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
目 录
1 引言1
2 文献综述1
2.1 研究背景1
2.2 相关研究综述1
3 淮安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现状3
3.1 发展现状4
3.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8
4 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10
4.1 内部优势10
4.2 内部劣势11
4.3 外部机遇12
4.4 外部挑战13
4.5 SWOT分析总结13
5 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14
5.1 完善基础设施,确保产业发展平稳14
5.2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14
5.3 加强人才建设,确保人才资源供应15
5.4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15
5.5 及时了解政府政策,积极响应赢得政府支持16
5.6 促进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17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根据开发区的规模等级,经济开发区可以分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等等。中工招商网资料记载,经济开发区是由国家划定适当的区域,并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兴办一两项产业。同时是给予相应的扶植 和优惠待遇,使该区域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建立开发区,有些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开发高技术产业,因此又称为技术开发区。有些是为了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因此又经常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这一类经济开发区与出口加工区相提并论。开发区是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做出了无比重大的贡献。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于江苏省中北部,淮安市区东侧。目前,开发区内建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淮安市高等教育园区、盐化工集中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物流园、海关通关点、台商工业园、淮安软件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吸引了美国、日本、韩国、比利时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兴业,累计进区企业2000余家,外资企业200多家。建成了以富士康为代表的港台企业、韩泰轮胎为代表的日韩企业、安特汽车为代表的欧美中小企业和以美的威灵电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等一批规模企业。
但是同样是复制开发区的发展模式,有些开发区能因此带动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而有的却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所以尽管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能否真正做到发挥沿海城市的优势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对淮安来说还是一个考验。本文旨在找出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现存的问题,以便给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意见,促进淮安地方性经济发展。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研究
林汉川(1994)撰写的《中国开发区的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创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开发区在我国算是一个新事物,在总体而言,开发区尚处于初级阶段,加上前一段又出现了各地大办开发区的热潮,使得不少开发区受到严格的治理或被迫停建,为此,迫切需要对我国开发区发展模式问题进行研究。
邵琼、范韬(2014)撰写的《武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开发区的管理机制和发展历程中各阶段的特点。研究对比了开发区的区域特色、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并针对政府部门在开发区转型和升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引导作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开发区的升级应注重错位发展,培养区域特色。
刘学斌(2007)撰写的《吉林省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及开发区的任务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分析,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与条件,提出了吉林省省级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试图通过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对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罗丹(2005)撰写的《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研究》一书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 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如何发展, 如何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已引起了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各高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产业上的雷同所产生的不利后果, 而且还可积极发挥高新区对促进经济发展应具有的重要作用。
纵观学者们的论述,根据国家性相关研究和地方独有特色,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模式应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切合当地实情与政府政策。
2.2 关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何勇(2008)撰写的《环鄱阳湖经济开发区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指出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困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尤为严重。开发区发展路径选择应符合实情。
陶静(2011)撰写的《新疆限制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以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为例》一文中以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为例,分析新疆限制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路径,选出了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即食品制造业和旅游业。
文春娟(2008)撰写的《我国松散型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以,以秦皇岛开发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秦皇岛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金属压延业,进而提出了秦皇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化的政策建议。
纵观学者们的论述,根据国家性相关研究和地方独有特色,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应与当地经济相接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找出一条又适合又快的发展路径。
2.3 关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苏波(2013)撰写的《崇阳县经济开发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首先列出了崇阳县经济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详细的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发展的相应对策和保障措施。
杨英华(2012)撰写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以欠发达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对国内大中小城市中的各类经济开发区建设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发展困境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执行方案,使其得到真正的“运行化”,从而对我国开发区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提升,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吴琼(2000)撰写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在分析了营口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占地规模偏大、产业结构切入点偏低、配套资金不足、引进项目辐射力弱和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 5方面问题基础上 ,重点从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税收等金融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规划体系和改善投资环境等 4个方面论述了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对策 ,供决策部门参考 。
吕元琮(2002)撰写的《我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对策研究》针对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普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就理顺和强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降低土地价格和减免不合理收费,留住和引进人才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建议。
1 引言1
2 文献综述1
2.1 研究背景1
2.2 相关研究综述1
3 淮安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现状3
3.1 发展现状4
3.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8
4 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10
4.1 内部优势10
4.2 内部劣势11
4.3 外部机遇12
4.4 外部挑战13
4.5 SWOT分析总结13
5 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14
5.1 完善基础设施,确保产业发展平稳14
5.2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14
5.3 加强人才建设,确保人才资源供应15
5.4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15
5.5 及时了解政府政策,积极响应赢得政府支持16
5.6 促进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17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根据开发区的规模等级,经济开发区可以分为国家级开发区
建立开发区,有些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开发高技术产业,因此又称为技术开发区。有些是为了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因此又经常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这一类经济开发区与出口加工区相提并论。开发区是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做出了无比重大的贡献。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于江苏省中北部,淮安市区东侧。目前,开发区内建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淮安市高等教育园区、盐化工集中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物流园、海关通关点、台商工业园、淮安软件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吸引了美国、日本、韩国、比利时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兴业,累计进区企业2000余家,外资企业200多家。建成了以富士康为代表的港台企业、韩泰轮胎为代表的日韩企业、安特汽车为代表的欧美中小企业和以美的威灵电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等一批规模企业。
但是同样是复制开发区的发展模式,有些开发区能因此带动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而有的却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所以尽管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能否真正做到发挥沿海城市的优势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对淮安来说还是一个考验。本文旨在找出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现存的问题,以便给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意见,促进淮安地方性经济发展。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研究
林汉川(1994)撰写的《中国开发区的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创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开发区在我国算是一个新事物,在总体而言,开发区尚处于初级阶段,加上前一段又出现了各地大办开发区的热潮,使得不少开发区受到严格的治理或被迫停建,为此,迫切需要对我国开发区发展模式问题进行研究。
邵琼、范韬(2014)撰写的《武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开发区的管理机制和发展历程中各阶段的特点。研究对比了开发区的区域特色、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并针对政府部门在开发区转型和升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引导作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开发区的升级应注重错位发展,培养区域特色。
刘学斌(2007)撰写的《吉林省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及开发区的任务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分析,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与条件,提出了吉林省省级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试图通过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对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罗丹(2005)撰写的《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研究》一书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 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如何发展, 如何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已引起了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各高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产业上的雷同所产生的不利后果, 而且还可积极发挥高新区对促进经济发展应具有的重要作用。
纵观学者们的论述,根据国家性相关研究和地方独有特色,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模式应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切合当地实情与政府政策。
2.2 关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何勇(2008)撰写的《环鄱阳湖经济开发区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指出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困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尤为严重。开发区发展路径选择应符合实情。
陶静(2011)撰写的《新疆限制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以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为例》一文中以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为例,分析新疆限制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路径,选出了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即食品制造业和旅游业。
文春娟(2008)撰写的《我国松散型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以,以秦皇岛开发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秦皇岛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金属压延业,进而提出了秦皇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化的政策建议。
纵观学者们的论述,根据国家性相关研究和地方独有特色,淮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应与当地经济相接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找出一条又适合又快的发展路径。
2.3 关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苏波(2013)撰写的《崇阳县经济开发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首先列出了崇阳县经济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详细的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发展的相应对策和保障措施。
杨英华(2012)撰写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以欠发达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对国内大中小城市中的各类经济开发区建设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发展困境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执行方案,使其得到真正的“运行化”,从而对我国开发区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提升,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吴琼(2000)撰写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在分析了营口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占地规模偏大、产业结构切入点偏低、配套资金不足、引进项目辐射力弱和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 5方面问题基础上 ,重点从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税收等金融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规划体系和改善投资环境等 4个方面论述了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对策 ,供决策部门参考 。
吕元琮(2002)撰写的《我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对策研究》针对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普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就理顺和强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降低土地价格和减免不合理收费,留住和引进人才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744.html