定义与评判标准 1
2.1 网络媒体信息的真实程度 1
2.2 网络媒体信息的发布速度 1
2.3 网络媒体信息的原创数量 2
2.4 网络媒体信息的客观程度 2
2.5 网络媒体信息的高雅程度 3
3 网络媒体公信力低下现状的危害与成因 3
3.1 虚假新闻泛滥 3
3.2 软广告、低俗广告横行4
3.3 炒作成风 5
3.4 侵权行为频现 5
3.5 有害信息庞杂 6
3.6 网络诈骗频发 6
4 网络媒体公信力构建的措施 7
4.1 政府方面的构建措施 7
4.2 网络媒体自身方面的构建措施 9
4.3 社会大众方面的构建措施10
结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平板电脑、手机、MP4等各类移动终端设备软件的应用,还有近年来3G、WIFI等新兴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升级,网络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3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份,网民对网络媒体中新闻资讯的使用率高达78.9%,中国网络新闻的受众规模达到4.61亿[1]。“网络媒体”这个除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第四媒体”,作为一个既能向受众传播新闻消息的媒体又能宣泄大众评论的平台的新兴媒体形态,随之迅速发展并在人们的生活中牢牢的占有一席之地,其表现出的社会影响力十分明确的显示了网络媒体已加入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主流媒体的行列。但是近年来一系列的不实、不良信息依靠其产生、传播、扩大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和网络媒体上的违法侵权行为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的危害,逐渐的让公众对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产生质疑,其公信力构建已然迫在眉睫。
2 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定义与评判标准
专家们一般认为,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媒体获得公众信任的一种属性特质,可见,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大众是其公信力的评价主体,大众对网络媒体做出评价的认可程度,是网络媒体公信力的体现,所以民众对网络媒体的要求,是网络媒体公信力最根本的评判标准。
2.1 网络媒体信息的的真实程度
真实是新闻信息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是新闻的生命线。现今网络上除了国家官方的大型权威网站,商业性质的网络媒体一般意义上的“把关人”,审查人员已经不存在了,其发布的新闻信息不管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比传统媒体自由很多。但是不能因此就可以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就算民众一时相信此媒体的新闻,但倘若以后被辟谣,揭露为不实的新闻信息,民众就会渐渐认为这家媒体所报道的消息都是不属实的,可能就再也不会关注这家媒体,无论以后这的新闻多劲爆、多新鲜、多有趣,公信力一旦失去,便不能再挽回了。显然,新闻内容的真实度是网络媒体在社会大众心中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基本尺度。
2.2 网络媒体信息的发布速度
“新闻”的“新”字就展现了新闻的时效性对于媒体传播的重要程度,意味着民众对于新闻播报快速及时的要求。新闻事实距离事实事件越近,越有价值。假如民众获悉新闻消息特别是在一些切合人民自身关键利益的事上比媒体报道还要先一步,久而久之之下,民众会认为此媒体对于新闻热点是不上心甚至是不作为的,怀疑其能力以致怀疑其公信力。而网络媒体在电脑、移动终端的信息推送功能,可以快速的将最新鲜的新闻呈现在网民眼前,其对突发事件的快速采访、报道、发布都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往往一个新闻热点,纸质媒体最快也要隔天刊发,电视媒体除非特别重大事件也要等到新闻节目时段才能播出,而网络媒体具有头条热点话题易替换、易发布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大事件直接发生在网络或独家发布在网络,使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先一步接触到新闻热点,所以在新闻的时效性上,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是具有更大优势的,这也会成为人们选择网络媒体从而增加其公信力的必要尺度。
2.3 网络媒体信息的原创数量
在互联网刚刚发展的初期,网络媒体还不发达的时候,网络媒体的采编人员往往做得就是对传统媒体上的新闻报道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当然,一个传话筒的角色民众是绝对不会买账的。随着大型门户网站、社交网站的发展,成立了很多专业的采编团队和独立工作室,特别是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上,如最近的演员周迅公布新恋情新浪微博的独家报道,网络媒体所表现的出的在原创新闻的能力上,是可以与一般传统媒体相媲美的。并且随着个人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普通民众身边的事只要获得大量的转发,就可以被网络媒体作为新闻采用发布,来源比传统媒体要广大很多。更多的内容、独家的报道增长了网络媒体在普通媒体心中的公信力。可以发现,网络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信息的原创报道数量的多少,占总体新闻播报的比例大小,是人们选择网络媒体,进而判断其在心目中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必要标准。
2.4 网络媒体信息的的客观程度
在保证新闻信息真实的前提下,民众要求新闻报道的公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客观。网络媒体只需要将新闻真实的展现给受众就可以了,不需要站在某一立场对其中的人或事进行评论、甚至是指责,或者通过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结论最后由公众来总结才是正确的。当然,网络媒体也可以进行新闻评论,但一定要是在播报新闻结束后,另辟空间来对其支持或指责。倘若网络媒体在报道新闻时直接站队,公众就有理由怀疑其动机,是否在其中有利害关系,影响其公信力建设。
2.5 网络媒体信息的的高雅程度
虽然网络媒体不像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具有没有版面、时长限制,可以大量的、不需选择的发布各类新闻信息的优势。但为了提升整体的新闻高雅程度,内容还是可以进行一些筛选的,应该重点突出对严肃的国内外重点大事件、公益事业的报道。倘若一个网络媒体天天报道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花边新闻,和街边的八卦杂志差不多,所投放的广告界面、内容也情色暴力不健康,甚至传播一些有害、违法、侵权信息,那么无疑都会影响其整体格调的高雅性,长此以往,会给民众留下内容没有实质,信息不健康、不严肃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对网络媒体树立其公信力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会直接导致民众失去对其的信任。只有把肩负起社会责任并优先考虑公众的利益,才能树立起积极健康的权威形象,获得其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可以了解到,网络媒体的新闻内容乃至广告内容是否格调高雅、富有内涵,也是民众判断网络媒体是否具有公信力的标准之一。
3 网络媒体公信力低下现状的危害与成因
虽然网络媒体在新闻信息的新鲜原创度高与报道播出快两方面获得受众的一致好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网络的低入门门槛,使得信息发布缺少严格的审核,导致虚假、低俗、有害信息泛滥,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高雅性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根据《中国l2个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我国人民中认为网络内容大多可靠的只占总人数的47%[2],相比于电视媒体等主流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权威性是远远不及的。这些问题不仅危害网络媒体公信力建设,对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构成了威胁,亟需对其彻底的分析、研究,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打下基础。
1 引言 1
2 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定义与评判标准 1
2.1 网络媒体信息的真实程度 1
2.2 网络媒体信息的发布速度 1
2.3 网络媒体信息的原创数量 2
2.4 网络媒体信息的客观程度 2
2.5 网络媒体信息的高雅程度 3
3 网络媒体公信力低下现状的危害与成因 3
3.1 虚假新闻泛滥 3
3.2 软广告、低俗广告横行4
3.3 炒作成风 5
3.4 侵权行为频现 5
3.5 有害信息庞杂 6
3.6 网络诈骗频发 6
4 网络媒体公信力构建的措施 7
4.1 政府方面的构建措施 7
4.2 网络媒体自身方面的构建措施 9
4.3 社会大众方面的构建措施10
结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平板电脑、手机、MP4等各类移动终端设备软件的应用,还有近年来3G、WIFI等新兴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升级,网络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3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份,网民对网络媒体中新闻资讯的使用率高达78.9%,中国网络新闻的受众规模达到4.61亿[1]。“网络媒体”这个除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第四媒体”,作为一个既能向受众传播新闻消息的媒体又能宣泄大众评论的平台的新兴媒体形态,随之迅速发展并在人们的生活中牢牢的占有一席之地,其表现出的社会影响力十分明确的显示了网络媒体已加入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主流媒体的行列。但是近年来一系列的不实、不良信息依靠其产生、传播、扩大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和网络媒体上的违法侵权行为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的危害,逐渐的让公众对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产生质疑,其公信力构建已然迫在眉睫。
2 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定义与评判标准
专家们一般认为,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媒体获得公众信任的一种属性特质,可见,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大众是其公信力的评价主体,大众对网络媒体做出评价的认可程度,是网络媒体公信力的体现,所以民众对网络媒体的要求,是网络媒体公信力最根本的评判标准。
2.1 网络媒体信息的的真实程度
真实是新闻信息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是新闻的生命线。现今网络上除了国家官方的大型权威网站,商业性质的网络媒体一般意义上的“把关人”,审查人员已经不存在了,其发布的新闻信息不管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比传统媒体自由很多。但是不能因此就可以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就算民众一时相信此媒体的新闻,但倘若以后被辟谣,揭露为不实的新闻信息,民众就会渐渐认为这家媒体所报道的消息都是不属实的,可能就再也不会关注这家媒体,无论以后这的新闻多劲爆、多新鲜、多有趣,公信力一旦失去,便不能再挽回了。显然,新闻内容的真实度是网络媒体在社会大众心中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基本尺度。
2.2 网络媒体信息的发布速度
“新闻”的“新”字就展现了新闻的时效性对于媒体传播的重要程度,意味着民众对于新闻播报快速及时的要求。新闻事实距离事实事件越近,越有价值。假如民众获悉新闻消息特别是在一些切合人民自身关键利益的事上比媒体报道还要先一步,久而久之之下,民众会认为此媒体对于新闻热点是不上心甚至是不作为的,怀疑其能力以致怀疑其公信力。而网络媒体在电脑、移动终端的信息推送功能,可以快速的将最新鲜的新闻呈现在网民眼前,其对突发事件的快速采访、报道、发布都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往往一个新闻热点,纸质媒体最快也要隔天刊发,电视媒体除非特别重大事件也要等到新闻节目时段才能播出,而网络媒体具有头条热点话题易替换、易发布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大事件直接发生在网络或独家发布在网络,使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先一步接触到新闻热点,所以在新闻的时效性上,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是具有更大优势的,这也会成为人们选择网络媒体从而增加其公信力的必要尺度。
2.3 网络媒体信息的原创数量
在互联网刚刚发展的初期,网络媒体还不发达的时候,网络媒体的采编人员往往做得就是对传统媒体上的新闻报道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当然,一个传话筒的角色民众是绝对不会买账的。随着大型门户网站、社交网站的发展,成立了很多专业的采编团队和独立工作室,特别是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上,如最近的演员周迅公布新恋情新浪微博的独家报道,网络媒体所表现的出的在原创新闻的能力上,是可以与一般传统媒体相媲美的。并且随着个人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普通民众身边的事只要获得大量的转发,就可以被网络媒体作为新闻采用发布,来源比传统媒体要广大很多。更多的内容、独家的报道增长了网络媒体在普通媒体心中的公信力。可以发现,网络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信息的原创报道数量的多少,占总体新闻播报的比例大小,是人们选择网络媒体,进而判断其在心目中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必要标准。
2.4 网络媒体信息的的客观程度
在保证新闻信息真实的前提下,民众要求新闻报道的公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客观。网络媒体只需要将新闻真实的展现给受众就可以了,不需要站在某一立场对其中的人或事进行评论、甚至是指责,或者通过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结论最后由公众来总结才是正确的。当然,网络媒体也可以进行新闻评论,但一定要是在播报新闻结束后,另辟空间来对其支持或指责。倘若网络媒体在报道新闻时直接站队,公众就有理由怀疑其动机,是否在其中有利害关系,影响其公信力建设。
2.5 网络媒体信息的的高雅程度
虽然网络媒体不像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具有没有版面、时长限制,可以大量的、不需选择的发布各类新闻信息的优势。但为了提升整体的新闻高雅程度,内容还是可以进行一些筛选的,应该重点突出对严肃的国内外重点大事件、公益事业的报道。倘若一个网络媒体天天报道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花边新闻,和街边的八卦杂志差不多,所投放的广告界面、内容也情色暴力不健康,甚至传播一些有害、违法、侵权信息,那么无疑都会影响其整体格调的高雅性,长此以往,会给民众留下内容没有实质,信息不健康、不严肃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对网络媒体树立其公信力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会直接导致民众失去对其的信任。只有把肩负起社会责任并优先考虑公众的利益,才能树立起积极健康的权威形象,获得其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可以了解到,网络媒体的新闻内容乃至广告内容是否格调高雅、富有内涵,也是民众判断网络媒体是否具有公信力的标准之一。
3 网络媒体公信力低下现状的危害与成因
虽然网络媒体在新闻信息的新鲜原创度高与报道播出快两方面获得受众的一致好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网络的低入门门槛,使得信息发布缺少严格的审核,导致虚假、低俗、有害信息泛滥,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高雅性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根据《中国l2个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我国人民中认为网络内容大多可靠的只占总人数的47%[2],相比于电视媒体等主流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权威性是远远不及的。这些问题不仅危害网络媒体公信力建设,对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构成了威胁,亟需对其彻底的分析、研究,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打下基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