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和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比较研究
昆汀和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比较研究[20200103161515]
暴力美学已经成了评价某些影视作品的常用词,获得了中外电影受众的广泛认同。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以其自身独特的创造性对中国的电影行业带来了时代性的冲击,影响着一代电影人的成长,而昆汀则是一位以荒诞黑色的方式让世界电影行业看到暴力美学的领军人物。然而,电影中的暴力画面,过度渲染的暴力色彩、暴力因素,人际关系的定位的偏差等,都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由此,应该反思暴力中的美应该怎样定位,从中提取与升华出“美”,以此帮助电影与电影受众的成长和发展。文章将对昆汀和吴宇森的作品从角色的塑造,叙事的方法,电影策略上做了重点研究与剖析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分析、比较研究,针对两位导演作品中的异同予以完善。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昆汀,吴宇森,暴力美学
目 录
1 引言.............................................................................1
2昆汀与吴宇森电影内容的比较.....................................2
2.1电影角色塑造.................................................................2
2.2贴近生活引入通俗 .........................................................4
3.昆汀与吴宇森叙事方式的比较.........................................5
3.1吴式线性叙事..................................................5
3.2昆式的碎片叙事.................................................5
4.昆汀与吴宇森电影策略之比较........................................ 6
4.1审美暴力......................................................................6
4.2反叛策略........................................................6
5.昆汀吴宇森暴力思想体现之比较 ...................................8
5.1“为艺术”的诗意暴力...................................................8
5.2 “为游戏”的荒诞暴力................................................. 9
6暴力的主动与被动............................................................ 9
6.1主动暴力.....................................................9
6.2被动暴力...................................................9
7.昆汀、吴宇森暴力中的美学思想....................................11
7.1意象透露的信仰..............................................................11
7.2美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 11
7.3美与丑相对立.................................................................. 12
结论.........................................................................................12
致 谢......................................................................................14
参 考 文 献............................................................................151. 引言
在中国香港,暴力美学开始走向彻底的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当属吴宇森,他的影片通过形式美感和风格化把暴力场面发挥得畅快淋漓,至此,暴力美学开始成为一种成熟的电影美学形态。吴宇森之后,世界影坛掀起了“暴力美学”的热潮。然而,把“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真正诠释其内涵的要数美国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随着现代主义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崛起,他的电影中暴力呈现戏谑性的后现代风格,用荒诞和黑色幽默引爆了一场“暴力美学”革命。本课题旨在对暴力美学的东方鼻祖吴宇森和西方后起之秀昆汀的暴力美学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并解释东西方暴力美学因素的异同。直指生活中的暴力从艺术化的暴力中提炼出美电影中的通过将暴力与美学相粘合,在抛开或弱化道德和社会化功能的前提下所呈现出残酷的艺术作品。通过分析影片中的艺术手法让社会青少年分清艺术与现实的差距。其根本绝非宣扬暴力,而是寄予其对没有暴力,人人和睦相处的社会的渴望。
2.昆汀与吴宇森电影内容的比较
2.1电影角色塑造
在昆汀的电影中,只要提及作品的名字,观众们脑海里首先蹦出的就是与之对应的一个个鲜明的角色:如《低俗小说》中的朱尔司、文森特,《杀死比尔》系列中的“新娘”等人物栩栩如生在现代电影中当属少有的典型角色。然而不同于老派美国黑色电影中的黑帮分子即那种为了权力财富不惜一切代价达成目的的反面人物,昆汀的荧幕里更多的描绘了黑色小人物的生活,在这些小人物中,作者并没有对其进行单一的、标签式的分类,而是任由角色发展表达其自身的魅力和价值观。这些角色或以道义为行走的宗旨,或以复仇为最终的目的。作为被昆汀拥护着的东方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的角色则多了几分东方武学中的儿女情长、江湖中的英雄气短。如《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与阿豪、《喋血双雄》中的小庄、纵横四海里的阿海、阿占等。
社会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平凡或卑微的小人物,在昆、吴两位导演的影片中小人物在社会潮流中竭尽全力拼搏,他们的不同命运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精神震撼与内心思考。这些小人物的生命轨迹也反射出了他们所处社会的特质。《喋血街头》中小荣、B仔和阿辉都是出身于十九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贫困的生活中挣扎。三人为了摆脱在香港的罪行而潜逃至越南,然而当时的越南处于战乱时期,三人在万分险恶的环境下为了生存渐渐暴露出本性。其中出身卑微却一心想闯出大事业的小荣,为了一箱金条杀害了手足朋友,不免让人唏嘘草根人物的命运多舛。同时,义字当头的阿辉成为了悲哀的牺牲品。其实影片中的三人都是没有发言权充满无力感的小人物,他们挣扎、沉沦的过程反映了普通人的社会现实,与社会抗争的无济于事。
相较于吴宇森笔下与社会抗争的小人物,昆汀还描绘了一些与人物自身性格相违背的平凡英雄,人物性格与其伟大行为的反差造就了小人物的英雄形象。《水库狗》中橙先生的身份是卧底警探,在执行任务时不幸中枪,在自己大喊声与呼救声中看着自己的鲜血惊慌失措,并向白先生诉说对死亡的恐惧,但即使如此他还是坚持到了警察的到来,在自己生命垂危时没有考虑自己反而勇敢地搭救一位警察,如此举动与角色自身的怯懦形成反差令人感动并自然地使观者接受。
暴力美学已经成了评价某些影视作品的常用词,获得了中外电影受众的广泛认同。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以其自身独特的创造性对中国的电影行业带来了时代性的冲击,影响着一代电影人的成长,而昆汀则是一位以荒诞黑色的方式让世界电影行业看到暴力美学的领军人物。然而,电影中的暴力画面,过度渲染的暴力色彩、暴力因素,人际关系的定位的偏差等,都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由此,应该反思暴力中的美应该怎样定位,从中提取与升华出“美”,以此帮助电影与电影受众的成长和发展。文章将对昆汀和吴宇森的作品从角色的塑造,叙事的方法,电影策略上做了重点研究与剖析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分析、比较研究,针对两位导演作品中的异同予以完善。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昆汀,吴宇森,暴力美学
目 录
1 引言.............................................................................1
2昆汀与吴宇森电影内容的比较.....................................2
2.1电影角色塑造.................................................................2
2.2贴近生活引入通俗 .........................................................4
3.昆汀与吴宇森叙事方式的比较.........................................5
3.1吴式线性叙事..................................................5
3.2昆式的碎片叙事.................................................5
4.昆汀与吴宇森电影策略之比较........................................ 6
4.1审美暴力......................................................................6
4.2反叛策略........................................................6
5.昆汀吴宇森暴力思想体现之比较 ...................................8
5.1“为艺术”的诗意暴力...................................................8
5.2 “为游戏”的荒诞暴力................................................. 9
6暴力的主动与被动............................................................ 9
6.1主动暴力.....................................................9
6.2被动暴力...................................................9
7.昆汀、吴宇森暴力中的美学思想....................................11
7.1意象透露的信仰..............................................................11
7.2美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 11
7.3美与丑相对立.................................................................. 12
结论.........................................................................................12
致 谢......................................................................................14
参 考 文 献............................................................................151. 引言
在中国香港,暴力美学开始走向彻底的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当属吴宇森,他的影片通过形式美感和风格化把暴力场面发挥得畅快淋漓,至此,暴力美学开始成为一种成熟的电影美学形态。吴宇森之后,世界影坛掀起了“暴力美学”的热潮。然而,把“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真正诠释其内涵的要数美国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随着现代主义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崛起,他的电影中暴力呈现戏谑性的后现代风格,用荒诞和黑色幽默引爆了一场“暴力美学”革命。本课题旨在对暴力美学的东方鼻祖吴宇森和西方后起之秀昆汀的暴力美学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并解释东西方暴力美学因素的异同。直指生活中的暴力从艺术化的暴力中提炼出美电影中的通过将暴力与美学相粘合,在抛开或弱化道德和社会化功能的前提下所呈现出残酷的艺术作品。通过分析影片中的艺术手法让社会青少年分清艺术与现实的差距。其根本绝非宣扬暴力,而是寄予其对没有暴力,人人和睦相处的社会的渴望。
2.昆汀与吴宇森电影内容的比较
2.1电影角色塑造
在昆汀的电影中,只要提及作品的名字,观众们脑海里首先蹦出的就是与之对应的一个个鲜明的角色:如《低俗小说》中的朱尔司、文森特,《杀死比尔》系列中的“新娘”等人物栩栩如生在现代电影中当属少有的典型角色。然而不同于老派美国黑色电影中的黑帮分子即那种为了权力财富不惜一切代价达成目的的反面人物,昆汀的荧幕里更多的描绘了黑色小人物的生活,在这些小人物中,作者并没有对其进行单一的、标签式的分类,而是任由角色发展表达其自身的魅力和价值观。这些角色或以道义为行走的宗旨,或以复仇为最终的目的。作为被昆汀拥护着的东方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的角色则多了几分东方武学中的儿女情长、江湖中的英雄气短。如《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与阿豪、《喋血双雄》中的小庄、纵横四海里的阿海、阿占等。
社会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平凡或卑微的小人物,在昆、吴两位导演的影片中小人物在社会潮流中竭尽全力拼搏,他们的不同命运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精神震撼与内心思考。这些小人物的生命轨迹也反射出了他们所处社会的特质。《喋血街头》中小荣、B仔和阿辉都是出身于十九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贫困的生活中挣扎。三人为了摆脱在香港的罪行而潜逃至越南,然而当时的越南处于战乱时期,三人在万分险恶的环境下为了生存渐渐暴露出本性。其中出身卑微却一心想闯出大事业的小荣,为了一箱金条杀害了手足朋友,不免让人唏嘘草根人物的命运多舛。同时,义字当头的阿辉成为了悲哀的牺牲品。其实影片中的三人都是没有发言权充满无力感的小人物,他们挣扎、沉沦的过程反映了普通人的社会现实,与社会抗争的无济于事。
相较于吴宇森笔下与社会抗争的小人物,昆汀还描绘了一些与人物自身性格相违背的平凡英雄,人物性格与其伟大行为的反差造就了小人物的英雄形象。《水库狗》中橙先生的身份是卧底警探,在执行任务时不幸中枪,在自己大喊声与呼救声中看着自己的鲜血惊慌失措,并向白先生诉说对死亡的恐惧,但即使如此他还是坚持到了警察的到来,在自己生命垂危时没有考虑自己反而勇敢地搭救一位警察,如此举动与角色自身的怯懦形成反差令人感动并自然地使观者接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