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的现代性”探析以周瘦鹃为个案

目 录
1 引言 1
2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史属性 1
3 周瘦鹃的现代性体现 2
3.1 进步的作品主题思想 3
3.1.1女性意识的觉醒 3
3.1.2爱国主义成分鲜明 4
3.2 作品风格的改变与创新 5
3.3 与时俱进的文学创作与社会活动 7
3.3.1出色的翻译工作 7
3.3.2标新立异的编辑出版活动 8
4 鸳鸯蝴蝶派现代性的研究意义 9
4.1 进步性 9
4.2 局限性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自上世纪末以来,“现代性”一词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新的话语焦点,“现代性”不仅在西方学术界备受关注,同时也是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就“现代性”的含义来讲,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许多观点和异议,如何在正确理解“现代性”含义的同时,又能够将其与文学有所联系,是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吉登斯认为现代性的起源就是一种断裂,是现代性最重要的特性。他说:“现代性的特征并不是为新事物而接受新事物,而是对整个反思性的认定,这当然也包括对反思性自身的反思。”[1]“断裂”这一概念可以说是把握现代性的关键性所在,只有把握清楚这个概念,我们才可以更直观地去理解文学的现代性的真实含义。文学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一方面作为一种激进的思想形式,能够更为直白的向人们展示现代性的意义,从中人们可以看出其促进了历史不断向现代变革,当然也扩大了历史断裂的鸿沟。另一方面,它本身自带的保守力量又对现代性的历史变革进行约束和限制,希望保持历史的连续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总结,文学现代性的双重性就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要利用断裂,文学现代性不仅要将这种断裂表达出来,还要再其基础上对之进行加工,使断裂得到抚平。
现代性不仅可以带来历史的变革,并且可以将之实践,使得社会组织结构有所转变,而且他可以表现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思想文化、心理状态,审美追求等等。陈晓明在提及现代性概念时说到:“现代性表达了人类对自身的意识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类不仅反思过去,追寻未来,同时也反思自我的内在性和行为的后果。”[2]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们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和对自身的更多关注,都使得其文学创作和活动中显示出现代性的因子,即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作用下,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们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冲击,其自身的意识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并在其作品中得到体现。例如周瘦鹃,李涵秋等作家其作品中都可以发现现代性因子的存在。
2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史属性
鸳鸯蝴蝶派出现在清末民初的上海,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文学流派之一。在其兴亡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由他们主办或编辑的大小报纸、杂志多达三百余种,其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流派影响之大是现代文学史上其他社团流派所不能企及的。该派有许多出色的作家,其中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这五人被称为鸳鸯蝴蝶派的“五虎将”。鸳鸯蝴蝶派几乎涵盖了现代文学史上所有非新文学作家,其主要文学阵地是由周瘦鹃主编的《礼拜六》,因而又得名“礼拜六派”。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学作家为了争夺文化阵地,宣传新思想,对鸳鸯蝴蝶派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而对这来势汹汹的新文学主义运动,鸳鸯蝴蝶派一方面不断地改变自己旧有的审美方式来守护自己的阵地;另一方面,五四新文学运动带来思想上的大解放,也影响了鸳鸯蝴蝶派的审美趋向。因此,我们必须看到,鸳鸯蝴蝶派在其旧派、传统的外衣之下,也存在着某些现代性的特征,这些现代性特征就是鸳鸯蝴蝶派作家们不断转变的证明。
鸳鸯蝴蝶派作家众多,我们将选取其中代表人物周瘦鹃来对鸳鸯蝴蝶派的现代性做介绍。周瘦鹃,字国贤,号瘦鹃,江苏苏州人,集创作、翻译、编辑于一身,同时还是一为园艺家。因其自身出色的才华,周瘦鹃在当时的文坛崭露头角并成为当时文坛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新文化运动爆发后,周瘦鹃又首当其冲地遭到了新文学作家的批判。面对这些批判,周瘦鹃在其文章中说道“在下本来是个无用的人,一向抱着宁人骂我,我不骂人,所以无论是谁用笔墨来骂我,挖苦我,我从来不答辩。”[3]在与新文学作家的论争中,市民大众文学作家绝对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与之进行论争,为自己辩解,而且勇于争辩的作家,他们都是对中外文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十分关注时事。周瘦鹃是最具备此类条件的人,但他没有因此而忘记自己的身份,只是默默的做着一位文人作家应该做的事情。综观周瘦鹃这不平凡的一生,我们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情、善良、向上、富有正义感的人。
3 周瘦鹃的现代性体现
从整体上来说,鸳鸯蝴蝶派这个群体作家及作品数量众多,包含范围极广,其“现代性”属性并不集中明显,但其中的不少代表性作家及作品中我们却能看到许多“现代性”的表现,其中周瘦鹃可以说是最具典型性的作家之一。提到周瘦鹃,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他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其所代表的是与新文化对立的一种传统思想。另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鲜有人们提到他身上存在的进步性,他的创作被视为宣泄封建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低级趣味而作。这些评价都是片面的,人们忽视了周瘦鹃本身随着时代的变化,他的作品和文学活动中都有着现代性的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大家都对周瘦鹃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与此同时,其作品中的现代性也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下文就将对周瘦鹃的现代性体现作进一步说明。
3.1 进步的作品主题思想
周瘦鹃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蜚声文坛。在这些领域中,周瘦鹃最为大众所熟悉的莫过于他在短篇小说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当今小说家中最负时誉的一个人。
周瘦鹃的短篇小说大都是以描写爱情为主,在小说的主题思想上几乎都是对爱情的歌咏和赞美以及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族危难之际,周瘦鹃小说的主题思想也随着而升华,不仅添加了爱国主义的因素来表达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愿望,而且加入了一些社会伦理道德因素来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
3.1.1 女性意识的觉醒
周瘦鹃是名副其实的哀情大师,对于爱情悲剧的描写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爱情悲剧的展现必然需要有对男女主人公的刻画,其中最为深入人心的自然是对女性形象的刻画。随着时代的变化,自由、平等、解放等观念也被当时的文人说熟知,因此,妇女解放成为当时热门的话题。民国初期,女权运动更是将妇女解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得妇女问题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品中。周瘦鹃受到这些思想的感召,对于妇女问题也十分关注,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周瘦鹃认为女性在爱情、婚姻、家庭中应该享有平等自主的权利,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公,而不是男性的附属品。因此,周瘦鹃将女性思想觉醒这一主题加入到其作品中。下文将对周瘦鹃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具体分析,以表现其是如何对传统进行拨正以及对现代的启发。
周瘦鹃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周瘦鹃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大都是依照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来进行塑造,因此他们大都是一种理想化了的人物,脱离了世俗的生活。《真》中主人公汤小鹤和邹如兰相爱,由于遭到封建家长的阻碍,两人被迫分开,汤小鹤在得知自己心爱的少女如兰己有婚约、即将出嫁时,内心甚是苦闷。他称“并不是哭自己不能得到如兰为妻,实是哭天上的仙人从此堕落,灵台上一枝畅好的仙葩着了污点。”[4]在汤小鹤的眼里,女性是神圣的,洁白的,婚姻对女性来说简直是一种站污。从周瘦鹃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将女性塑造成惊世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并且将女性的美最大化。与此同时也控诉了男权当道的社会制度下的种种罪行。“他心目中总以为如兰不是寻常女子,也就不该像寻常女子一样,委屈了自己白璧无瑕的身子,去做臭男子的玩具”。[5]这一声控诉虽是微弱的,但不能忽略的是,它否定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女性不应该成为男性的附庸品,作为独立的个体,女性应享受与男性一样的平等地位以及权力。《冷与热》中,少妇对已经出轨变心的丈夫是处处忍让,渴望丈夫能够顾及夫妻之情重新回到自己身边,来拯救自己的家庭,然而妻子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丈夫的狠心。面对冷酷无情的丈夫,妻子终于有所醒悟,将自己的感情放在这种得不到尊重的关系上是愚蠢的。所以当丈夫被抛弃而想再次回到妻子身边时,她也断然拒绝了与之重修旧好的念头。文中说道:“今晚乃葬此夫妇之情,予之心已为子捣为微尘,不可复补,爱之花已为子摧残无余不能复开”。[6]不管是在爱情还是在婚姻中,女性都有要求平等互爱的权利,这也不会因为妻子的身份而被要求无条件的付出与忍让。这是当时女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发出的最为前卫的呐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7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