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城市品牌研究(2)
在阐述生态文明、城市品牌与生态文明城市概念界定基础上,分析南京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品牌构建。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南京城市品牌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必要性。通过探讨南京当前城市品牌与生态文明各自的建设现状,并对现有城市品牌进行优劣分析,试图构建出一个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适合南京发展的城市品牌并予以探究。关键词 南京,生态文明,城市品牌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概述 1
2.1 生态文明 1
2.1.1 生态文明概念及内涵 1
2.1.2 生态文明作用 2
2.1.3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2
2.2 城市品牌 3
2.2.1 城市品牌概念及内涵 3
2.2.2 城市品牌作用 3
2.3 生态文明城市概念及作用5
3 研究过程与方法、结果6
3.1 前期准备 6
3.1.1 研究目标6
3.1.2 研究意义6
3.2 研究过程与方法7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8
3.3.1 社会问卷调查结果分析8
3.3.2 已有权威数据分析15
4 南京生态文明建设及城市品牌构建中的问题18
4.1 国内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18
4.2 南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关键问题19
4.3 现有城市品牌建设问题20
4.3.1 传统城市品牌20
4.3.2 新型城市品牌21
4.4 新的城市品牌突破口22
5 对策建议23
5.1 对策23
5.1.1 提出“博创绿都”城市品牌的23
5.2 建议25
结 论 26
致 谢 27参 考 文 献28附录: 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南京城市品牌研究调查问卷29
1 引言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秣陵”、“建康”,坐落于江苏的西南方位,是江苏省的省会、长江三角洲及华东地区唯一特大城市、华东地区中心城市、南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地区的南京,是长江三角洲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交汇节点城市。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六朝之都”、“博爱之都”等美誉。现如今,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号召,构建一个适合当前南京发展的城市品牌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生态文明
2.1.1 生态文明概念及内涵
生态文明的概念主要包括“文明”和“生态”两个内涵。长久以来,“文明”是人类文化演变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就之和,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的标志。人类在其历史悠久的人类发展进程中源源不断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利用科技手段征服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其自身的主观需求,从而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是“人类文明”。而“生态”说来简单,就是指生物的生存状态,换句话说,就是指所有生物的生存状态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的互锁关系。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对应,并且先进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即是生态文明,它是指人类以人类文明为基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客观规律后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指在尊重自然和珍惜自然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的文化伦理形式。
2.1.2 生态文明作用
生态文明存在滞后和不可逆性。如果因为人类过度开发、过度利用而导致环境破坏,那么损失是不可挽回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长期以来不断发展,生态文明便得益于此。有限的自然资源决定了人类的物质财富,人类必须从物质生活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所要求的是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和珍惜自然作为前提,使人的生活更美好;自觉、自律地树立约束自身行动的生态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生态绿化水平;有利于城市环境、资源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人居环境;有利于城市循环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某种程度上说,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都是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
2.1.3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中国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如何科学客观的评价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政府实施高效的政策手段来进行环境保护,量化最优政策及其组合,是现如今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报告,十七大代表、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的潘岳提议中国应当要推进建设生态文明。从十二大至十五大甚至十六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的一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七大报告不仅首次提及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更是要求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报告要求“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高度升华,也表明了我党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强烈责任感与强大决心。
党的十七大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推进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现代化建设。这一举措标志着重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同时,生态文明与其他三个文明齐头并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四文明”。
2009年,中共中央再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四大建设并列提出并召开会议。“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后的第五大建设,从而使“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呈现。在这一层面上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建设。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剧。因而十八大更加完善了生态文明相关建设,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求将生态文明提高到突出地位,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在中国历史上执政党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倡议和总体要求,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概述 1
2.1 生态文明 1
2.1.1 生态文明概念及内涵 1
2.1.2 生态文明作用 2
2.1.3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2
2.2 城市品牌 3
2.2.1 城市品牌概念及内涵 3
2.2.2 城市品牌作用 3
2.3 生态文明城市概念及作用5
3 研究过程与方法、结果6
3.1 前期准备 6
3.1.1 研究目标6
3.1.2 研究意义6
3.2 研究过程与方法7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8
3.3.1 社会问卷调查结果分析8
3.3.2 已有权威数据分析15
4 南京生态文明建设及城市品牌构建中的问题18
4.1 国内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18
4.2 南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关键问题19
4.3 现有城市品牌建设问题20
4.3.1 传统城市品牌20
4.3.2 新型城市品牌21
4.4 新的城市品牌突破口22
5 对策建议23
5.1 对策23
5.1.1 提出“博创绿都”城市品牌的23
5.2 建议25
结 论 26
致 谢 27参 考 文 献28附录: 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南京城市品牌研究调查问卷29
1 引言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秣陵”、“建康”,坐落于江苏的西南方位,是江苏省的省会、长江三角洲及华东地区唯一特大城市、华东地区中心城市、南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地区的南京,是长江三角洲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交汇节点城市。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六朝之都”、“博爱之都”等美誉。现如今,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号召,构建一个适合当前南京发展的城市品牌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生态文明
2.1.1 生态文明概念及内涵
生态文明的概念主要包括“文明”和“生态”两个内涵。长久以来,“文明”是人类文化演变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就之和,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的标志。人类在其历史悠久的人类发展进程中源源不断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利用科技手段征服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其自身的主观需求,从而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是“人类文明”。而“生态”说来简单,就是指生物的生存状态,换句话说,就是指所有生物的生存状态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的互锁关系。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对应,并且先进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即是生态文明,它是指人类以人类文明为基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客观规律后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指在尊重自然和珍惜自然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的文化伦理形式。
2.1.2 生态文明作用
生态文明存在滞后和不可逆性。如果因为人类过度开发、过度利用而导致环境破坏,那么损失是不可挽回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长期以来不断发展,生态文明便得益于此。有限的自然资源决定了人类的物质财富,人类必须从物质生活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所要求的是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和珍惜自然作为前提,使人的生活更美好;自觉、自律地树立约束自身行动的生态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生态绿化水平;有利于城市环境、资源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人居环境;有利于城市循环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某种程度上说,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都是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
2.1.3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中国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如何科学客观的评价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政府实施高效的政策手段来进行环境保护,量化最优政策及其组合,是现如今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报告,十七大代表、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的潘岳提议中国应当要推进建设生态文明。从十二大至十五大甚至十六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的一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七大报告不仅首次提及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更是要求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报告要求“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高度升华,也表明了我党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强烈责任感与强大决心。
党的十七大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推进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现代化建设。这一举措标志着重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同时,生态文明与其他三个文明齐头并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四文明”。
2009年,中共中央再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四大建设并列提出并召开会议。“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后的第五大建设,从而使“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呈现。在这一层面上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建设。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剧。因而十八大更加完善了生态文明相关建设,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求将生态文明提高到突出地位,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在中国历史上执政党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倡议和总体要求,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