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附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生活服务业的优势日益提高,其在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想要促进产业发展,了解人才结构现状、调整人才结构是重要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在研究学习了国内外学者对人才结构问题的评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徐州市经济总体情况的了解,分析行业发展情况,通过查找国家、江苏省以及徐州市行业数据,分析徐州市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徐州市邳州市人才结构现状的个案调查,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徐州市人才结构的现状问题,并且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关键词 徐州市,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优化对策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内容1
2 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的理论分析 2
2.1 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关系 2
2.2 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关系 3
2.3 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区别4
2.4 人才结构的概念及评价理论体系5
3 徐州市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现状 5
3.1 徐州市经济总体情况介绍5
3.2 徐州市人才结构总体现状 6
3.3 徐州市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个案调查10
4 徐州市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13
5 徐州市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优化对策14
5.1 加强服务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增加培训机会15
5.2 完善服务业人才的审核机制15
5.3 调整男女比例,增加女性就业机会16
5.4 以行业发展带动人才队伍建设16
5.5 调整职工薪酬,吸引人才就业16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19
附录2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生活服务业[1]是针对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是利用一定设备、工具为消费者提供一定服务性劳动或少量商品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是社区商业的重要内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长期以来,受传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服务业一直不受重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两个指标在世界各国都处于最后几位。198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22%,服务业吸纳就业数占全社会就业总数的比重仅为13%。同年,这两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已经达到56%和6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
近几年,商务部通过加强法规标准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发展模式创新、推广优质服务、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开展试验试点等措施积极促进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有效发挥了居民生活服务业对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国家在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纲要[2]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其中更对生活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要求,要求“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但服务业品质的提升离不开优质的人才,尽管生活服务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数,但人才结构尚待优化,因为产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开发人才资源,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国人口资源虽然丰富,但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我国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研究人才结构现状,分析和解决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成为建设人才队伍、促进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2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针对徐州市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
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对生活服务业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第二章节主要为理论研究部分,论述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现状等定义和理论基础,并根据人才结构评价的理论体系,选取问卷设计的相关指标;
第三章节就徐州市实际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论述,根据《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对徐州市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居民居住情况进行介绍,主要是通过《国家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统计年鉴》以及《江苏省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对徐州市的人才结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徐州市生活服务业部分行业进行个案调查,选取了徐州市邳州市部分生活服务业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中的各个指标进行描述分析;
第四章节为问题分析部分,根据数据对比分析的结果,分析总结出徐州市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节为总结部分,针对分析得出的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对策。
2 生活服务业人才结构的理论分析
2.1 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关系
所谓第三产业[3],又称第三次产业,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一,主要指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一般可分为四个层次[4]: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业,咨询服务业,公路、内河 (湖) 航道养护业,地质普查业,居民服务、公用事业及房地产业等; 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则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我国在计算第三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时,不包括第四个层次;而在与国外作比较时,则包括第四个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它必须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但在工业化的一定阶段后,第三产业是三个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它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有较快的提高,其就业人数也有较大的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产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3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