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工作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考
秘书工作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考[20191230170551]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 秘书工作,起源,历史发展,经验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国秘书起源探索 1
2.1原始时期秘书工作的产生 1
2.2 夏商周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及改变 2
3 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3
3.1秦汉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3
3.2 魏晋南北朝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5
3.3 隋唐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7
3.4宋元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8
3.5明清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11
4 近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13
4.1民国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13
4.2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15
5 秘书工作发展的弊端 15
总 结 18
致 谢 19
注 释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引言
在悠长的历史中,人类从孕育到现在已经有了四五千年。几千年的历史里,中国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建立了繁华盛世。而作为辅助领导的必要的服务人员,秘书的工作也随着人类的成长发展有了四五千年的历史。秘书工作在四五千年的历史里,有发展,也有衰落。在这漫长的时期里,伴随着国家朝代的更替,我国秘书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了起源、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直至现代,秘书工作与机构也已经逐步发展完善。本文将从这四个时期出发,探究秘书工作的发展与改变,总结经验,探索未来。
2 中国秘书起源探索
2.1原始时期秘书工作的产生
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岁月,秘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已然同中华民族一起经历了几千年。我国古代秘书工作,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管理组织,产生于奴隶社会国家机关,发展于封建社会前期国家机关,兴盛和完善于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国家机关。[1]
在古代,“秘书”一词从汉代才开始出现,然而,秘书名称与实务并不相符,在汉代,“秘书”一词主要是指带有神秘色彩的书而并非是人。现在秘书工作的起源主要是通过现代秘书的基本职能进行考察确定的,对于秘书工作究竟发端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一部分学者认为,秘书职业是依靠管理社会的组织产生的公务活动而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黄帝的出现使我国正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当时生产力蓬勃发展,我国社会逐渐开始形成阶级分化,部落、宗族一一开始出现,为了管理这些宗族和部落,一些能力较高的人也被推举成为领导者。领导者身边一些充当参谋者的人为领导提出参考意见和实施领导下达的命令,其性质就相当于今日的秘书。从理论上来说,当社会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形成相对稳定的领导人或领导集团的时候,为这些领导提供“参谋性、助理性”服务的秘书工作也就随之出现了。[2]因此,他们认为秘书职业的出现与公文并无直接联系。 而另一部分的学者则认为秘书工作其实是随着文字以及公文的出现才能出现,公文是产生秘书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当时,简单文字已经产生,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想法和意见,也就说明,公务文书在当时是可能产生的。当时,各个组织的职能都不相同,宗族和部落开始以民主制来实行重大问题的决策。当重大问题出现时,领导者召集一些有声望的人举行会议讨论,这时就需要一位人员来记录会议的内容,最后领导下达书面号令,这些都属于公务文书。这样就会有记录会议内容、记载办理书面号令的人员,而这些人员就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公文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在黄帝时期,两个条件都具备了,从而秘书工作由此产生。而且,秘书是后于领导产生的,秘书的出现是因为领导工作的必要。在当时,虽然领导身边参谋人员不称之为秘书,却履行的是秘书的工作和职责,所以当时的参谋人员可以被看成我国秘书的起源。
2.2 夏商周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及改变
虽然对秘书起源的观点各学者不尽相同,但是学者们都认为在奴隶社会时国家机关秘书工作正式创立。夏商周三朝,秘书工作开始完善,由黄帝时期的简单到繁复,国家秘书机构与专职秘书人员相继产生。在夏朝,“史官”作为正式的官职出现,其工作就相当于如今的秘书工作。而史官中包含了太史令、左史、右史、遒人、轶宗等官职,这些官职分管不同的秘书工作,如太史令就相当于如今处理政务的秘书长工作,指导以下官员进行详细的工作。史官主要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国君记载言行、草拟、保管政府官方公文、策命官员、评述史事。国君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体察民情、反馈信息,并协助各级各类部门秉承统治者意志制定法令、法规。[3]而商朝相比于夏朝,职权分布更明确,分工更细,为处理秘书事务增加了许多相关部门和官员。商代,史官社会地位非常显赫,在当时,史官对国家政权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到了商朝,史官工作也与夏朝不尽相同。史官不再只是为国君记录草拟等工作,史官分为四大类,占卜、祭祀、制作保管国王的文书、记录大事都成为了史官的具体工作。而到了商末周初,史官不再像商朝那样万事皆负责。由于周朝封建迷信已经淡化,周朝轻鬼神,所以专门负责占卜祭祀的史官权利渐渐被削弱,而负责制作保管文书的史官地位被慢慢的提高。由于秘书人员繁多以及工作的联系需要,最早的秘书机构太史寮出现。太史寮中有着明确的官员分工为“五史”,分别是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五个官职。太史仍然是秘书长的地位,掌控着太史寮,专门起草国家法律文件。夏商周三朝秘书人员不再如黄帝舜时期那样散乱,他们有了明确的职能机构以及地位,秘书工作发展更加完善。
3 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秘书工作在夏商周地位显赫,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虽然仍设有史官,但史官地位明显下降,春秋战国时期史官的主要职责不再是上通下达,而是开始管理国家档案,这样史官对于国家政权的影响也逐渐下降。从秦代古代秘书工作正式开启,中国开始产生完备的秘书工作体制。
3.1秦汉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从秦朝开始,我国开始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政权后秘书工作体制也开始被一一确立起来。因为建立起中央集权以及君主专制统治,所以秦朝秘书工作也随之发展起来。为巩固政权,更好的治理国家,秦朝建立起了完整的秘书组织制度。秦朝设立的丞相府、御史大夫府都为秘书组织机构,其都可涉及国政且地位都较其他官职高。特别是丞相府,在当时甚至于是皇上的办公厅,专门负责奏折上传、朝廷议事以及皇上诏令的下达执行。而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府,主要是协助丞相府进行一些秘书工作。但由于秦始皇实行高度的君主集权,所以秦朝的丞相府对事务并无决策权,只有参谋权。
然而到了汉代,丞相府不再呈现当时欣欣向荣的局面。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刚开始,汉朝沿袭秦制,丞相府仍是掌握大权,然而到了汉武帝时开始改革。由于丞相府实权较大,并拥有相独立的决策权,所以虽仍设立丞相府和御史大夫,但是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削弱丞相府的实权,开始避开丞相府,事务由“九卿”直接上奏给武帝,汉武帝开始亲自裁决事务。然而因为奏折日益增多,汉武帝无法自己亲力亲为,遂委托给尚书进行审阅。后尚书人数逐渐增多,发展为尚书台,进一步削弱丞相府的实权。尚书台的建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开始形成。到了西汉灭亡,黄帝刘秀建立起东汉,他承袭西汉制,继续增强尚书台的实权,削弱三公权利,直至后来,尚书台的实权大于丞相府,这时,新的秘书机构已经确立。
在战国时期,延续了千百年的史官渐渐衰败,最后彻底消失。在西周的低微官职御史却在朝代中渐渐成为最高的秘书人员。西周时期,御史知识负责文书和档案保管的工作,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因为内史的衰落,御史成为了离国君最近的秘书人员,可以跟随国君出入一些场合,还可以起草国家重要的秘书文件。到了秦朝创建,秦朝建立了丞相府,丞相府成为了最高的秘书机构,御史大夫的工作相当于副丞相的工作,主要协助丞相进行政务的工作。皇上下达的诏书也交给丞相府负责而不再交给御史大夫。但是御史大夫仍然是最高的监察官。汉朝御史大夫工作与丞相相同,共同负责皇上旨意的上传下达,起草诏书。在汉朝,御史大夫、丞相及大司马俗称为“三公”。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 秘书工作,起源,历史发展,经验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国秘书起源探索 1
2.1原始时期秘书工作的产生 1
2.2 夏商周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及改变 2
3 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3
3.1秦汉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3
3.2 魏晋南北朝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5
3.3 隋唐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7
3.4宋元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8
3.5明清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11
4 近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13
4.1民国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13
4.2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15
5 秘书工作发展的弊端 15
总 结 18
致 谢 19
注 释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引言
在悠长的历史中,人类从孕育到现在已经有了四五千年。几千年的历史里,中国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建立了繁华盛世。而作为辅助领导的必要的服务人员,秘书的工作也随着人类的成长发展有了四五千年的历史。秘书工作在四五千年的历史里,有发展,也有衰落。在这漫长的时期里,伴随着国家朝代的更替,我国秘书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了起源、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直至现代,秘书工作与机构也已经逐步发展完善。本文将从这四个时期出发,探究秘书工作的发展与改变,总结经验,探索未来。
2 中国秘书起源探索
2.1原始时期秘书工作的产生
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岁月,秘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已然同中华民族一起经历了几千年。我国古代秘书工作,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管理组织,产生于奴隶社会国家机关,发展于封建社会前期国家机关,兴盛和完善于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国家机关。[1]
在古代,“秘书”一词从汉代才开始出现,然而,秘书名称与实务并不相符,在汉代,“秘书”一词主要是指带有神秘色彩的书而并非是人。现在秘书工作的起源主要是通过现代秘书的基本职能进行考察确定的,对于秘书工作究竟发端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一部分学者认为,秘书职业是依靠管理社会的组织产生的公务活动而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黄帝的出现使我国正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当时生产力蓬勃发展,我国社会逐渐开始形成阶级分化,部落、宗族一一开始出现,为了管理这些宗族和部落,一些能力较高的人也被推举成为领导者。领导者身边一些充当参谋者的人为领导提出参考意见和实施领导下达的命令,其性质就相当于今日的秘书。从理论上来说,当社会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形成相对稳定的领导人或领导集团的时候,为这些领导提供“参谋性、助理性”服务的秘书工作也就随之出现了。[2]因此,他们认为秘书职业的出现与公文并无直接联系。 而另一部分的学者则认为秘书工作其实是随着文字以及公文的出现才能出现,公文是产生秘书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当时,简单文字已经产生,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想法和意见,也就说明,公务文书在当时是可能产生的。当时,各个组织的职能都不相同,宗族和部落开始以民主制来实行重大问题的决策。当重大问题出现时,领导者召集一些有声望的人举行会议讨论,这时就需要一位人员来记录会议的内容,最后领导下达书面号令,这些都属于公务文书。这样就会有记录会议内容、记载办理书面号令的人员,而这些人员就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公文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在黄帝时期,两个条件都具备了,从而秘书工作由此产生。而且,秘书是后于领导产生的,秘书的出现是因为领导工作的必要。在当时,虽然领导身边参谋人员不称之为秘书,却履行的是秘书的工作和职责,所以当时的参谋人员可以被看成我国秘书的起源。
2.2 夏商周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及改变
虽然对秘书起源的观点各学者不尽相同,但是学者们都认为在奴隶社会时国家机关秘书工作正式创立。夏商周三朝,秘书工作开始完善,由黄帝时期的简单到繁复,国家秘书机构与专职秘书人员相继产生。在夏朝,“史官”作为正式的官职出现,其工作就相当于如今的秘书工作。而史官中包含了太史令、左史、右史、遒人、轶宗等官职,这些官职分管不同的秘书工作,如太史令就相当于如今处理政务的秘书长工作,指导以下官员进行详细的工作。史官主要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国君记载言行、草拟、保管政府官方公文、策命官员、评述史事。国君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体察民情、反馈信息,并协助各级各类部门秉承统治者意志制定法令、法规。[3]而商朝相比于夏朝,职权分布更明确,分工更细,为处理秘书事务增加了许多相关部门和官员。商代,史官社会地位非常显赫,在当时,史官对国家政权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到了商朝,史官工作也与夏朝不尽相同。史官不再只是为国君记录草拟等工作,史官分为四大类,占卜、祭祀、制作保管国王的文书、记录大事都成为了史官的具体工作。而到了商末周初,史官不再像商朝那样万事皆负责。由于周朝封建迷信已经淡化,周朝轻鬼神,所以专门负责占卜祭祀的史官权利渐渐被削弱,而负责制作保管文书的史官地位被慢慢的提高。由于秘书人员繁多以及工作的联系需要,最早的秘书机构太史寮出现。太史寮中有着明确的官员分工为“五史”,分别是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五个官职。太史仍然是秘书长的地位,掌控着太史寮,专门起草国家法律文件。夏商周三朝秘书人员不再如黄帝舜时期那样散乱,他们有了明确的职能机构以及地位,秘书工作发展更加完善。
3 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秘书工作在夏商周地位显赫,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虽然仍设有史官,但史官地位明显下降,春秋战国时期史官的主要职责不再是上通下达,而是开始管理国家档案,这样史官对于国家政权的影响也逐渐下降。从秦代古代秘书工作正式开启,中国开始产生完备的秘书工作体制。
3.1秦汉时期秘书工作的发展
从秦朝开始,我国开始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政权后秘书工作体制也开始被一一确立起来。因为建立起中央集权以及君主专制统治,所以秦朝秘书工作也随之发展起来。为巩固政权,更好的治理国家,秦朝建立起了完整的秘书组织制度。秦朝设立的丞相府、御史大夫府都为秘书组织机构,其都可涉及国政且地位都较其他官职高。特别是丞相府,在当时甚至于是皇上的办公厅,专门负责奏折上传、朝廷议事以及皇上诏令的下达执行。而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府,主要是协助丞相府进行一些秘书工作。但由于秦始皇实行高度的君主集权,所以秦朝的丞相府对事务并无决策权,只有参谋权。
然而到了汉代,丞相府不再呈现当时欣欣向荣的局面。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刚开始,汉朝沿袭秦制,丞相府仍是掌握大权,然而到了汉武帝时开始改革。由于丞相府实权较大,并拥有相独立的决策权,所以虽仍设立丞相府和御史大夫,但是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削弱丞相府的实权,开始避开丞相府,事务由“九卿”直接上奏给武帝,汉武帝开始亲自裁决事务。然而因为奏折日益增多,汉武帝无法自己亲力亲为,遂委托给尚书进行审阅。后尚书人数逐渐增多,发展为尚书台,进一步削弱丞相府的实权。尚书台的建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开始形成。到了西汉灭亡,黄帝刘秀建立起东汉,他承袭西汉制,继续增强尚书台的实权,削弱三公权利,直至后来,尚书台的实权大于丞相府,这时,新的秘书机构已经确立。
在战国时期,延续了千百年的史官渐渐衰败,最后彻底消失。在西周的低微官职御史却在朝代中渐渐成为最高的秘书人员。西周时期,御史知识负责文书和档案保管的工作,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因为内史的衰落,御史成为了离国君最近的秘书人员,可以跟随国君出入一些场合,还可以起草国家重要的秘书文件。到了秦朝创建,秦朝建立了丞相府,丞相府成为了最高的秘书机构,御史大夫的工作相当于副丞相的工作,主要协助丞相进行政务的工作。皇上下达的诏书也交给丞相府负责而不再交给御史大夫。但是御史大夫仍然是最高的监察官。汉朝御史大夫工作与丞相相同,共同负责皇上旨意的上传下达,起草诏书。在汉朝,御史大夫、丞相及大司马俗称为“三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