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淮安在文化发展上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途径

论淮安在文化发展上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途径[20191230170246]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淮安文化,长三角城市群,融入,途径
目 录
1 引言 1
2 淮安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特征 1
2.1 淮安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1
2.2 淮安文化的特征 2
3 淮安文化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必要性 3
3.1 淮安文化的融入对淮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
3.2 淮安文化的融入可以带动淮安文化的创新 5
3.3 淮安文化的融入对长三角城市群的意义 6
4 淮安文化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途径 7
4.1 遵循淮安文化和经济发展规律,制定文化发展总目标 7
4.2 宣传淮安文化,带动长三角文化交流 8
4.3 发展淮安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9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调查问卷151 引言
在当今社会,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随着长三角城市群在不断扩大,文化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淮安文化作为淮安的文化形态,是淮安发展的重要根基,它可以带动淮安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淮安文化的不断创新,淮安文化不断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不仅会给淮安整个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会给整个长三角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淮安文化融入到长三角城市群的过程中,要了解淮安文化发展以及其必要性,从而找到淮安文化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路径。
2 淮安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特征
淮安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被人们有意识或无意间保留下来的历史遗存,留下了代表淮安时代的文化印记。
2.1淮安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淮河下游,是江淮流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淮安从建县开始,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建城史也有一千多年了。秦汉时期,由于境内手工业和商业比较繁荣,文化也发展到较高水平;到了汉代时期,兴起私学和家学,并涌现出一批文学大家,如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名人文化也从这时开始兴盛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淮安的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淮安文化进入短暂衰退期间;但从隋唐开始,淮安作为南北水运的枢纽,促进了淮安商业、手工业的繁荣,使得淮安的民间文化艺术开始兴起;至宋元年间,漕运、盐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府、州县学普遍的建立,受教育者开始增多,淮安文化名人的出现明显增多,如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著名画家龚开,“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等;在明清时期纺织业、铸造业、造船业的带动,淮安文化和经济又开始兴盛起来,以清江浦河轴心的两淮城市扼漕运、盐运、河工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两淮城市的繁荣,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了三鼎甲的佳话,这个时期还产生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扬州八怪”之一的花鸟画家边寿民等。当然淮扬菜也在这时开始兴盛起来,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建国后,开国总理周恩来便出生在淮安,因此在建国后,无论是政府还是淮安人民都很注重爱国品德和优秀素质的培养,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深受欢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淮安人不再满足炫耀曾经的辉煌,而是发展当地特色文化,积极提高淮安人民的生活水平,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淮安人民的生活,展示淮安风俗文化。如今,淮安文化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淮安政府正在试图以文化带动淮安社会的整体发展,从而让淮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淮安文化的特征
淮安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它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淮安文化自信之本,从而形成了贯通东西、兼顾南北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质,孕育了质朴豪放、宽厚包容的多元文化
第一、深厚的水文化底蕴。淮安是水城,世人尽知。“水是淮安人立足生存的根基,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使淮安成了钟灵毓秀之地,孕育了淮安城市丰富多彩、具有淮河流域特色的水文化,水对于淮安城市的建设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1]淮安的水与其他地方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第一大特色是县区地名多取之于水;淮安市境的各主要城镇,都依水而兴、而发展,地名多源自于水,有七个县区的名字都与水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大特色是社会的发展随水利的兴衰而起伏;自古以来,淮安因水而生,随着水文化的兴盛,社会也会迅速发展起来,“运河之都”是水利文化的表征,它有既与大运河直接相关的文化内涵,也有淮安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第三大特色是有座水资源宝库;淮安的水资源是以洪泽湖为保证的,它丰富的资源养育了湖区人民,正是在这与湖相伴、与水相容的生产生活中,孕育了独特的洪泽湖文化。
第二、浓厚的民俗风情。“淮安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京杭大运河在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同时[2]”,也把黄河与长江文明联系在一起。随着人流、物流南上北下,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大运河在便利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孕育了运河两岸特有的民俗风情。淮安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淮安文化主要以当地的民俗文化元素为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及传承。淮安的民俗风情反映在饮食文化,民间工艺,民间文艺上。在民间工艺上,淮安有博里农民画,车桥剪纸,小淮绣,蒲编与韦编等;在饮食文化上,淮安有淮扬菜;在民间文艺上,十番、淮剧、跳判官等;“淮安历史名城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和特有的传统社会基础,这些民俗文化都与有形的历史文物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了淮安文化的沉淀[3]”,共同构筑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具有特色的建筑风格。淮安居民建筑风格冠以“具有江淮居民特色”而著称,它与江南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区别,在建筑上既融入了徽派古民居雕饰的手段,同时还汲取了扬州居民轩昂峻拔的风格,是以“青砖灰瓦”为特点,体现的是淮安文化的古朴、浑厚和庄重的气氛,具有淮安建筑特色。淮安的古建筑大多以砖木结构为主,在结构上以冬瓜梁、莲花托、方砖铺地为主;在布局上以两至五进为主,偏房跨院,多户相通;在装饰上以砖雕、石雕及花纹多样的格扇门窗和楼梯栏杆为主。这些布局都体现了具有淮安文化古建筑风格特色。沿街的居民大多以“上宅下铺”、“前店后坊”的面貌出现,结构上以两层小楼为主,街面上用条石铺路,形成了淮城独有的街市场景,这也体现了淮安文化在建筑上别具风格。
淮安文化诸多特征,其中深厚的水文化底蕴,浓厚的民俗风情,特色的建筑风格等只是诸多文化特征一小部分,它们对于淮安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是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淮安文化的悠久历史也给淮安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淮安文化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必要性
淮安文化在融入到长三角城市群中,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淮安文化的融入不仅仅对淮安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它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1淮安文化的融入对淮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淮安在发展的过程中,淮安文化的融入对于淮安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知道人们对淮安文化的了解,我制作了一份关于淮安文化等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的对象是淮安市民和部分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份数为300份,我们采取两人一组进行问卷调查,两人分别针对部分淮安市民和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目的是了解人们对淮安文化的认识,为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在调查“淮安文化在长三角城市群是否具备一定优势”的情况时,图1-1表明,有47.3%人认为不具备,34.3%人认为一般具备,仅仅只有1.3%人觉得很具备,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淮安文化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不太具备优势,因此淮安文化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的优势是明显存在差异的。由于淮安的地理优势不太明显,文化特色也不够突出,经济实力不够雄厚,人们会觉得淮安文化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不具备优势。在调查“淮安文化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会给淮安带来怎样的效益”,推动淮安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比例占76.6%,保护好当地的特色文化占64.8%,游客数量增多占66.2%,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人们认为淮安文化融入长三角城市群还是会给淮安整个社会带来不少的效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淮安社会文明建设,淮安文化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